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卓越讲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讲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卓越讲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 24 讲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01 能从物质类别、氮的化合价变化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02 能从含氮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视角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重点·夯基易错
1.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氮元素有多种可变化合价,物质的种类较多,在复习时要从物质类别和价态变化理解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
关系。
2.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典型物质间转化方程式再落实。
高温、 高压(1)工业合成氨:N2+3H2 催 化 剂 2NH3;

(2)实验室用 NH4Cl 固体制 NH3:2NH4Cl+Ca(OH)2 === == 2NH3↑+2H2O+CaCl2;
催化 剂
(3)NH3的催化氧化:4NH3+5O2 ===△ == 4NO+6H2O;
(4)NO2溶于水:3NO2+H2O===2HNO3+NO;
(5)Cu 溶于稀 HNO3:3Cu+8H++2NO-3 ===3Cu2++2NO↑+4H2O;
(6)Cu 溶于浓 HNO3:Cu+4H++2NO-3 ===Cu2++2NO2↑+2H2O;

(7)炽热的炭在浓硝酸中燃烧:C+4HNO3(浓) === == CO2↑+4NO2↑+2H2O;
光照
(8)浓硝酸见光分解:4HNO3 === == 4NO2↑+O2↑+2H2O。
方法·规律总结
1.牢记一条转化主线:
― H―2 → ― ON NH ―2 →
O H
NO ― ―2 →NO ― ―2
O
2 3 2 → ―
N―H3 →
HNO3 NH4NO3。
2.注意一种特殊的颜色:
NO2——红棕色气体。
3.掌握两种特殊的检验:
(1)NO:无色气体 ―
O―2 →
红棕色
+ + ―强―碱 → ―湿润― 红色(2)NH4 :NH4 △ 无色气体 →石蕊 试纸 变蓝
4.熟悉氨气还原性的“四大体现”
催化 剂
(1)催化氧化:4NH3+5O2 ==△= == 4NO+6H2O

(2)被 CuO 氧化:2NH3+3CuO == === 3Cu+N2+3H2O
(3)被氯气氧化:2NH3+3Cl2===N2+6HCl
或 8NH3+3Cl2===N2+6NH4Cl
(4)被氮氧化物氧化:
6NO+4NH3===5N2+6H2O
6NO2+8NH3===7N2+12H2O
5.注意铵盐与碱反应的两个应用
(1)实验室制 NH3。
(2)检验铵盐或 NH +4 存在。
6.牢记硝酸的三个反应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4HNO3(浓) == === CO2↑+4NO2↑+2H2O。
点拨·能力培养
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雷电作用下 N2与 O2发生了化学反应
C.在氮的循环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属于氮的固定
B.氢、氧元素也参与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C.④中每生成 1 mol NO-3 ,消耗 2 mol O2
D.③和⑤过程中氮元素分别被还原和氧化
3.如图是氮元素形成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氮循环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通过雷电作用将 b 转化为 c,这是一种固氮方式
②可通过加氧化剂将 e 转化为 f
③a→c→d→f 这几个反应中,均发生了 N 元素被氧化的反应
④g 只具有氧化性,还可能与碱发生反应
⑤将 f 转化为 d 必须选用合适的还原剂才能实现
⑥h 可与 f 反应生成 i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F 是强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
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 X 是强碱时,过量的 B 跟 Cl2反应除生成 C 外,另
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 X 是强酸时,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可能是 H2SO4
B.当 X 是强碱时,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是 HNO3
C.当 X 是强酸时,C 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D.B 和 Cl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真题·明考向
1.(2024·广东·高考真题)下列陈述 I 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 I 陈述Ⅱ
A 酸性:CF3COOHCl
B 某冠醚与Li +能形成超分子,与K+ 则不能 Li +与K+ 的离子半径不同
C 由氨制硝酸:NH3 NO NO2 HNO3 NH3和NO2 均具有氧化性
D 苯酚与甲醛反应,可合成酚醛树脂 合成酚醛树脂的反应是加聚反应
A.A B.B C.C D.D
2.(2023·江苏·高考真题)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探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态产物:HNO3 稀 C u NO O 2 NO2
B O.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N 22 NO
H 2O HNO
放电或高温 3
催化剂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2NO + 2CO N2 + 2CO2
D
D.实验室制备少量NH3的原理: 2NH4Cl + Ca OH CaCl2 + 2NH3 +2H2O2
3.(2022·天津·高考真题)燃油汽车行驶中会产生 CO、NO 等多种污染物。下图为汽车发动机及催化转化
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 B.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C.反应(Ⅰ)在常温下容易发生 D.反应(Ⅱ)中 NO 是氧化剂
4.(2021·江苏·高考真题)N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NH3不仅可制造化肥,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
HNO3;HNO3能溶解 Cu、Ag 等金属,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2与 O2反
应生成 NO,NO 进一步氧化生成 NO2。2NO(g)+O2(g)=2NO2(g) ΔH=-116.4kJ·mol-1。大气中过量的 NOx和
+ -
水体中过量的 NH 4 、NO 3 均是污染物。通过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 NO 转化为 N2,
-
也可将水体中的 NO 3 转化为 N2。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NO(g) H 2O HNO3(aq)
B.稀 HNO (aq) Cu3 NO2(g)
C.NO(g) CO 高温,催化剂 N2(g)
D.NO -3 (aq) O 3 N2(g)
演练·提能力
1.(2024·贵州遵义·二模)一定符合以下转化过程的 X 是
X 稀 硝 酸 溶液 W N aOH 溶液 Z 加 热 X
A.FeO B.SiO2 C.Al2O3 D.NH3
2.(2024·广东·模拟预测)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识视角。部分含 N 及
Cl 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a 和 e 反应可能得到 b
B.工业上通过 a b c d e来制备HNO3
C. e中N的杂化方式与 e 中Cl的杂化方式不相同
D.浓 a 溶液和浓 c 溶液反应可以得到 b
3.(2024·浙江·模拟预测)氯气管道发生泄漏可用浓氨水检验:3Cl2 + 8NH3 = 6NH4Cl + N2 ,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生成1molN2 时转移电子为6NA
B.若产生白烟,说明此处有氯气泄漏
C.Cl2 仅表现氧化剂,NH3仅表现还原性
D.N2 也有一定的氧化性,但氧化性比Cl2 弱
4.(2024·安徽阜阳·模拟预测)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氮
元素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态—类别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各物质均参与自然界循环
B.c、d 均为酸性氧化物
C.f 不能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D.实验室可用 g 的固体与 NaOH 固体加热制备 f
5.(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不正确的是
A NH O2 NO O. 23 NO
H 2O2 HNO催化剂 3
B C a OH .浓缩海水 2 Mg OH 盐 酸 MgCl 溶液 电解2 金属Mg2
C FeS O 2 SO O. 22 2 D SO
9 8.3%3
浓硫 酸 H SO
催化剂, 2 4
D 浓缩海水 C l2 含溴海水 热 空气吹出 C. SO H O HBr溶液
l2 高浓度溴水 蒸 馏 Br
2和 2 2
6.冬季燃煤排放的大量活性溴化合物 BrCl 能通过光解释放溴自由基(用 Br 表示)和氯自由基(用 Cl 表
示),从而影响大气中自由基(OH、HO2 )的浓度,其循环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rCl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 HCl 和 HBrO B.HOBr 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 sp2杂化
C.溴自由基和氯自由基均具有强氧化性 D.BrCl 的排放会造成臭氧空洞、水中汞含量超标等
7.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均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产率
B.物质 A 的有效成分是O2
C.经“氨分离器”产生的尾气应用碱液处理
D.“氧化炉”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
8.空气中的氮气可通过人工固氮获得氨气,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氨氧化法可制得硝酸,反应过程
如图:

N2 ― ― ―
H2、―高温―、高― 压、―催―化剂― ― → ― ―O2、―催化― 剂―、 ― ―→ ― ―ONH NO 23 ―→NO2 ―
H2―O、 O―2 →
转化 ① 转化 ② 转化 ③ 转化 ④ HNO3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制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应处理后才能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常温下,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B.BaSO3固体能溶于稀硝酸,生成 Ba(NO3)2,放出 SO2气体
C.工业上,当转化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需不断地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 NH3,将未反应的原料气送回合成
塔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转化④中,当 V(NO2)∶V(O2)=4∶1 时,理论上 NO2全部转化为 HNO3
9.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 NaClO+2NH3===N2H4·H2O+NaCl。下
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用于制备 NH3,试剂 X 是氯化钙
B.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
C.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 a 口通入 NH3
D.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 NH3
10.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易分解,易水解,难溶于 CCl4。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
已知:2NH3 (g)+ CO2(g) NH2COONH4 (s) ΔH<0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 装置的优点是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装置 B、C、E 中试剂可分别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P2O5固体
C.装置 D 使用冰水浴
D.装置 F 中所用试剂可为 NH4Cl 与熟石灰
11.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12.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可经催化氧化生成 b
B.b 为红棕色,可转化为 c
C.密闭体系中,c 存在 2NO2 N2O4
D.d 的溶液与 Cu 反应可生成 b 或 c
13.(2024·北京·高考真题)HNO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采用不同的氮源制备HNO3。
(1)方法一:早期以硝石(含NaNO3 )为氮源制备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 (浓)+NaNO3 = NaHSO4 +HNO3 。该反应利用了浓硫酸的性质是酸性和 。
(2)方法二:以NH3为氮源催化氧化制备HNO3,反应原理分三步进行。
①第 I 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针对第Ⅱ步反应进行研究: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nmolNO 和 n mol O2 进行反应。在不同压强
下( p1 、p2 ),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O 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解释 y 点的容器容积小于 x 点的容
器容积的原因 。
(3)方法三:研究表明可以用电解法以N2 为氨源直接制备HNO3,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 -电极 a 表面生成NO3的电极反应式: 。
i ii
②研究发现:N 转化可能的途径为N -2 。电极 a 表面还发生 iii.H O O 。iii 的存在,有利2 NO NO3 2 2
于途径 ii,原因是 。
(4)人工固氮是高能耗的过程,结合N2 分子结构解释原因 。方法三为N2 的直接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
路。
14.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NH3、NO2的性质。
探究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NO2能否被 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及固定装置略去)。
(1)A 装置中制取 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碱石灰
b.碱石灰、碱石灰
c.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3)若 NO2能够被 NH3还原,预期 C 装置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Ⅱ:探究 NO2、O2混合气体的喷泉实验。
(5)请在 G 装置中的虚线上描出导管实线图。
(6)G 装 置 中 浓 硫 酸 有 三 种 作 用 : 混 合 NO2 、 O2 气 体 ; 干 燥 NO2 、 O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 G 装置上面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气体(标准状况下)进行喷泉实验,若混合气体全部被吸收,则所得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5.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3 将 NOx 还原生成 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3与 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 氨 气 的 发 生 装 置 可 以 选 择 上 图 中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
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2(两端用夹子 K1、K2夹
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1,推动注射器活塞,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Y 管中________________
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
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打开 K2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第 24 讲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01 能从物质类别、氮的化合价变化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02 能从含氮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视角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重点·夯基易错
1.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氮元素有多种可变化合价,物质的种类较多,在复习时要从物质类别和价态变化理解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
关系。
2.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典型物质间转化方程式再落实。
高温、 高压(1)工业合成氨:N2+3H2 催 化 剂 2NH3;

(2)实验室用 NH4Cl 固体制 NH3:2NH4Cl+Ca(OH)2 === == 2NH3↑+2H2O+CaCl2;
催化 剂
(3)NH3的催化氧化:4NH3+5O2 ===△ == 4NO+6H2O;
(4)NO2溶于水:3NO2+H2O===2HNO3+NO;
(5)Cu 溶于稀 HNO3:3Cu+8H++2NO-3 ===3Cu2++2NO↑+4H2O;
(6)Cu 溶于浓 HNO3:Cu+4H++2NO-3 ===Cu2++2NO2↑+2H2O;

(7)炽热的炭在浓硝酸中燃烧:C+4HNO3(浓) === == CO2↑+4NO2↑+2H2O;
光照
(8)浓硝酸见光分解:4HNO3 === == 4NO2↑+O2↑+2H2O。
方法·规律总结
1.牢记一条转化主线:
― H―2 → ― ON NH ―2 →
O H
NO ― ―2 →NO ― ―2
O
2 3 2 → ―
N―H3 →
HNO3 NH4NO3。
2.注意一种特殊的颜色:
NO2——红棕色气体。
3.掌握两种特殊的检验:
(1)NO:无色气体 ―
O―2 →
红棕色
+ + ―强―碱 → ―湿润― 红色(2)NH4 :NH4 △ 无色气体 →石蕊 试纸 变蓝
4.熟悉氨气还原性的“四大体现”
催化 剂
(1)催化氧化:4NH3+5O2 ==△= == 4NO+6H2O

(2)被 CuO 氧化:2NH3+3CuO == === 3Cu+N2+3H2O
(3)被氯气氧化:2NH3+3Cl2===N2+6HCl
或 8NH3+3Cl2===N2+6NH4Cl
(4)被氮氧化物氧化:
6NO+4NH3===5N2+6H2O
6NO2+8NH3===7N2+12H2O
5.注意铵盐与碱反应的两个应用
(1)实验室制 NH3。
(2)检验铵盐或 NH +4 存在。
6.牢记硝酸的三个反应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4HNO3(浓) == === CO2↑+4NO2↑+2H2O。
点拨·能力培养
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雷电作用下 N2与 O2发生了化学反应
C.在氮的循环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答案】 C
【解析】 工业合成氨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属于人工固氮,故 A 正确;
雷电作用下 N2 与 O2 发生反应生成 NO,故 B 正确;在氮的循环中,工业合成氨、雷电作用过程中 N 元素
化合价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错误;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如氨气可合成尿
素,故 D 正确。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属于氮的固定
B.氢、氧元素也参与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C.④中每生成 1 mol NO-3 ,消耗 2 mol O2
D.③和⑤过程中氮元素分别被还原和氧化
【答案】 D
【解析】 反应①将 N2 转化为 NO,属于氮的固定,反应②属于植物固氮,A 正确;由图示知,氮循环过
程中涉及氢、氧元素,B 正确;反应④是 O2 将 NH3 氧化为 NO-3 ,N 元素化合价由-3 价升高到+5 价,即
生成 1 mol NO -3 失去 8 mol 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每生成 1 mol NO -3 需要消耗 2 mol O2,C 正确;反
应③中 NO 被氧化为 NO-3 ,反应⑤中 NO -3 被还原为 N2,D 错误。
3.如图是氮元素形成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氮循环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通过雷电作用将 b 转化为 c,这是一种固氮方式
②可通过加氧化剂将 e 转化为 f
③a→c→d→f 这几个反应中,均发生了 N 元素被氧化的反应
④g 只具有氧化性,还可能与碱发生反应
⑤将 f 转化为 d 必须选用合适的还原剂才能实现
⑥h 可与 f 反应生成 i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①④⑤
【答案】 C
【解析】 根据物质类别及与 N 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可知:a 是 NH3,b 是 N2,c 是 NO,d 是 NO2,e 是
N2O5,f 是 HNO3,g 是 HNO2,h 是 NH3·H2O,i 是 NH4NO3。①在雷电作用下 N2与 O2反应产生 NO,这是
一种固氮方式,正确;②N2O5 与水反应产生 HNO3,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反应不需要加入氧
化剂就可以实现,错误;③在 a→c→d→f 这几个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均发生了 N 元
素被氧化的反应,正确;④g 是 HNO2,属于酸,N 元素化合价是+3 价,处于中间价态,因此既具有氧化
性又具有还原性,同时也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错误;⑤f 是 HNO3,光照条件下自身分解即可
生成 NO2(d),可以不用其他还原剂,错误;⑥HNO3与 NH3·H2O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NH4NO3和水,正确。
4.下列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F 是强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
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 X 是强碱时,过量的 B 跟 Cl2反应除生成 C 外,另
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 X 是强酸时,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可能是 H2SO4
B.当 X 是强碱时,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是 HNO3
C.当 X 是强酸时,C 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D.B 和 Cl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解析】 当 X 是强碱时,和强碱反应产生的气态氢化物 B 可判断为 NH3,则 A 为铵盐,过量的 B 跟 Cl2
反应生成的盐酸盐是 NH4Cl,则 C 为 N2,由此判断 D 为 NO、E 为 NO2、F 为 HNO3;A 和强酸反应生成的
B 能被 Cl2氧化,且生成的 C 能被 O2连续氧化,在常见的物质中可考虑 A 为硫化物,所以,当 X 是强酸时,
A、B、C、D、E、F 可分别为(NH4)2S、H2S、S、SO2、SO3、H2SO4,故 A、B 正确,C 错误;B 是氨气或
硫化氢,氨气与 Cl2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硫化氢和氯气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氯化氢,因此 B 与氯气的反应
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D 正确。
真题·明考向
1.(2024·广东·高考真题)下列陈述 I 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 I 陈述Ⅱ
A 酸性:CF3COOHCl
B 某冠醚与Li +能形成超分子,与K+ 则不能 Li +与K+ 的离子半径不同
C 由氨制硝酸:NH3 NO NO2 HNO3 NH3和NO2 均具有氧化性
D 苯酚与甲醛反应,可合成酚醛树脂 合成酚醛树脂的反应是加聚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电负性 F>Cl,F 的吸电子能力大于 Cl,导致 CF3COOH 中 O-H 键的极性大于 CCl3COOH 中
O-H 键的极性,故酸性:CF3COOH>CCl3COOH,故陈述 I 不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 冠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与正离子,尤其是与碱金属离子形成超分子,并且随环的大小不同而与不同的
金属离子形成超分子,某冠醚与 Li+能形成超分子,与 K+则不能,则说明 Li+与 K+的离子半径不同,陈述 I
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B 符合题意;
C.由氨制硝酸过程中,NH3做还原剂,体现了 NH3的还原性,故陈述Ⅱ不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苯酚与甲醛反应,可合成酚醛树脂,该反应是缩聚反应,故陈述Ⅱ不正确,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2023·江苏·高考真题)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u O.实验室探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态产物:HNO3 稀 NO 2 NO2
B.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N2
O 2 NO H 2O HNO
放电或高温 3
催化剂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2NO + 2CO N2 + 2CO2
D
D.实验室制备少量NH3的原理: 2NH4Cl + Ca OH CaCl2 + 2NH3 +2H2 2O
【答案】B
【解析】A.Cu 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之一为 NO,NO 与氧气发生反应 2NO + O2 = 2NO2 生成 NO2,A 正确;
B.氮气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 NO,但 NO 无法与水发生化学反应,B 错误;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主要将污染气体 NO、CO 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故该反应方程式为
催化剂
2NO + 2CO N2 + 2CO2,C 正确;
D
D.实验室利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制备少量 NH3,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 + Ca OH CaCl2 2 + 2NH3 +2H2O ,
D 正确。
故选 B。
3.(2022·天津·高考真题)燃油汽车行驶中会产生 CO、NO 等多种污染物。下图为汽车发动机及催化转化
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 B.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C.反应(Ⅰ)在常温下容易发生 D.反应(Ⅱ)中 NO 是氧化剂
【答案】C
【分析】甲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和二氧化碳,再根据元素守恒,则
甲为氮气。
【解析】A.甲是氮气,氮气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故 A 正确;
B.乙是二氧化碳,则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故 B 正确;
C.由于氮气含有氮氮三键,因此反应(Ⅰ)在常温下不容易发生,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发生,故 C 错误;
D.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中氮化合价降低,因此反应(Ⅱ)中 NO 是氧化
剂,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C。
4.(2021·江苏·高考真题)N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NH3不仅可制造化肥,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
HNO3;HNO3能溶解 Cu、Ag 等金属,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2与 O2反
应生成 NO,NO 进一步氧化生成 NO2。2NO(g)+O2(g)=2NO2(g) ΔH=-116.4kJ·mol-1。大气中过量的 NOx和
+ -
水体中过量的 NH 4 、NO 3 均是污染物。通过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 NO 转化为 N2,
也可将水体中的 NO -3 转化为 N2。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NO(g) H 2O HNO3(aq)
B.稀 HNO3(aq) C u NO2(g)
C.NO(g) CO 高温,催化剂 N2(g)
D.NO - (aq) O 33 N2(g)
【答案】C
【解析】A.NO 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 错误;
B.稀 HNO3与 Cu 反应得到硝酸铜、水和 NO,得不到 NO2,B 错误;
C.NO 有氧化性,CO 有还原性,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毒的 N2和
CO2,C 正确;
D.O3有强氧化性,不能作还原剂将硝酸根离子还原,D 错误;
答案选 C。
演练·提能力
1.(2024·贵州遵义·二模)一定符合以下转化过程的 X 是
X 稀 硝 酸 溶液 W N aOH 溶液 Z 加 热 X
A.FeO B.SiO2 C.Al2O3 D.NH3
【答案】D
【解析】A.FeO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溶液,硝酸铁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
铁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铁,不能生成 FeO,所以不符合转化关系,故 A 不选;
B.SiO2与稀硝酸不反应,故 B 不选;
C.Al2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硝酸铝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过量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偏铝酸钠加热得不到氧化铝,所以不一定符合,
故 C 不选;
D.NH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溶液,硝酸铵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加热分解生
成 NH3,符合转化关系,故 D 选;
故答案为:D。
2.(2024·广东·模拟预测)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识视角。部分含 N 及
Cl 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a 和 e 反应可能得到 b
B.工业上通过 a b c d e来制备HNO3
C. e中N的杂化方式与 e 中Cl的杂化方式不相同
D.浓 a 溶液和浓 c 溶液反应可以得到 b
【答案】B
【分析】由图可得 a 为 NH3,b 为 N2,c 为 NO,d 为 NO2 或四氧化二氮,e 为 HNO3 或硝酸盐,a'为 HCl,
b'为 Cl2,c'为 HClO 或次氯酸盐,d'为 HClO3或氯酸盐,e'为 HClO4或高氯酸盐;
【解析】A.氨气和硝酸生成硝酸铵,可能生成氮气,A 正确;
B.工业上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
而不是氨气转化为氮气,B 错误;
C.e 为 HNO3或硝酸盐,N 为 sp2杂化,e'为 HClO4或高氯酸盐,其中氯为 sp3杂化,C 正确;
D.根据氧化还原规律可知,浓氯水溶液和浓次氯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得到氯气单质,D 正确;
故选 B。
3.(2024·浙江·模拟预测)氯气管道发生泄漏可用浓氨水检验:3Cl2 + 8NH3 = 6NH4Cl + N2 ,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生成1molN2 时转移电子为6NA
B.若产生白烟,说明此处有氯气泄漏
C.Cl2 仅表现氧化剂,NH3仅表现还原性
D.N2 也有一定的氧化性,但氧化性比Cl2 弱
【答案】C
【解析】A.反应中每生成 1mol 氮气,氮元素由-3 价变为 0 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2×3=6mol,则
个数为 6NA,A 正确;
B.如果氯气管道漏气,遇氨气可立刻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会看到有大量白烟生成,B 正确;
C.反应中 Cl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当有 8molNH3参加反应,有 2mol 被氧化,即 Cl2
仅表现氧化性,NH3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出碱性,C 错误;
D.N2中 N 的化合价为 0 价处于中间价态,则 N2也有一定的氧化性,反应中 Cl2为氧化剂而 N2为氧化产物,
故 N2的氧化性比 Cl2弱,D 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4·安徽阜阳·模拟预测)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氮
元素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态—类别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各物质均参与自然界循环
B.c、d 均为酸性氧化物
C.f 不能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D.实验室可用 g 的固体与 NaOH 固体加热制备 f
【答案】A
【分析】图为氮元素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态—类别图。由图可知,a 为硝酸盐、b 为硝酸、c 为一氧化氮、d
为二氧化氮或四氧化二氮、e 为氮气、f 为氨气、g 为铵盐。
【解析】A.氮气和氧气通过雷电生成 NO,NO 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硝酸进入
土壤中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可被植物转化为有机物,然后排泄后转化为氨气等,各物质均参与自然界循
环,A 正确;
B.NO 为不成盐氧化物,B 错误;
C.氨气和氯气能发生反应生成白烟,能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C 错误;
D.实验室制取氨气时是将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D 错误;
故选 A。
5.(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不正确的是
A.NH3
O2 NO O 2 NO H 2O HNO
催化剂 2 3
B C a OH .浓缩海水 2 Mg OH 盐 酸 MgCl 溶液 电 解2 金属Mg2
C FeS O. 2 SO O 22 2 D SO
9 8.3% 浓硫 酸 H SO
催化剂, 3 2 4
D.浓缩海水 C l2 含溴海水 热 空 气吹 出 HBr溶液 C l2 高浓度溴水 蒸 馏SO H O Br2和 2 2
【答案】B
【解析】A.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
酸和一氧化氮,故 A 正确;
B.电解氯化镁溶液得不到单质镁,应电解熔融态氯化镁得金属镁,故 B 错误;
C.空气中煅烧硫铁矿有二氧化硫生成,二氧化硫被氧气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制备
硫酸,故 C 正确;
D.海水浓缩后向其中通入氯气,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通过热空气吹出、二氧化硫还原、氯气再次
氧化可以富集得到浓溴水,通过蒸馏即可得到较为纯净得溴单质,故 D 正确;
故选 B。
6.冬季燃煤排放的大量活性溴化合物 BrCl 能通过光解释放溴自由基(用 Br 表示)和氯自由基(用 Cl 表
示),从而影响大气中自由基(OH、HO2 )的浓度,其循环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rCl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 HCl 和 HBrO B.HOBr 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 sp2杂化
C.溴自由基和氯自由基均具有强氧化性 D.BrCl 的排放会造成臭氧空洞、水中汞含量超标等
【答案】B
【分析】燃煤排放的大量活性溴化合物 BrCl 能通过光解释放溴自由基(用 Br 表示)和氯自由基(用 Cl 表示),
Br 自由基能将 Hg0氧化为 HgⅡ,也能与 O3作用生成 BrO 自由基;BrO 自由基与 HO2自由基作用可生成
HOBr,也可与 NO2作用生成 BrONO2,BrONO2在气溶胶中也能转化为 HOBr,HOBr 与 Cl 自由基在气溶胶
中反应重新转化为 BrCl。
【解析】A.BrCl 中 Br 显+1 价,Cl 显-1 价,可以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HCl 和 HBrO,A 正确;
6-1 2
B.HOBr 的中心 O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2+ =4,发生 sp3杂化,B 错误;
2
C.溴自由基和氯自由基最外层都有 7 个电子,都易得到电子从而具有强氧化性,C 正确;
D.BrCl 的排放会消耗大气中的 O3,将 Hg0氧化为 HgⅡ,从而造成臭氧空洞、水中汞含量超标等,D 正确;
故选 B。
7.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均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产率
B.物质 A 的有效成分是O2
C.经“氨分离器”产生的尾气应用碱液处理
D.“氧化炉”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
【答案】B
【解析】A.合成氨是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提高合成氨的产率,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不能提高合
成氨的产率,A 错误;
B.氧化炉内的反应为 4NH3+5O2=4NO+6H2O,B 正确;
C.经“氨分离器”产生的尾气是未反应的 N2和 H2,应返回“合成塔”循环利用,且二者不能与碱液反应,C
错误;
D.“氧化炉”内 NH3与 O2反应生成 NO 和 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4,D 错误;
故选 B。
8.空气中的氮气可通过人工固氮获得氨气,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氨氧化法可制得硝酸,反应过程
如图:

N2 ― ― ―
H2、―高温―、高― 压、―催―化剂― ― → O 、催化剂、 ONH 2 23 ― ― ― ― ― ― ―→NO ― ― ―→
H
NO ― 2―
O、 O―2 →
转化 ① 转化 ② 转化 ③ 2 转化 ④ HNO3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制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应处理后才能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常温下,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B.BaSO3固体能溶于稀硝酸,生成 Ba(NO3)2,放出 SO2气体
C.工业上,当转化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需不断地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 NH3,将未反应的原料气送回合成
塔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转化④中,当 V(NO2)∶V(O2)=4∶1 时,理论上 NO2全部转化为 HNO3
【答案】 B
【解析】 硝酸是强氧化性酸,BaSO3固体能溶于稀硝酸,被氧化生成硫酸钡,硝酸被还原生成 NO,B 错
误。
9.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 NaClO+2NH3===N2H4·H2O+NaCl。下
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用于制备 NH3,试剂 X 是氯化钙
B.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
C.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 a 口通入 NH3
D.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 NH3
【答案】 A
【解析】 浓氨水需受热或加入碱性物质才能分解产生 NH3,CaCl2不能使浓氨水分解,A 项错误;化学实
验装置中的安全瓶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均较短,B 项正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为了利于氨气与 NaClO 溶液
反应,应从装置丙的 a 口通入氨气,C 项正确;氨气会污染环境,用装置丁可吸收过量的 NH3,并能防倒吸,
D 项正确。
10.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易分解,易水解,难溶于 CCl4。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
已知:2NH3 (g)+ CO2(g) NH2COONH4 (s) ΔH<0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 装置的优点是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装置 B、C、E 中试剂可分别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P2O5固体
C.装置 D 使用冰水浴
D.装置 F 中所用试剂可为 NH4Cl 与熟石灰
【答案】 B
【解析】 A 装置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 CO2 的简易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
停止,A 正确;氨基甲酸铵易水解,进入装置 D 的气体必须是干燥纯净气体,左侧装置 B、C 试剂可分别
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制备纯净干燥的 CO2,装置 F 可用 NH4Cl 与熟石灰制备氨气,E 中试剂需
干燥氨气,可以选用碱石灰,但不能选用 P2O5 固体,B 错误、D 正确;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制得的物质易分解,所以装置 D 需降温,使用冰水浴,C 正确。
四、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典型物质性质探究
11.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 C
【解析】 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A 项正确;NH3参与反应生成铵盐,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C 项错
误;过度施用氮肥会增加大气中氨的含量,D 项正确。
12.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可经催化氧化生成 b
B.b 为红棕色,可转化为 c
C.密闭体系中,c 存在 2NO2 N2O4
D.d 的溶液与 Cu 反应可生成 b 或 c
【答案】 B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 为 NH3,b 为 NO,NH3 可经催化氧化生成 NO,A 说法正确;b 为 NO,为无
色气体,与氧气反应可转化为 c,即 NO2,B 说法错误;d 为硝酸,Cu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NO,与浓硝酸反
应生成 NO2,D 说法正确。
13.(2024·北京·高考真题)HNO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采用不同的氮源制备HNO3。
(1)方法一:早期以硝石(含NaNO3 )为氮源制备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 (浓)+NaNO3 = NaHSO4 +HNO3 。该反应利用了浓硫酸的性质是酸性和 。
(2)方法二:以NH3为氮源催化氧化制备HNO3,反应原理分三步进行。
①第 I 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针对第Ⅱ步反应进行研究: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nmolNO 和 n mol O2 进行反应。在不同压强
下( p1 、p2 ),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O 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解释 y 点的容器容积小于 x 点的容
器容积的原因 。
(3)方法三:研究表明可以用电解法以N2 为氨源直接制备HNO3,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电极 a 表面生成NO-3的电极反应式: 。
i ii
②研究发现:N2 转化可能的途径为N NO NO- 。电极 a 表面还发生 iii.H2O O2 。iii 的存在,有利2 3
于途径 ii,原因是 。
(4)人工固氮是高能耗的过程,结合N2 分子结构解释原因 。方法三为N2 的直接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
路。
【答案】(1)难挥发性
催化剂
(2) 4NH3 +5O2 4NO+6H2O 2NO+O2 2NO2 ,该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同温时,p1V
条件下NO 转化率高于 p2 ,故p1>p2 ,x、y 点转化率相同,此时压强对容积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容积的影响
(3) N -2 -10e +6H2O = 2NO
-
3 +12H
+ 反应 iii 生成O O -2, 2将NO 氧化成NO2 ,NO2 更易转化成NO3
(4) N2 中存在氮氮三键,键能高,断键时需要较大的能量,故人工固氮是高能耗的过程
【解析】(1)浓硫酸难挥发,产物HNO3为气体,有利于复分解反应进行,体现了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和酸性。
催化剂
(2)①第 I 步反应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 4NH3 +5O2 4NO+6H2O;
D
② 2NO+O2 2NO2 ,该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同温时,p1 条件下NO 转化率高于 p2 ,故p1>p2 ,根
T
据V = nR p ,x、y 点转化率相同,则 n 相同,此时压强对容积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容积的影响,故 y 点的容
器容积小于 x 点的容器容积。
(3)①由电极 a 上的物质转化可知,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电极 a 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N2 -10e
- +6H2O=2NO
-
3 +12H
+

②反应 iii 生成O2,O2将NO NO NO NO-氧化成 2 , 2 更易转化成 3。
(4)N2 中存在氮氮三键,键能高,断键时需要较大的能量,故人工固氮是高能耗的过程。
14.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NH3、NO2的性质。
探究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NO2能否被 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及固定装置略去)。
(1)A 装置中制取 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碱石灰
b.碱石灰、碱石灰
c.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3)若 NO2能够被 NH3还原,预期 C 装置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Ⅱ:探究 NO2、O2混合气体的喷泉实验。
(5)请在 G 装置中的虚线上描出导管实线图。
(6)G 装 置 中 浓 硫 酸 有 三 种 作 用 : 混 合 NO2 、 O2 气 体 ; 干 燥 NO2 、 O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 G 装置上面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气体(标准状况下)进行喷泉实验,若混合气体全部被吸收,则所得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NH3·H2O+CaO===NH3↑+Ca(OH)2 (2)c (3)C 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4)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 (进气管短,出气管长) (6)观察气泡的速率,控制混合气体的比例
(7)0.036
【解析】 (7)烧瓶中充满溶液,则恰好发生反应 4NO2+O2+2H2O===4HNO3,HNO3 的物质的量是恰好完
4
全反应的 NO2和 O2(体积比 4∶1)总物质的量的 ,溶液体积等于烧瓶体积,设烧瓶体积为 V L,则溶液的物5
V L 4
22.4 L·mol-1 × 5 1 4
质的量浓度为 = × mol·L-1≈0.036 mol·L-1。
V L 22.4 5
15.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3 将 NOx 还原生成 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3与 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 氨 气 的 发 生 装 置 可 以 选 择 上 图 中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
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2(两端用夹子 K1、K2夹
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1,推动注射器活塞,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Y 管中________________
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
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打开 K2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1)①A 2NH4Cl+Ca(OH)2 === == CaCl2+2H2O+2NH3↑(或B NH3·H2O === == NH3↑+H2O) 
催化 剂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 ②6NO2+8NH3 ===△ == 7N2+12H2O ③Z 中 NaOH 溶液产生倒
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压强
【解析】 (1)①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A,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 == CaCl2+2H2O+2NH3↑,或选用发生装置 B,直接加热浓氨

水生成氨气:NH3·H2O === == NH3↑+H2O。②氨气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其密度小于空气,应
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处理时应防止倒吸,则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仪器的连
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
(2)打开 K1,推动注射器活塞将氨气缓慢通入 Y 管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6NO2+8NH3
=催==化

△ == 7N2+12H2O,随着反应的发生 Y 管中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反应生成的水蒸气液化后,NO2和 NH3
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打开 K2,Z 中的溶液倒吸入 Y 管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