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班级生活有规则》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教学 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班级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了解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班级生活,发现班级中的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现象。 掌握制定班级规则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共同约定班级生活的规则。 学会制作文明棋,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对班级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教学 重点 认识班级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共同约定班级生活的规则。 制作文明棋,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对班级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班级生活,发现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意识和习惯,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第一课时教具 准备 收集班级生活中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复备课一第一课时:认识班级规则的重要性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游戏,如 “击鼓传花” 或 “猜谜语”。在游戏开始前,教师明确游戏规则,让学生了解游戏的玩法和要求。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学生的游戏过程,确保游戏按照规则进行。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在游戏中,规则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没有规则,游戏会怎样?” 引导学生思考规则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规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障,没有规则,游戏就会混乱无序。 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班级生活也像一个游戏,需要规则来保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班级生活中的规则,探讨规则的重要性。” (二)观察班级,发现规则 教师播放一段班级生活的视频,展示学生在课堂、课间、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班级规则?这些规则对班级生活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现象,发现班级中的规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视频中发现的规则和规则的作用。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展示一些班级规则的图片或例子,如课堂纪律、课间活动规则、卫生制度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班级规则的内容和作用。 教师提问学生:“除了视频中的规则,你还知道哪些班级规则?这些规则是怎么形成的?” 引导学生思考班级规则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班级规则和规则的形成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班级规则是为了保障班级生活的有序进行而制定的,通常是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协商制定的。 (三)对比分析,感受规则的力量 教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班级生活中遵守规则的场景,如学生认真听讲、排队有序、爱护环境等;另一组是不遵守规则的场景,如学生上课讲话、插队打闹、乱扔垃圾等。 提问学生:“这两组图片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组图片中的班级生活?为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班级生活,感受规则的力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两组图片的感受和看法。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遵守规则可以让班级生活更加有序、和谐、美好,不遵守规则则会导致混乱、冲突和不良后果。 教师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有没有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如果有,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纠正不遵守规则的行为,维护班级规则的尊严。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当发现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时,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和纠正,让大家都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共同遵守班级规则。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班级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遵守规则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的家庭生活,发现家庭中的规则,并思考这些规则的作用和意义。准备在下次课上分享。 第二课时:共同约定班级规则 (一)回顾家庭规则,导入班级规则 教师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作业,让大家观察家庭生活中的规则。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发现的家庭规则有哪些?这些规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家庭规则,为讨论班级规则做好铺垫。 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家庭规则和规则的作用意义,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家庭规则是为了保障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而制定的,与班级规则有相似之处。 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家庭生活需要规则,班级生活也需要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约定班级生活的规则,让我们的班级更加美好。” (二)学习《中小学生守则》,明确基本要求 教师出示《中小学生守则》,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守则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中小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提问学生:“《中小学生守则》对我们的班级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我们在班级生活中应该如何遵守《中小学生守则》?” 引导学生思考《中小学生守则》与班级规则的关系,明确自己在班级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小学生守则》的理解和在班级生活中遵守守则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中小学生守则》是我们在班级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将守则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个文明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讨论班级问题,共同制定规则 教师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应该制定哪些班级规则来规范大家的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班级生活中的问题,提出制定班级规则的建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班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课堂纪律、课间活动、卫生情况、同学关系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班级规则建议。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制定的班级规则建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将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班级规则的初稿。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班级规则初稿进行讨论和修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班级规则符合大家的需求和利益。 最终确定班级规则,教师将班级规则进行整理和打印,张贴在班级显眼的位置,让大家时刻牢记并遵守。 (四)课堂小结,强化规则意识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共同制定班级规则的过程和结果,强调班级规则是大家共同的约定,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如 “规则接龙” 或 “我来做裁判”,让学生在游戏中强化对班级规则的认识和遵守。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你对班级规则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今后的班级生活中,你会如何遵守班级规则?”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班级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强化规则意识。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班级规则,为班级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课时:制作文明棋,强化规则意识 (一)导入文明棋,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一个已经制作好的文明棋,向学生介绍文明棋的玩法和作用。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文明棋有趣吗?它对我们遵守班级规则有什么帮助?” 引导学生思考文明棋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制作文明棋的兴趣。 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文明棋,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对班级规则的认识和遵守。” (二)学习制作文明棋的方法 教师播放一段制作文明棋的视频教程,向学生介绍制作文明棋的材料和步骤。 提问学生:“制作文明棋需要哪些材料?具体的步骤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教程,掌握制作文明棋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顾视频教程中的内容,明确制作文明棋的材料和步骤。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根据视频教程中的方法,现场制作一个文明棋的棋盘。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制作文明棋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制作出文明棋。 (三)制作文明棋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分发制作文明棋的材料,如棋盘纸、棋子、彩笔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班级规则的内容,设计文明棋的棋盘和棋子。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文明棋。 各小组完成文明棋的制作后,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介绍文明棋的设计思路和玩法。 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展示的文明棋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让每个小组都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玩文明棋,强化规则意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明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遵守班级规则的重要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按照文明棋的规则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感受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在玩文明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对班级规则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强化规则意识。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班级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班级规则,做一个文明守纪律的好学生。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制作文明棋和玩文明棋的过程,强调文明棋是一种有趣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强化对班级规则的认识和遵守。 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文明棋,将班级规则传递给更多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班级生活中,不断完善班级规则,制作更多有趣的文明棋,让班级生活更加美好。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班级生活中的规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讨论、制作文明棋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够高、个别学生对班级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更好地遵守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班级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