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课件(共43张PPT、5份视频)-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1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课件(共43张PPT、5份视频)-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抗生素的发现
弗莱明
霉菌
细菌
抑菌圈
抗生素
非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
其他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四环素类
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
其他
抗生素的种类
阻断细胞壁合成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阻断
蛋白质合成
阻断RNA、DNA合成
β-内酰
胺类
利福平
环丙沙星
四环素
红霉素等
达托霉素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
实验原理
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
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目的要求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因变量是什么?
无关变量是什么?
实验分析
课题: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有无抗生素浸泡的药敏片
大肠杆菌代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课题: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有无抗生素浸泡的药敏片
大肠杆菌代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抑菌圈直径
课题: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有无抗生素浸泡的药敏片
大肠杆菌代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抑菌圈直径
所用菌种、抗生素的浓度等
培养基
菌种
抗生素
材料用具
酒精灯
容量瓶
锥形瓶
无菌水
培养皿
涂布器
接种环


移液器
离心管
01
04
05
制备
培养基
活化
菌种
06
02
制备
培养基
03
培养
观察
传代
培养
07
重复
3-5步
贴药
敏片
方法步骤
01
制备
培养基
02
活化
菌种
03
接 种
04

药敏片
05
培养
观察
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小时。
观察大肠杆菌生长状况,药敏片周围是否出现抑菌圈?
如果有,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直径。
06
传代
培养
07
重复3-5步
重复步骤3、4、5,然后再次传代培养。
共培养三代大肠杆菌。
思考: 传代培养时,为什么从抑菌圈的边缘挑取菌落?
抑菌圈
抑菌圈边缘
抑菌圈
抑菌圈边缘
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在抑菌圈的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因此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挑取菌落。
思考: 传代培养时,为什么从抑菌圈的边缘挑取菌落?
空白对照
1区:空白对照组
234区:实验组
每次做三个培养皿:平行实验
三代大肠杆菌:相互对照
实验组
平行实验
对实验结果如何处理呢?
取平均值
大肠杆菌代数: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你能描述实验结果吗?
大肠杆菌代数: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与区域①相比,②③④药敏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
随着大肠杆菌传代增加, ②③④区域的抑菌圈直径越来越小。
实验结果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分析讨论
随大肠杆菌传代增加, ②③④区域的抑菌圈直径为什么越来越小?
01
本实验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怎么理解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02
03
04
所有细菌都产生了有利变异吗?
“耐药”这种变异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诱导产生的吗?
抗生素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按下暂停键)
分析讨论
随大肠杆菌传代增加, ②③④区域的抑菌圈直径为什么越来越小?
抑菌圈的边缘抗生素浓度较小,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抑菌圈直径越来越小,表明通过抗生素的作用,细菌的耐药性个体越来越多。
01
本实验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
分析讨论
“耐药”有利于大肠杆菌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下生存,属于有利变异。
02
那么,怎么理解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分析讨论
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利变异是指有利于生物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异。而不是对人类有利的变异。
02
所有细菌都产生了有利变异吗?
分析讨论
03
所有细菌都产生了有利变异吗?
分析讨论
并不是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只是具有有利变异的大肠杆菌生存了下来。
03
分析讨论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由抗生素诱导的。
“耐药”这种有利变异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诱导产生的吗?
03
本实验培养条件下,抗生素起到了什么作用?
分析讨论
抗生素属于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
04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药物。下表为2005-2008年,该药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
试从进化的角度解释耐药率升高的原因。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0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药物。
右表为2005-2008年,该药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试从进化的角度解释耐药率升高的原因。
细菌产生
不定向变异
自然选择
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不利变异(基因)
被淘汰
有利变异
(基因)
通过遗传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细菌定向进化
多次选择、积累
05
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是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耐药菌比例逐代升高。
实验结论
注意!
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纸片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
例如,有人生病时觉得去医院很麻烦,就直接吃抗生素;有的禽畜养殖者将抗生素添加到动物饲料中。
你认为这些做法会有什么后果?
联系实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