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团团圆圆过中秋》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教学 目标 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时间、来历、传说故事和各地的文化习俗,掌握重阳节等秋天其他节日的相关知识。 学会通过观察、调查、交流等方式,探究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能够制作与中秋节相关的手抄报、手工等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学 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时间、来历、传说故事和各地的文化习俗,理解中秋节的节日内涵。 掌握重阳节等秋天其他节日的相关知识,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内涵,体会亲情、友情和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活力。第一课时教具 准备 收集中秋节和秋天其他节日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复备课第一课时: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悠悠;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提问学生:“这个谜语说的是哪个节日呢?” 引导学生猜出中秋节。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表扬,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图片展示,感受氛围 教师播放一组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如超市里的月饼、公园里的灯谜、社区里的灯笼、小河边的花灯等,让学生感受中秋节的节日氛围。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你对中秋节有哪些了解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中秋节的经历,分享对中秋节的认识。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三)找一找,了解时间 教师展示一张日历,提问学生:“在日历上找一找中秋节是哪一天呢?” 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到中秋节的时间。 学生在日历上寻找中秋节的时间,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指出中秋节的时间,并解释为什么日历上会出现两个日期。教师进行补充说明,介绍农历和阳历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教师提问学生:“今年的中秋节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引导学生思考今年中秋节与国庆节同一天的意义。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秋节和国庆节同一天,更加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团圆时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中秋节的节日氛围、时间等知识,强调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我们要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中秋节的习俗,准备在下次课上分享。 第二课时:探究中秋节的习俗 (一)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教师播放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视频,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让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神秘色彩。 提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呢?”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中秋节传说故事。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传说故事,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传统节日。 (二)小组讨论,分享习俗 教师提问学生:“各地过中秋节还有着不同的习俗呢,你都知道哪些呢?” 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习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中秋节习俗。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展示丰富多彩的中秋节习俗图片或视频,如全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猜灯谜、放花灯等。 教师提问学生:“这些中秋节习俗背后有什么寓意呢?”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秋节习俗的文化内涵。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秋节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团圆、幸福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三)赛诗会,体会内涵 教师过渡:“节日里,人们祈盼月圆人团圆,当远方的游子不能与家人团聚时,这个日子更是充满了思念。许多伟大的诗人更是吟诵出‘咏月思亲’盼团圆的佳句。” 教师介绍几首 “咏月思亲” 的诗,如李白的《静夜思》、张九龄的《望月怀古》等,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师提问学生:“你知道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吗?” 引导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诗会,分享自己知道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诗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月亮在中秋节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意义,进一步体会中秋节团圆与思念的内涵。 教师播放一段海外华人过中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海外华人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中秋节的重视。 教师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在海外华人心中的地位和意义。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对中秋节有着深厚的感情,都期盼着团圆。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强调中秋节是一个充满团圆与思念的节日,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文化传统。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份与中秋节有关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形式美观,可以包括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词等。 第三课时:了解重阳节及其他秋天节日 (一)视频导入,了解重阳节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重阳节的视频,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等。 提问学生:“大家在视频中找一找‘重阳节’的习俗吧!” 引导学生回忆视频中的重阳节习俗。 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重阳节习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阳节是一个敬老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重阳节又叫‘敬老节’呢?” 引导学生思考重阳节与敬老的关系。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介绍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以及九九重阳节与长久长寿的寓意,让学生明白重阳节是一个表达对老人祝福和关爱的节日。 (二)图片展示,感受敬老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敬老的图片,如孩子陪老人散步、给老人捶背、为老人做饭等,让学生感受敬老的温暖。 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是如何敬老的呢?你打算在重阳节这一天,为老人们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老人做的事情。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敬老不仅仅是在节日里,更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关心老人、照顾老人,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教师播放一段学生为老人做事情的视频,如打扫卫生、表演节目、送礼物等,让学生感受敬老的快乐和意义。 教师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对视频中的同学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敬老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行动方向。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三)介绍其他秋天节日 教师过渡:“秋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活动,感受这些节日的特色吧。” 教师介绍苗族的 “赶秋节” 和藏族的 “望果节”,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介绍节日的时间、来历、习俗和意义。 提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秋天的节日呢?这些节日有什么特色呢?”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秋天的节日。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秋天节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这些节日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幸福的美好愿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话题为 “如何传承和弘扬秋天的节日文化?”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让传统节日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阳节及其他秋天节日的知识,强调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采用多种探究方法去找一找秋天里的其他节日,并用课上学习到的方式体会节日习俗背后的寓意,在表格中记录下来。鼓励学生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第四课时:总结与展示 (一)作品展示,分享成果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中秋节手抄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欣赏和交流,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抄报,介绍手抄报的内容和制作过程,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表扬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强调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中秋节手工作品,如月饼模型、灯笼、剪纸等,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提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呢?为什么?你从这些作品中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手工制作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手工制作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总结回顾,深化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对中秋节和秋天的节日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呢?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中秋节和秋天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师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呢?”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中的责任和行动方向。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宣传、实践等方式,让传统节日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光彩。 (三)祝福传递,情感升华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祝福传递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对家人、朋友、老师、祖国的祝福写在卡片上,然后互相交换卡片,分享祝福。 学生写下自己的祝福,互相交换卡片,阅读对方的祝福,感受祝福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教师提问学生:“你收到了谁的祝福呢?你觉得这个祝福对你有什么意义呢?你想对送祝福的人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祝福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祝福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师播放一段温馨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祝福的力量,升华情感。 (四)课堂总结,展望未来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强调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教师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中秋节或其他传统节日里,与家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如制作传统美食、参观博物馆、参加社区活动等,并用照片或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中秋节和秋天的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够高、个别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中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