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第 6 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三课时《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教学设计授课教 师 学校学科 道德与法治 适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备课团 队 白云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团队教学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第 6 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三课时《一方水 土 一方生活》。教材 内容 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6 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由三个板块组成 。“一方 水土 一方生活 ”是本课第三个板块的话题, 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 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 52 页呈现我国的江南丘陵上的茶园 、华北平原上的农田 、南方的渔 业小镇 、 内蒙古高原上的牧场四副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场景, 旨在引导学生通 过探究认识到, 我国地形复杂, 气候多样, 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 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教材 53 页呈现了东北雪乡 、水上人家 、陕北窑洞的图片和资料, 旨在引 导学生初步分许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学情 分析 五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学段, 处于思想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五年级学生对国家的不同地域有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年龄和 阅历的关系, 这些认识相对零散 。 因此, 他们对某一地域的生活习俗 、生产生 活方式等, 仅仅局限在自己目前生活的地区 。课上, 我们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进行回顾和分析 。 同时, 激发 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调查探究, 知道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民的 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从而理解与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感受祖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教学目 标 1.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2. 体会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3. 在日常生活中, 能够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教学重 点 了解我国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教学难 点 体会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课程标 准内容 解读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 ”第 3 条“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的影响 。 ”教学过程教学环 教学内容 设计 意图自 我 明 确 目 标 1.教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 6 课第三 课时《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 。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 耐心聆听, 积极思考, 一起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2.教师: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 。(课件出示) 3.教师: 相信大家都明确学习目标了, 我们的课程开始了。 揭示课 题,明确 学习目 标。(环节一) : 激趣导 入, 家 乡主食 分享会 (环节一:激趣导入,家乡主食分享会) 利用家乡 主食分享 会激趣导 入, 引发 思考: 为 何 不 同 地 区 的 生 产 、 生活 方式会有 差异?1. 教师: 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域辽阔, 地形多样。我国不仅山河壮丽,美食也是数不胜数,其中光主食 就多种多样。今天让我们来开一个家乡主食分享会吧。一起来看 看,同学们都带来了哪些家乡主食呢?(课件出示不同主食图片)22.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大家介绍的主食各不相同:有米饭、 面条 、粥 、 肉夹馍 、馒头……我们都是同一个班的同学, 为什么家 乡的主食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3.学生录音: 因为我们班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来自北方,有 的来自南方, 不同地方生产的粮食不同, 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同。 4.教师:是的,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导致饮食习 惯不同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探 究。(环节二) : 探究各 具特色 的生产 方式 一 、探究各地生产方式不同的原因 1.教师: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 52 页的四幅图, 结合课前调查, 说一说 这些地方的人们都在进行什么生产活动呢?(出示课本 P52 四幅图) 3.学生录音 A:江南丘陵地区遍布茶园,人们在进行种茶采茶的生产活动。这里 热量高, 雨量充沛, 空气湿度大, 并且土质为红色酸性土壤, 非常 适合茶叶生长。 B:华北平原有一望无际的农田,人们正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这里 地势平坦开阔,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气候温暖, 非常适合小麦和 玉米等农作物生长,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C: 南方地区降水量充沛, 河湖众多, 水系纵横, 有利于渔业发展, 这里分布着许多渔业小镇, 人们临水而居, 以渔业生产为主。 D: 内蒙古高原草场辽阔而宽广,这里草肥水美,牧草种类繁多,具 有优质高产的特点, 适合放牧, 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先 让 学 生 探 究 影 响 不 同 地 区 生 产 方 式 的 因 素,再了 解 自 己 的 家 乡 的 生 产 活 动 受 哪 些 自 然 环 境 影响,从 而 明 白 我 国 不 同 地 域 自 然 环 境 有 很 大差异, 不 同 地 区 的 生 产 方 式 各 具 特 色。36.教师:同学们,为什么不同地区的生产方式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根据以上同学的汇报, 请说说你的发现吧。 7.学生录音:这些地方的地形不同,当地的自然环境也不同,生产方 式随之不同。 8.学生录音: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降水量也不同,这也影响了当地的生 产方式。 9.教师: 同学们可真会发现。现在让我们一起进行分析吧。首先请大 家认真观察《中国地形》 图, 找一找我国主要的平原 、高原 、丘陵 和盆地 。(出示《中国地形》 图) 10.学生录音: 请大家看一看, 我国有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 四大盆 地 、 四大高原。 11.教师: 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 你观察得真仔细 。我国地形复杂, 自然环境多样, 因此也产生了多样的生产方式 。那么不同地区的生 产方式还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12.教师: 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带来的资料, 我国不同地区在气温上 又有什么差异呢?(出示中国 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3.学生录音: 我国 7 月不同地区的平均气温差异很大, 南方气温比 北方气温高, 越往南气温越高, 越往北气温越低。 14.教师: 再来看看我国不同城市的年降水量统计图, 你又有什么发 现呢?(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5.学生录音: 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也有差异, 南方降水量多, 北方 降水量少。 16.教师小结: 同学们, 从刚刚的探究中, 我们可以发现: 我国地形复杂, 气候多样 。有的地方长夏无冬, 有的地方冬季 漫长, 有的地方四季分明 。有的地方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有的地 方雨量充沛, 气候湿润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 我国从南到北, 从 东到西,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 。(出自课本 P52) ) 二 、探究家乡的生产活动 1.教师: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展开了调查,请大家了 解家乡的地形及气候特点, 尝试分析家乡的生产活动受到哪些自然4环境的影响 。(出示调查表格) 教师: 下面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同学的分享。 2.学生录音:大家好,我的家乡是广州增城,地处东南丘陵,这里气 候温和,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因地形复杂 、季风气候, 适合荔枝 等亚热带作物生长 。增城荔枝的闻名, 得益于增城得天独厚的地形 气候环境, 增城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 3.学生录音:大家好,我的家乡是汕头渔业小镇海门。这里降水量充 沛, 气候温和, 海洋资源丰富, 适合发展渔业经济 。其中海门渔港 为国家中心渔港之一, 这里水产加工业发达, 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 来了很大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资料。 (播放视频: 特色渔业小镇——海门) 4.教师小结: 听了这两位同学的介绍, 我们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家乡, 再次感受到不同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方式的影响。(环节三) : 探究各 具特色 的生活 方式 一、 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 1.教师过渡语:同学们,刚刚我们知道了不同地区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会有差异, 其实啊, 在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 各具特色。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53 页活动园中的这几组资料,请你观察 下图中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 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说一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出示课本 P53 活动园) 2.播放录音: 通 过 探 究活动, 利 用 思 维 导 图 和 收 集 相 关 视 频、图片 等形式,s(1)资料一:林宇住在东北农村。虽然冬天天寒地冻,但是,火墙、 火炕和双层玻璃让屋子暖暖的。 (2)资料二: 陈海家住在闽江江畔, 世代以捕鱼为生, 是名副其实 的水上人家。 (3)资料三:秦川的爸爸小时候住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 。窑洞就地 取材而建, 并且冬暖夏凉, 是当地人们传统的民居。 3.教师:同学们,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呢? 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进行探究,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 现, 也可以补充图片 、视频等资料。 4.教师: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同学对东北雪乡的探究。 5.学生录音: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东北雪乡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牡丹 江市, 这里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了其居住环境, 这里冬季寒冷而漫 长, 积雪期长达 7 个月, 人们为了抵御寒冷, 创造了火墙 、火炕和 双层玻璃,让屋子变得暖暖的。下面请观看我们查阅到的视频 。(边 播放录音边出示思维导图) (播放视频: 走近东北雪乡) 6.教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真有探究精神, 我们可以感受到面对独特的 自然环境, 人们真是充满了生活智慧呀。 下面这组同学调查的是水上人家的生活, 我们继续看一看。 7.学生录音:大家好,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福建省地处东南丘陵, 降水充沛, 河湖纵横,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的河流, 在福州 闽江两岸的水上, 有一个族群叫福州疍民, 他们世代以捕鱼为生, 以船为家,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水上人家的生活 。请大 家看看, 这些都是我们查阅到的照片 。(边播放录音边出示思维导 图) (出示照片: 水上人家) 8.教师:感谢这个小组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水上人家独特的生活方 式。 同学们, 你们听说过窑洞吗? 窑洞是陕北的传统民居, 下面这 组同学对陕北窑洞展开了调查, 我们一起来看看。 9.学生录音:大家好,我们小组调查发现陕北窑洞的产生与当地的地 形 、气候和土壤有重要联系 。这里地处黄土高原, 地形坡度大, 土 让 学 生 明 白 由 于 受 自 然 环 境 的影响, 不 同 地 区 的 人 们 生 活 存 在 着 很 大 的 差异,人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各 具 特 色。6质疏松 。这里气候干旱少雨, 木材紧缺, 冬冷夏热 。而由于黄土土 层厚实, 具有直立特性, 土质还具有粘性, 因此人们就地取材建造 窑洞 。(边播放录音边出示思维导图) 10.学生录音: 老师, 通过查阅资料, 我们还了解到陕北是中国的革 命圣地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 过 13 年 。其中著名的瓦窑堡(bǔ ) 会议正是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 (bǔ ) 的窑洞中召开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党史故事。 (出示瓦窑堡旧址照片) (播放视频: 党史故事(瓦窑堡会议) ) 11.教师: 这个小组的同学调查得真全面, 为你们点赞! 同学们, 今 年 2021 年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学习党 史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 实践者 、弘扬者, 听党话, 跟党走, 成为新时代接班人。 12.教师小结: 同学们, 通过以上的调查与探究,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人们 的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二 、展示家乡生活特色 1.教师:同学们,你们的家乡生活又有什么特色呢?根据课前的资料 搜集, 请说一说, 自己家乡的衣 、食 、住 、行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 么关系。选择一种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 。(课本 P53 活动园) 2.教师:同学们,我们班有两位同学在春节期间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过年, 现在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他们的家乡生活吧。 3.学生视频: 大家好,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哈尔滨过年。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哈尔滨吧 。 哈尔滨冬季非常寒 冷, 一回到哈尔滨我们便全副武装, 穿上最厚的羽绒服, 做好保暖 措施 。为了抵御寒冷, 人们喜欢吃热气腾腾的食物, 我们家最喜欢 涮羊肉了 。 由于天气寒冷, 家家户户都开着暖气, 有些人家还睡着 土炕 。 回到哈尔滨, 我期待的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堆雪人, 打雪仗 了, 真是趣味无穷啊! 以上便是我的家乡生活, 谢谢大家! (播放学生视频: 介绍东北家乡生活) 4.学生视频:大家好,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海南三亚过 通 过 学 生 展 示 春 节 期 间 南 北 方 家 乡 生 活 在 “ 衣 食 住行 ”方 面 的 巨 大差异, 体 会 我 国 不 同 地 区 自 然 环 境 对 当 地7年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我的家乡生活 。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 市, 终年气温高,春节期间平均气温在 20 度左右,我们只需穿单薄 的衬衫和短袖 。三亚是国际海滨旅游城市, 这里的海鲜很受人们的 欢迎, 被制作成各种美味佳肴 。这里的海景别墅独具特色, 人们在 家里就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大海, 非常惬意 。 回到三亚, 我最期 待的就是可以到海边踏浪和游泳了, 别提有多开心了 。 以上便是我 的家乡生活, 谢谢大家! (播放学生视频: 介绍三亚家乡生活) 5.教师小结: 同学们,听了这两位同学对家乡生活的介绍,我们可以 发现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样是春节期间, 南北方的生活方式 却如此不同, 人们根据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 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生 活方式 。(出示哈尔滨和三亚春节期间“衣食住行 ”的对比表格) 生 活 方 式 的 重 要影响。(环 节四:) 增加了 解, 互 相尊重 1.教师: 同学们,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这也导致不同地区 在衣着 、饮食 、礼仪等方面的风俗习惯不同, 面对不同地区生产生 活的差异, 人们该怎么和谐相处呢? 2.学生录音: 我们应该多了解各个地区的生活习俗。 3.学生录音:当去到其他地方时,我们应该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 俗习惯。 4.教师: 同学们说得真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地区人们的 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差异 。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 来越多,这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出 自课本 P53) 通 过 讨 论 以 及 学 习 相 关 法 律 法规,让 学 生 明 白“一方 水 土 养 一方人 ” 的道理, 知 道 并 理 解 不85.教师:我国法律一直以来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同学们 请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节选)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 的权利和利益,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都有保持或者 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同 地 区 的 人 们 在 交 往 中,需要 互 相 了 解 和 尊 重 彼 此 的 生 活 习俗。(环 节五:) 总结升 华, 布 置作业 环节五: 总结升华, 布置作业 1.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在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随着时代 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 解, 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出示板书进行总结) 2. 教师: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美丽中国》系列书籍,继续了解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 、生活特色和风俗习惯。 (布置作业, 出示推荐书目)(3.) (结束语:同学们,课堂到此结束)9答疑 环节 1.教师: 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进入《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的(答疑环节。)2.教师: 同学们, 听完刚才的课,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3.学生提问录音:我爸爸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记得爸爸给我听过 一首歌叫《红米饭南瓜汤》, 这首歌的歌词很特别 。老师, 这首歌 描述的是哪个地方的生活呢?您能为我们讲讲吗? 4.教师解答:《红米饭南瓜汤》这首歌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生 活的真实写照 。 当时, 红军物资匮乏, 生活艰苦 。好在井冈山盛产 红米和南瓜, 因此, 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吃红米饭, 喝南瓜汤 。红 米和南瓜便成了井冈山革命队伍的主要口粮 。这首歌体现了红军艰 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如今, 井冈山 开发了多条红色旅游路线, 有机会的话, 同学们可以前往当地体验 一下 。 同学们,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 (播放歌曲《红米饭南瓜汤》并出示歌词) 5.教师: 我们再来听听下一位同学的疑问。 6.学生提问录音:记得有一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新疆吐鲁番旅游,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里的瓜果又多又甜, 这是不是也跟当地的自然环 境有关呢? 7.教师解答: 这位同学能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生活中 , 真 棒!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生 产生活有重要影响 。新疆吐鲁番盛产瓜果, 这跟当地的地形和气候 有重要联系 。 吐鲁番的地形是盆地,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 燥少雨 。这里日照时间长, 植物可以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 有利于 养分的积累。而由于昼夜温差大, 能够使果实更好地累积糖分 。 因 此, 吐鲁番的瓜果长得又大又甜, 吐鲁番也是著名的“瓜果之乡 ”。 8.教师: 接下来, 我们再听一听另一位同学的疑惑。 9.学生录音提问:老师,等疫情结束后,我想和父母一起去西藏旅游, 在和藏族同胞相处的过程中, 我该注意什么呢? 10.教师解答: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去西藏旅游前,我们需要 充分了解当地的习俗和礼仪特点, 以免触犯当地的禁忌 。我们到西10藏旅游时, 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做到入乡随俗, 例 如献哈达是藏族同胞向远方来客表示敬意和友好最重要的方式, 因 此当藏族同胞向你献哈达时不能拒绝, 要低头接受, 不然会被误解 为不尊敬 。相信抱着一颗真诚的心, 我们一定可以和藏族同胞友好 相处。(8.教师:同学们,答疑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板书 设计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