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秋统编九上历史精讲课堂(教案+素材)】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备·单元学习内容 综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从18世纪后期起,工业革命逐渐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工业革命既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产生了工业无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斗争逐渐兴起。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结构:备·单元课标要求 从17世纪开始,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一方面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问题已经显现。到19 世纪末,随着拥有先进技术的欧美人对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殖民,世界完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和主宰地位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核心素养表达的课程要求:1.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历史解释)2.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3.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备·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掌握英国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等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史实,认识英国棉纺织领域的机器发明与蒸汽机改进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知道哈格里夫斯、瓦特、斯蒂芬森等技术工匠潜心技术改进,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体会其工匠精神。(家国情怀)3.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与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之间的关系,认识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初步理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并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感受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本课内容共三目,第一目是“纺织技术的革新”,主要讲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凯伊发明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等内容;第二目是“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主要讲述的是瓦特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现代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等内容;第三目是“火车与铁路”,主要讲述的是铁路的出现、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内容。【本课重难点】重点:蒸汽机与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难点:现代工厂制度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备·教学提示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到现代工厂相对于手工工场的进步性。【活动】示例:手工工场 现代工厂生产工具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生产规模 小 大管理方式 管理比较松散 严格的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2.画一幅反映工业革命中动力演进的图示,说说蒸汽机在工厂制度产生中的作用。 【活动】示例:蒸汽机在工厂制度产生中的作用:解决了工厂制度中关键的动力问题,摆脱了自然条件对工厂的限制,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备·教材答案 【材料研读】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1832年)上述材料说明当时工厂的环境是怎样的 (教材P95)[答案] 工厂环境恶劣,工人集中在一起生产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工厂使用机器生产,工人受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课后活动】查找资料,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材P97)[答案] 从纺织技术、动力技术、交通运输技术革新对社会生活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些技术的革新丰富了人们衣食的品种和文化生活,便利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卫生状况等,但工业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教学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1]。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观看图片,回顾时代潮流 展示图片《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通过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工业革命 的概念 1.听教师解读什么是工业。思考:工业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2.小组探究:从“日不落帝国”到“世界工厂”。根据史料,思考:为什么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3.阅读表格,问题探究:生产工具进步的表现有哪些 思考:这个时候制约生产发展的不再是机器的发明,而是什么 1.教师解读工业的概念,并提问:工业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过渡:当时的英国逐渐确立起殖民霸权,拥有了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2.出示史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3.出示表格,介绍生产动力的变化。 1.通过概念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2.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通过对生产力的变化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工业革命 的概念 4.阅读图片,思考:生产力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5.听教师的介绍: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 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人。阅读材料和图片,思考:生产力的变化给工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6.阅读材料和图片,思考:这一场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7.小组讨论,思考:工业革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4.出示图片,教师提问:生产力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5.教师解读,引导学生回答生产力的变化会给工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6.出示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场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7.安排小组讨论,思考:工业革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4.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课堂小练 1.“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由此看出,引发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 ) A.人口、资本的自由流动 B.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C.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2.在《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它是第一个迈进近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里的“领头羊”是指 (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 1.D 2.D课后作业 请完成配套图书第20课的练习题精讲过程模式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2]。【课前导学】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边的填空。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背景:英国 建立后,政局稳定, 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 的需求迅速增长。 2.1733年,凯伊发明了 ,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 发明了“ ”,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 年, 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2.蒸汽机的影响(1)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 发展。 (2)传统的 逐渐被 替代,现代 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1.1825年, 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标志着 时代的开始。 2.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 的交通,使 和 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四、工业革命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水平,人类进入“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 国家。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 、 的局面。 3.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 。 4.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交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参考答案一、 1.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 棉纺织品 2.飞梭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二、 1.1785 瓦特 2.纵深 手工工场 大工厂 工厂制度三、 1.斯蒂芬森 铁路 2.快捷、廉价、便利 生产 市场 四、 1.生产力 蒸汽时代 第一个工业 2.西方先进 东方落后 3.工业无产阶级【新课导入】 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教师过渡:那么,工业革命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 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 【新知探究】·历史解释 什么是工业革命 教师展示工业革命前后的两张图片,请学生找找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叶在生产领域发明、制造机器,促进生产发展的革命性变化。即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工场生产的一场生产与技术革命。学习任务一 工业革命之背景教师设问1: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政策、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教师设问2:英国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些条件吗 教师展示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学生依据图片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原因,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并与学生一起梳理原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直接原因:(经济)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棉纺织)。必要条件:(1)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大量的资本、原料和海外市场。(2)技术条件:手工工场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条件。(3)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4)理论基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教师引用《共产党宣言》的一句话过渡: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学习任务二 工业革命之成就·成就梳理我先行阅读教材P94~97的内容,梳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表格完成如下:领域 时间 人物(国籍) 成就纺织技术的革新 1733年 凯伊(英国) 发明了飞梭1765年 哈格里夫斯(英国) 发明“珍妮机”蒸汽机 18世纪中期 瓦特(英国) 改进蒸汽机工厂制度的确立 进入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火车与铁路 1825年 斯蒂芬森(英国) 蒸汽机车正式试车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学生梳理回答完毕,教师总结: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蒸汽机的改进和应用成了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成就困惑我来解1.为什么说“蒸汽机的改进”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教师展示材料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与材料: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全球通史》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随后,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2.动力的变化会给工厂的选址带来哪些变化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招募更多工人,采用机器生产,产品面向市场。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3.生产规模的扩大,轰隆隆的机器声不分昼夜,各种各样的商品堆积如山,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辆能不能满足机器生产运输的需要 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教师展示材料,请学生进一步思考:火车和铁路的发明使用,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分享交流火车和铁路发明使用的意义。教师总结: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学习任务三 工业革命之影响·论从史出 以史料析影响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及教材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一 见右图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材料三 19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道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前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滋生,鱼类几乎绝迹,河水的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材料四 随着新型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出现,无产阶级也产生了。工业革命期间,工厂主大量使用童工和女工,工厂对工人的罚款名目众多。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阎照祥《英国史》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生产力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②社会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③国际格局方面:资产阶级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④社会问题方面:造成了环境污染、贫富分化、使用童工等社会问题。·唯物史观 从影响看启示学生和教师一起梳理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工业革命的影响中看其给当今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学生思考、交流。师生得出共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课堂小结】在欧洲大陆经历革命动荡之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技术和产业变革,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英国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变成一个机器轰鸣、厂房林立的工业国家。【板书设计】 (根据板书,让学生实时记忆)【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本课,加强学生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知道新的发明创造来源于生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