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科学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二)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春季)
课题 科学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二)
教科书 书名:《中外历史纲要》(下)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知道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科学成就 拓展性目标;通过分析科学革命发生的原因,从而论证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挑战性目标:通过科学革命影响的分析,理解科学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科学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科学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所学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西方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使人们的思想摆脱了罗马天主教的束缚,但是呢,他们的意义也仅仅如此。他们并没有帮助欧洲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直到十六世纪,科学的兴起才及时的为欧洲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 一.含义 科学革命是指从16.17世纪哥白尼开始到牛顿结束这一时期欧洲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 二.背景 这场科学革命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物资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思想基础)基础上;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客观条件);以及欧洲科学家的个人天赋和探索及现身精神(主观条件)共同影响下,最终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代表人物和成就 科学革命在西欧爆发,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首先发生在天文学领域,按照中世纪的宇宙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宇宙观受到罗马天主教的支持,所以直到哥白尼时代,没有人敢对这一体系提出挑战。哥白尼是波兰人,爱好数学,到过意大利求学,受到古希腊人地动说的影响,创立了日心说的理论,沉重的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它集30余年天文观察研究的结果,于1543年撰成《天体运行论》,这成为近代科学革命开始的标志。哥白尼的学说引起教会势力的极大恐惧和记恨,因此《天体运行论》被查禁,但是欧洲的科学家仍然不畏强权和迫害,继续进行有关的研究。 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提出宇宙是无限的,宇宙有其自身的规律,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布鲁诺就招致了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首开利用望远镜观察天象之先河他发现了许多当时欧洲人从未了解的天文现象,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合理成分。他被称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除了天文学之外伽利略还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试验,他在物体运行动力学上论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 英国的培根阐述了获得知识的新方法,也就是归纳法,他主张由具体到抽象,把知识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对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实验,并且加以论证,避免以事实去迎合种种意想推出来的思维模式,成为了从思维和方法论上引发科学革命和文明的先知。他指出,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是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们应该也能够发现自然规律,从而征服自然,造福人类。他还强调知识的有用性,因此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 而17世纪科学革命鼎盛时期到来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这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它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科学革命的结束。 另外自然科学在热学,光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进步巨大。 影响 科学革命对于欧洲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他改变了人对自然的恐惧,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信。按照牛顿等人的观点宇宙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机器,依照可用数学方式表达的普遍规律来运转。自然界之谜是可以探知的,自然界是可以驾驭的。这就使得人对于自身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 其次,科学革命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让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扫出了障碍。
第三方面,科学革命鼓舞了一批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他们认为,既然人类可以用理性去认识自然,那么也可以用理性去认识人类社会。所以,科学革命又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第四方面,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直接预示和推动着日后科学的更大发现和知识的进步(工业革命)。 因此,这场科学革命对于西欧各国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