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3课时)学习目标010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0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A+重点难点教学重点01 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01 掌握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教学难点02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课堂导入如果原子的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原子核的大小只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只蚂蚁。也就是说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很大!!!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课堂导入1913年,玻尔(卢瑟福的学生)提出原子轨道模型,认为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行;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电子将分层排布,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按能量高低而距核远近不同。科学史话: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玻尔课堂导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01探究新知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 电子层的定义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出现,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此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氢原子的结构(1个电子)(1)先排满内层, 后排外层;(2)第一层最多排 2 个电子;(3)第二层最多排 8 个电子;(4)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只有一层的,不超过 2 个电子)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12 8 1原子核核内质子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各层上的电子数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3. 原子结构示意图横向: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纵向: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相对稳定结构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种类 实例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 结构稳定性 化学性质稀有气体 He、Ne、Ar金 属 Na、Mg、Al非金属 O、S、Cl4.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电子排布的关系8(He为2)< 4> 4不易得失易失去易得到稳定不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稳定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离 子02探究新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如果金属钠和氯气相遇,会发生什么呢?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二、离 子钠原子与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原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反应时得失电子情况 离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Na)氯原子(Cl)二、离 子1.离子的形成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的7个电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lNa钠离子带正电荷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定 义分 类静电作用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离子带负电荷氯化钠氯化钠的形成2.离子的定义与分类二、离 子(1)表示方法:位置: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先后:电荷数在前(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电性在后(“+”表示带正电荷,“-”表示带负电荷)。举 例钠离子Na+镁离子氧离子氯离子MgOCl2+2--3.离子符号二、离 子(2)表示意义2Mg2+表示一种离子及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表示2个镁离子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二、离 子3.离子符号原子和离子的联系与区别03探究新知微粒种类 原 子 阳离子 阴离子示 例 NaS微粒电性微粒结构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电子层数 。 质子数 电子数;电子层数 。联 系 不带电带正电荷带负电荷=><减 少不 变阳离子阴离子原 子得电子失电子得电子失电子Na+S2-三、原子和离子的联系与区别知识总结课堂练习1. 1911年,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α 粒子指某种含有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的原子核,该粒子对应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A. B. C. D.A课堂练习2.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了对极其稀有同位素氪-81的单原子探测,这一方法的突破将助力地球环境科学的研究。如图为氪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为36B.核外有4个电子层C.第一层电子数为8D.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C课堂练习3.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C.分子和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荷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B课堂练习4. 大多数手机中使用的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已知锂离子(Li+)的核内质子数为 3,中子数为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锂离子核外只有 1 个电子层B.1 个锂离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C.锂离子得到 1 个电子可以变成锂原子D.锂原子的中子数为 3D课堂练习5.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和②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①③②④⑤④课堂练习6.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当 b=8,且该粒子不显电性时,a=____。(2)当 b=8,且该粒子带有 2 个单位负电荷时,该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3)当 b=8,且该粒子带有 3 个单位正电荷时,该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10O2-Al3+谢谢您的观看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1.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钠离子的是( ) A. B.Na C. D.【答案】C【解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则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钠离子表示为,故选:C。2.下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答案】B【解析】A、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2个电子,说法错误;B、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说法正确;C、原子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说法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不限制化学变化,原子可以再分,说法错误;故选:B。3.下列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答案】C【解析】A、在该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表示阴离子氟离子,故A错误;B、在该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表示氖原子,故B错误;C、在该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表示阳离子钠离子,故C正确;D、在该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D表示钠原子,故D错误。故选:C。4.如图是金属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微观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中,镁原子得到电子B.镁离子和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镁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D.氧原子比氧离子更加稳定【答案】B【解析】A、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选项说法错误;B、镁原子形成镁离子的过程中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镁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氧原子形成氧离子的过程中得到2个电子,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即镁离子和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选项说法正确;C、镁离子和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镁离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选项说法错误;D、氧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氧离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较稳定,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5.锶被誉为永葆青春的元素,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如图,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锶为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带有正电荷C.锶原子有5个电子层 D.化学反应中锶原子易得电子【答案】C【解析】A、锶含“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B、锶原子核内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负电荷数,数目相等,电性相反,不显电性,说法错误;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则锶原子有5个电子层,说法正确;D、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说法错误;故选:C。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C.①④均表示离子 D.①②④为稳定结构【答案】A【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①②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A符合题意;B、③⑤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B不符合题意;C、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D、①②④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下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硫离子的符号为 ;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 。【答案】 6 S2- 不同【解析】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离子符号为:S2-;硫离子和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8.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离子和分子。请回答:(1)1个离子中含有 个质子, 个电子;(2)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答案】(1) 3 2(2)【解析】(1)1个离子是三个氢原子构成的原子团,三个原子中共含有3个质子,三个电子,因为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该离子还有2个电子;(2)一个H3分子是由三个氢原子构成的,每个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核外1个电子,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9.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属于原子的是 。(2)属于阳离子的是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答案】(1)ACD(2)E(3)BE【解析】(1)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ACD的核电荷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都属于原子。(2)阳离子是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的是E。(3)结构相同包括电子层数相同,各层容纳的电子数也相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BE。1.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 B. C. D.【答案】C【解析】A、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易得到电子,A不符合题意;B、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B不符合题意;C、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易失去电子,C符合题意;D、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关于Fe、Fe3+ 两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电子层数一定相同 B.它们属于不同的元素C.它们的质量几乎相同 D.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Fe表示铁原子,Fe3+表示+3价的铁离子: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Fe的核外电子层数比Fe3+的核外电子层数多1层,说法错误;B、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核电荷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说法错误;C、电子的质量比质子、中子的质量小很多,可以忽略不计,故原子失去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说法正确;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只是电子数改变,它们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相同,说法错误。故选C。3.氯原子、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元素C.图中“”表示两种原子带正电荷 D.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答案】A【解析】A、氯原子和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有7个电子,故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正确;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不能表示2个氯元素,错误;C、原子是不带电的,同时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圆圈表示原子核,故图中“”表示两种原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通常容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通常容易得电子,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故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错误;故选A。4.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答案】D【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图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不是原子,错误;B、③图表示钠离子,属于金属元素,错误;C、①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②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正确。故选D。5.月壤中含有丰富的He-3(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3个氦原子核可以聚合成1个碳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3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B.He-3的化学性质活泼C.He-3和H-3属于同种元素 D.氦原子聚合为碳原子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A、He-3原子质子数为2,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He-3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A正确;B、He-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是满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B错误;C、He-3属于He元素,H-3属于H元素,He-3和H-3属于不同种元素,C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氦原子聚合为碳原子不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A。6.已知某离子R2+的核外电子数为n,据此不能确定该原子的( ) 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答案】C【解析】A、某离子R2+核外电子数为n,该离子是R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则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n+2;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R原子的质子数为n+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某离子R2+核外电子数为n,该离子是R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则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n+2;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n+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某离子R2+核外电子数为n,该离子是R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由它们所给信息,无法确定原子的中子数,故选项符合题意;D、某离子R2+核外电子数为n,该离子是R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可以确定R原子的电子数是n+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1)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则x的值为 ,该粒子符号为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x的值为 ,该粒子符号为 ;(3)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的值为 ,其符号为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答案】(1)12 Mg2+(2)8 O2-(3)10 Ne(4)不一定【解析】(1)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最外层失去2个电子,x=10+2=12,该粒子为镁离子,其符号为Mg2+;(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最外层得到2个电子,x=10-2=8,该粒子为氧离子,其符号为O2-;(3)若该粒子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10,则该粒子为氖原子,其符号为Ne;(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也有可能是离子,故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1.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示原子的是①③④ B.表示阴离子的是②⑤C.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②③⑤ D.④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答案】B【分析】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①是17号元素,质子数是17,核外电子数是1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①是氯原子;②是12号元素,质子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②是镁离子;③是18号元素,质子数是18,核外电子数是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③是氩原子;④是11号元素,质子数是11,核外电子数是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④是钠原子;⑤是17号元素,质子数是17,核外电子数是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⑤是氯离子。【解析】A、由分析可知,表示原子的是①氯原子,③氩原子,④钠原子,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表示阴离子的应是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只有⑤氯离子符合,②镁离子是阳离子,表述错误,符合题意;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相对稳定,故②镁离子,③氩原子,⑤氯离子,均结构稳定,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④是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且x-y=9。该粒子符号可能为( ) A.K+ B.Cl- C.Cl D.Ar【答案】B【解析】A、钾元素是19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钾离子是钾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后形成的,故钾离子核外电子数是18,y =8,x=19,故x-y=11,不符合题意;B、氯元素是17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故y =8,x=17,x-y=9,符合题意;C、氯元素是17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在氯原子中,x=17,y =7,x-y=10,不符合题意;D、氩元素是18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x=18,y =8,x-y=10,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微粒中,与F﹣具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是( ) A.F B.OH﹣ C.CH4 D.Na+【答案】B【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F﹣中含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解析】A、F中含有9个质子和9个电子,不符合题意;B、OH﹣中含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符合题意;C、CH4中含有10个质子和10个电子,不符合题意;D、Na+中含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②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③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④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随之发生了改变⑤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⑥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⑦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A.全部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④⑤⑥【答案】B【解析】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认识正确;②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认识正确;③物质可由原子直接构成,且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构成不同物质,认识正确;④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改变,则元素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但元素种类不变,认识不正确;⑤汤姆森之前,科学家认为原子不可再分,认识正确;⑥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识正确;⑦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但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认识不正确。则认识正确的有①②③⑤⑥,故选B。5.资料显示,原子半径主要受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影响。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根据这一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r(S)>r(O)B.半径: r(Mg)>r(Mg2+)C.半径: r(Al3+)>r(F-)D.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答案】C【解析】A、S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O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r(S)>r(O),故选项说法正确;B、Mg能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形成Mg2+,则半径r(Mg)>r(Mg2+),故选项说法正确;C、Al3+与F-,核外电子结构相同,Al核电荷数为13,F核电荷数为9,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则半径r(Al3+)<r(F-),故选项说法正确;D、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其中Na的核电荷最小,则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6.X、Y、Z、Q四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a、b、c、d(均小于18),若它们的离子Xm+、Yn+、Zm-、Q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b=n-m B.b-d=2n C.c-d=m+n D.a-c=0【答案】B【解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再相等,就变为离子,原子失去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它们的离子Xm+、Yn+、Zm-、Q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离子Xm+、Yn+、Zm-、Qn-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故a-m=b-n=c+m=d+n,整理得:a-b=m-n,a-d=2n,c-d=n-m,a-c=2m,则B项正确。故选B。7.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n=3,则m= ,该粒子的名称是 ;(2)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n的最大值为 ;(3)若m=12,则该粒子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得到或失去X个电子);(4)若m=17,且该粒子为食盐的一种组成微粒,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答案】(1)13 铝原子(2)8(3)失去2个电子(4)Cl-【解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若n=3,则m=2=8+3=13;该微粒为铝原子;(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大为8,则n的最大值为8;(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若m=12,则n=12-10=2;容易失去2个电子;(4)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若m=17,故其为氯元素,则n=17-10=7;容易得到1个电子,从而形成阴离子,结合其为形成食盐的一种组成微粒,故应为-1价的氯离子,离子符号为:Cl-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1.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钠离子的是( ) A. B.Na C. D.2.下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3.下列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4.如图是金属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微观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中,镁原子得到电子B.镁离子和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镁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D.氧原子比氧离子更加稳定5.锶被誉为永葆青春的元素,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如图,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锶为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带有正电荷C.锶原子有5个电子层 D.化学反应中锶原子易得电子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C.①④均表示离子 D.①②④为稳定结构7.下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硫离子的符号为 ;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 。8.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离子和分子。请回答:(1)1个离子中含有 个质子, 个电子;(2)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9.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属于原子的是 。(2)属于阳离子的是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1.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 B. C. D.2.关于Fe、Fe3+ 两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电子层数一定相同 B.它们属于不同的元素C.它们的质量几乎相同 D.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3.氯原子、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元素C.图中“”表示两种原子带正电荷 D.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4.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5.月壤中含有丰富的He-3(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3个氦原子核可以聚合成1个碳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3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B.He-3的化学性质活泼C.He-3和H-3属于同种元素 D.氦原子聚合为碳原子发生了化学变化6.已知某离子R2+的核外电子数为n,据此不能确定该原子的( ) 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7.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1)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则x的值为 ,该粒子符号为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x的值为 ,该粒子符号为 ;(3)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的值为 ,其符号为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1.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示原子的是①③④ B.表示阴离子的是②⑤C.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②③⑤ D.④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且x-y=9。该粒子符号可能为( ) A.K+ B.Cl- C.Cl D.Ar3.下列微粒中,与F﹣具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是( ) A.F B.OH﹣ C.CH4 D.Na+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②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③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④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随之发生了改变⑤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⑥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⑦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A.全部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④⑤⑥5.资料显示,原子半径主要受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影响。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根据这一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r(S)>r(O)B.半径: r(Mg)>r(Mg2+)C.半径: r(Al3+)>r(F-)D.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6.X、Y、Z、Q四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a、b、c、d(均小于18),若它们的离子Xm+、Yn+、Zm-、Q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b=n-m B.b-d=2n C.c-d=m+n D.a-c=07.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n=3,则m= ,该粒子的名称是 ;(2)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n的最大值为 ;(3)若m=12,则该粒子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得到或失去X个电子);(4)若m=17,且该粒子为食盐的一种组成微粒,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 电子如何运行.mp4 02 钠在氯气中燃烧.mp4 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 3.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