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遗传密码的破译课件(共24张PPT)-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遗传密码的破译课件(共24张PPT)-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遗传密码的破译
请根据摩斯密码表,将下面用摩斯电码编写的句子译成英文。
Where are genes located?
核苷酸

氨基酸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提出问题
摩斯密码表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作出假设
任务1:请推测,核酸上的碱基(4种)和氨基酸(21种)之间是如何对应的?几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
二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
4×4=16种,还差一点。
三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
4×4×4=64种,能够满足。
四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
4×4×4×4=256种,数量过剩。
4
4
4
4
×
×
×
假设
1954年,物理学家伽莫夫G.Gamor在《Nature》杂志首次发表了遗传密码理论研究的文章,以数学逻辑推理的方式指出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作出假设
非重叠的阅读方式
重叠的阅读方式
GGTTCGCACGCT
GGTTCGCACGCT
GGTTCGCACGCT
GGTTCGCACGCT
GGTTCGCACGCT
GGTTCGCACGCT
1
1
2
1
2
3
1
1
2
1
2
3


4个
10个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演绎推理

1
2
3
代表不同氨基酸
任务2:当图中碱基序列的第三个碱基(T)发生改变时,两种阅读方式下被影响的氨基酸有几个?
非重叠阅读
G G T T C G C A C G C T
1
2
3
4
重叠阅读
1
2
3
影响1个
影响3个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演绎推理
1957年,科学家就已阐明镰状细胞贫血的分子机制:血红蛋白基因发生了碱基替换突变(A取代了T),导致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上第6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正常红细胞
镰状红细胞
假设: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并且以非重叠方式阅读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科学事实

1961 年,克里克以T4噬菌体为材料,研究其中的某个碱基的增加或减少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他发现:
增加或删除1个或2个碱基,不能产生功能正常的蛋白质;
增加或删除3个碱基,可以产生功能正常的蛋白质。
思考:为什么DNA上删掉三个碱基,对噬菌体合成蛋白质无影响,删掉一个或两个碱基,影响却那么大?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实验验证
任务3:The fat cat ate the big rat.
删去句子中第2个字母,第2、3个字母,
第2、3、4个字母,语意会有什么变化?
删掉一个:
删掉二个:
删掉三个:
T
h
e
f
a
t
c
a
t
a
t
e
t
h
e
b
i
g
r
a
t.
T
f
a
t
c
a
t
a
t
e
t
h
e
b
i
g
r
a
t.
h
e
T
f
a
t
c
a
t
a
t
e
t
h
e
b
i
g
r
a
t.
h
e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类比分析
结论:
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得出结论
1961年8月,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大肠杆菌的破碎细胞溶液,建立了一种利用人工合成的RNA在试管里合成多肽链的实验系统,其中含有核糖体等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各种成分,成果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1.同聚核苷酸对应的氨基酸的发现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同聚核苷酸实验
实验步骤:
(1)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
(2)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也称为无细胞系统);
(3)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UUUUU…)
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Tyr:酪氨酸
Ser:丝氨酸
Phe:苯丙氨酸
Cys:半胱氨酸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同聚核苷酸实验
1.同聚核苷酸对应的氨基酸的发现
(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一共需要准备几支试管?
氨基酸的种类;21支试管。
任务4: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同聚核苷酸实验
(2)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
氨基酸:
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细胞提取液:
蛋白质合成原料
模板mRNA
为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酶、核糖体、tRNA等条件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同聚核苷酸实验
(3)为什么要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 DNA 和 mRNA
原有的mRNA会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原有的DNA转录产生新的mRNA,干扰实验结果。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同聚核苷酸实验
(4)通过观察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U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同聚核苷酸实验
(5)通过这种方法还能破译哪些遗传密码
AAA,CCC,GGG所对应的氨基酸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同聚核苷酸实验
2、异聚核苷酸对应的氨基酸的发现
尼伦伯格向体系中5份UDP和1份CDP合成mRNA,碱基比为U:C=5:1。合成肽链中,苯丙氨酸:丝氨酸≈5:1
任务5:推算该mRNA中可以出现多少种密码子?各出现的概率?哪些密码子可能编码丝氨酸?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异聚核苷酸实验
2、异聚核苷酸对应的氨基酸的发现
P(UUU) = (5/6)3=125/216 P(CCC) = (1/6)3 =1/216
P(UUC/UCU/CUU) =(1/6)·(5/6)2=25/216
P(UCC/CUC/CCU) =(5/6)·(1/6)2=5/216
丝氨酸
苯丙氨酸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异聚核苷酸实验
尼伦伯格向体系中5份UDP和1份CDP合成mRNA,碱基比为U:C=5:1。合成肽链中,苯丙氨酸:丝氨酸≈5:1
UUU
滤膜
Phe
Cys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异聚核苷酸实验
Tyr
1964年,尼伦伯格继续利用无细胞体系进行实验:
Tyr
Tyr
滤膜
Cys
Cys
任务6:设计实验探究丝氨酸的密码子。
UUU
Phe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异聚核苷酸实验
1964年,尼伦伯格继续利用无细胞体系进行实验:
设计提示:可用放射性元素14C标记氨基酸,测定滤膜放射性。
UUC
滤膜
Ser
Cys
Cys
UUC
Ser
1.在无细胞系统中仅加人工合成的RNA(三核苷酸)
2.加入21种氨基酸,仅用14C标记丝氨酸
3.形成“丝氨酸-tRNA-核糖体”复合体,留在滤膜上
4.测定滤膜放射性强度:
例如:若加入UUC的滤膜上出现放射性,则证明丝氨酸是由UUC决定的。
Phe
Phe
二、遗传密码对应规则——异聚核苷酸实验
Tyr
Tyr
密码子表
总结
1954年
伽莫夫
数学推理
作出假设
1961年
克里克
噬菌体实验
验证假设
1961年
尼伦伯格、马太
破译第一个
密码子
1966年
密码子表破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