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2.1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2.1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感受空气》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明确空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特征,并且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光合作用、维持大自然的平衡等。 认识物质的三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深入认识空气的各种特征。 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一些抽象特征,如占据空间、能被压缩等。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以及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和交流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带盖的黑盒、教学视频、实验记录单、班级记录表、氮气和氧气的模型
教学设计 复备课
一(一)情境导入 教师进行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如用一个装满空气的气球在黑板上摩擦,然后可以吸附一些小纸片;或者用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在漏斗口,然后用嘴从漏斗底部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是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特征。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空气的流动性、压力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进一步提问:“空气还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 引发学生对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气泡图,将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用气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绘制气泡图的方法,如在中间画一个大气泡,写上 “空气”,然后在周围画一些小气泡,分别写上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学生独立绘制气泡图,然后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绘制的气泡图,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记录空气的特征和作用,如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用于呼吸、光合作用、维持大自然的平衡等。 (二)知识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对空气的学习内容。 提问:“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谁能说一说我们都知道了空气的哪些特征呢?” 学生回答:“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的呢?” 学生回答:“我们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等方法观察空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回忆起观察空气的方法。 教师介绍物质的三态。 提问:“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那么物质有哪些状态呢?” 教师展示一些物质三态的图片,如冰、水、水蒸气、石头、沙子、食用油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质的三态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回答:“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教师解释:“物质的三态是根据物质的形状和体积的特点来划分的。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容易被压缩;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容易流动;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容易被压缩和扩散。空气就是一种气体,它具有气体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提问:“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那么空气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展示一些自然界中的图片,如森林、河流、海洋、天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空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学生可能会回答:“空气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维持生命的存在,如呼吸、光合作用等;空气可以调节气候,如温度、湿度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气味等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探究一:传递游戏 教师明确活动要求。 教师出示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子,对学生说:“我们现在要进行一个传递游戏,每个小组要用不同的容器盛装这三样物品中的一样进行传递,看看哪一组传递的速度最快。传递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把物品洒出来。” 教师强调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如传递的顺序、传递的方法、时间的限制等。 学生小组讨论传递方法。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品,以及如何传递才能最快。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考虑物品的特点和容器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容器和传递方法。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 选择传递工具,学生比赛。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选择自己小组要用的容器和物品。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准备,如将物品装入容器、调整传递的顺序等。 教师宣布比赛开始,学生进行传递游戏。教师可以用计时器记录每个小组的传递时间,同时观察学生的传递过程,确保游戏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学生汇报交流。 比赛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传递情况。汇报时要求学生用 “我用什么方法,知道空气什么特征。” 这样的句式。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用自封袋传递空气,因为空气容易泄漏,自封袋可以密封。我们发现空气会流动,因为我们在传递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空气在袋子里流动。”“我们用透明杯子传递水,因为水不会泄漏,透明杯子可以看到水的形状。我们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因为水可以在杯子里流动,但不会改变杯子的形状和体积。”“我们用篮子传递石头,因为石头不会泄漏,篮子可以装下石头。我们发现石头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因为石头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和体积。”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空气、水和石头的不同特征。教师可以在气泡图 “特征” 的部分做好标记,标出空气与石头或水的相同特征,如:较稳定的外形特征(无色、透明)、有质量、占据空间、能流动。 教师总结传递游戏的结果。 教师强调:“通过传递游戏,我们发现了空气、水和石头的不同特征,也发现了它们的一些相同特征。空气、水和石头都是物质,它们都有质量,都占据空间,都能被我们感知。但是,它们的状态不同,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容易被压缩和扩散;水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容易流动;石头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容易被压缩和扩散。” (四)实验探究二:感受空气 教师出示一个大的透明袋子、一个哨子、一个气球,对学生说:“我们现在要用这些物品来感受空气的特征。你们分别会怎么玩呢?” 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可以用透明袋子装空气,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特征。”“我们可以用气球吹起来,感受空气的压力和弹性。”“我们可以用哨子吹起来,感受空气的流动和声音。”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示范装空气的方法,如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圈,观察结束前都不能松开袋口。 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 教师讲解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结果,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等。 教师强调实验的安全和卫生,如不要把气球吹得太大,以免爆炸;不要把哨子放在嘴里吹,以免受伤;不要把透明袋子弄破,以免空气泄漏等。 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如大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等。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用透明袋子装空气,发现空气能占据空间,有质量,很轻,很软。我们用手摸袋子,可以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和流动。我们用气球吹起来,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有弹性。我们用哨子吹起来,发现空气会流动,能发出声音。”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空气的特征。教师可以在气泡图上补充空气的特征,如能占据空间、有质量、很轻、很软、能被压缩、有弹性、会流动、能发出声音等。 教师总结感受空气的实验结果。 教师强调:“通过感受空气的实验,我们发现了空气的很多特征。空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感受到它的存在和特征。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有弹性、能发出声音等特征。空气总会充满各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五)研讨与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问题一:空气、石头、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呢? 问题二: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 问题三:空气和石头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 问题四: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分成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从物质的状态、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对于问题一,学生可能会回答:“空气、石头、水都是物质,它们都有质量,都占据空间,都能被我们感知。它们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问题二,学生可能会回答:“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容易被压缩和扩散;水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容易流动。空气比水轻,空气能发出声音,水不能发出声音。” 对于问题三,学生可能会回答:“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容易被压缩和扩散;石头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容易被压缩和扩散。空气比石头轻,空气能流动,石头不能流动。” 对于问题四,学生可能会回答:“空气可以用于呼吸,维持生命的存在;空气可以参与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空气可以调节气候,如温度、湿度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气味等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空气、石头、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用气泡图整理信息。 教师对学生说:“我们已经讨论了空气、石头、水的特征和作用,现在我们用气泡图来整理一下我们的信息。请同学们把空气、石头、水的特征和作用分别用气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独立绘制气泡图,然后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绘制的气泡图,并进行讲解和说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用气泡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