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案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描写了不同民族的孩子在美丽的校园里共同学习的幸福生活。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名称,学习浅近的民族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小朋友都在学校中共同学习、幸福成长。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小学生,在早晨来到学校学习。第2、3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各族同学认真学习,下课时大家快乐游戏。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所边疆小学的优美环境。本篇课文要求认字10个“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这其中 “汉、艳、读、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字;其他生字可以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本课中学习写字13个“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这些生字均为合体字,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好生字对的间架结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法认识10个字,会写写好13个字。(2)在阅读中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感受。(3)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校里可能有来自各个民族的同学,要团结友爱,共同学习,并能够积极了解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感受各民族的小朋友都在学校中共同学习、幸福成长的快乐。教学难点 1.在阅读中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感受。 2.能够根据时间,选择场地,说说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活动布置【教师课堂行为】出示云南地图,让学生上网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和风俗特点。(或者通过与大人交流,了解该地区的特点)【学生学习活动】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设计意图】了解民族知识,为学课文做准备。环节一:整体读文自学生字新词(12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对照课文的认读字和会写的字表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疑问。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3.指导伙伴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识记生字。 生字中涉及卷舌声母和后鼻音的字在方言区需要正音。解决认读先随文读,再认读有关词语,以便积累词语。 5.空书13个要求会写的字。主要笔画的变形和笔画避让的地方。【学生学习活动】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2.学习教师提供的内容,对照工具(字典词典)解决字词学习的任务 认读字的学习 坝(左右结构,偏旁土表义)——坪坝(pínɡbà)坪——平地:草坪、坪坝;坝——平地:坝子、坪坝另有常用词大坝、水坝。 扬(yánɡ形声字,偏旁扌表义)——飘扬、飞扬、上扬。 摔(shuāi 形声字,偏旁表义,率shuài表音:率领)——摔碗、摔跟头、摔跤。 跤(jiāo形声字,偏旁表义,交jiāo表音)——摔跤、跌跤 凤(半包围结构,外几内又)——凤凰、凤尾花 洁(jié 形声字,偏旁表义,吉jí表声)——洁白、洁净。 会写字的学习 晨(chén形声字,从日辰声,辰指上午7-9时,故兼表义。)——早晨、晨光。 绒(rónɡ形声字,从纟戎声,戎指兵器、军事。)——毛绒绒、绒毛、羊绒 球(qiú形声字,从王(玉)求声,古指玉,后指圆形的物。)——皮球、圆球、地球 汉(hàn形声字)——汉族、汉人、汉字、汉文化,另有常用词:男子汉、汉子和汉水(江名,长江最大支流,流经陕西、湖北)。 艳(yàn会意字,从丰从色。本义是美丽丰满,引申表色彩鲜明:鲜艳、艳丽、红艳艳) 服(fú左右结构,服装、衣服、制服、校服、西服、警服、便服;服从、服气、说服、信服、征服;服务、服兵役、服侍、服刑;服药、口服、服毒) 装(zhuānɡ形声字,从衣壮声。本义指行装,引申为衣服:服装、西装、便装。装还又其它意思,读读下边的词语,再查查工具书,要明白“装”字的几个主要意思:化装、装修、家装;假装、装病、装傻;装车、装运、装卸;安装、装备、装锁。) 扮(bàn形声字,偏旁扌表义,打扮需用手。打扮、扮演、扮装。) 读(dú形声字,偏旁讠表义,读需说话。朗读、读书,读大学。) 静(jìnɡ形声字。安静、寂静、静悄悄、静止不动) 停(tínɡ形声字,从人亭声,亭兼表义。停战、停下、停在、停留) 粗(cū 形声字,从米,本义指糙米,引申为不精细,粗糙,又引申为粗心,粗大、粗野。) 影(yǐnɡ形声字,从彡景声,景兼表义。树影、影子、影响;合影;电影、影院。) 3.和学习伙伴互读、互检生字的识记情况。 4.把认识的字再放回课文中,和学习伙伴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积累词语。环节二:朗读默读第1自然段(8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中的停顿和语气。 3.自主阅读题目和课文第一段,将自己的疑问用提问的方式标示出来。 教师巡视掌握学情。【学生学习活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段。预设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阅读策略:猜测与提问环节三:讨论第一段的词语句子,学习阅读中的提问,体会新鲜感(13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讨论学生默读中的猜测与问题(1-7),教师提示、点拨、生成。 2.词语学习指导:①服装,服:衣服,西服、军服、便服;装:衣服,西装、军装、便装。构成双音节词的两个字意思相同相近的还有?②绚丽多彩 绚(xuàn)从纟,表华丽;丽:漂亮美丽。说说同义近义词语。 ③打扮,读这句话,打扮是人的动作,用在服装的作用上,有什么感觉。 ④飘扬,让学生做动作体会词义,选字填空。【学生学习活动】讨论猜测与提问 预设1有的学生住在山上、学校在大山里。 预设2按5个民族的人数排序、按学校不同民族的学生多少排序。 预设3承接前文写穿戴,引出后文的绚丽多彩。 预设4不同服装,不同长相、不同语言的同学在一起很新奇。 预设5第1段最后一句有三个分句,三个分句的基本格式一样:向......的......做什么。预设6从动作对象的位置高低排序,国旗最高;从动作对象的大小排序,小鸟最小。 预设7大山里,多民族,绚丽多彩、文明和谐 词语学习 生成答案:阅读、坪坝、绚丽、朋友、 生成答案:绚丽多姿、绚烂 生成答案:有一种动态感,把画面写或了,感到新鲜。 飘、漂、瞟 ()飞 ()落 ()舞 ()流 ()浮 ()洋过海 ()了一眼【设计意图】学习猜测与提问的阅读策略,体会与文本对话的好处,引导学生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着重理解与积累。环节四:朗读指导第2-4段自然段(7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朗读第2-3自然段,回答为何要把第2段和第3段一起读?用一句话说明第3自然段的内容要注意的语言标志是什么2、指导停顿轻重,和语调语气。 3.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哪里“可爱”?【学生学习活动】与1、4段的内容比较,2-3段写的是学校里同学课上课下的活动。语言标志是“上课了”“下课了”。 体会“当,当当!当,当当!”停顿与读音轻重的不同。体会介绍性语句和描写语句语调语气的不同:第3段第一句是是介绍说明性的话,读起来要平缓。“那声音真好听!”要读得语气重,语调有起伏。 听教师(或录音)示范第4段的朗读后,边读边思考“可爱”之处。【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提升阅读能力。作业1.朗读1-2遍全文,进一步思考这个学校有哪些可爱之处,你的新鲜感还有哪些? 2.书写13个生字,每个组2个词语,不要和课文中的一样。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 读课文、学生字 提问题、学策略 做研讨、学词语 学朗读、勤思考 第二课时环节一:填写表格,明确该小学特别与可爱之处(13分钟)【教师教学行为】1.对照课文,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 3.教师巡视指导、板书。【学生学习活动】1.填表学校特点:可爱之处:新鲜感是什么:说明:特点与可爱之处可以重复。 2.小组交流(预设) 词语:打扮、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等 句子 :向欢唱的小鸟打招呼,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跑来猴子好奇地听读书声,下课跳舞、摔跤、做游戏等 画面:第2页插图、第3页插图。【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落实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环节二:选择课文中的内容通过想象画出图画(12分钟)【教师教学行为】要求: 选择的内容要聚焦,给画起个名字,根据画面,在小组重点说说自己想象出的内容。 和学生互动。【学生学习活动】1、每个学生调动想象画一幅画 预设画名:衣着各异的同学进校园、书声琅琅的教室外、教室外的小动物、下课后的大青树下、小朋友的课间活动等 2、小组交流画面上想象的内容,组内推举同学在班里汇报。【设计意图】训练由文字转换图画。提高想象力。环节三:选择学校的一个场景说一说(11分钟)【教师教学行为】1.每个同学对照表格做准备(4分钟) 2.小组交流互评(8分钟)【学生学习活动】1.填表格姓名:学校里那个场景:课上还是课下:同学们的活动:2.小组交流互评互评单 被评者: 评价人:评价内容:说的内容清楚/说出了特点/用词造句等级:优良、可大改进/鲜明、尚可/有新意、一般改进建议:【设计意图】能够根据时间,选择场景,说说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环节四:检测字词(4分钟)【教师教学行为】1.默写字词,要求书写端正 2.默后对照书后的字表把书写有问题的字圈出来。 3.教师收卷,分析问题。【学生学习活动】早晨、绒毛、足球、鲜艳、服装、打扮、阅读、寂静、停息、粗壮、影视、 圈出书写不端正的字。 把写错的字用红笔写一遍。【设计意图】巩固学习的字词,检测问题。布置作业1.任选本课的一个学习活动,做改进,写在笔记本上 2.网上查资料,推测课文中写的小学大致在云南什么地方,并写出理由。(2选1做) 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 新鲜感: 词语、句子、画面 画图画: 说想象 说场景: 用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