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第 7 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教学设计授课 教师 学校学科 道德与法治 适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教材 内容 分析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7 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第二个话题 。在第 1 个课时中, 学生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也了解到各民族分布的情况, 以及体会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 型民族关系。 第 2 课时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课文 P56“活动园 ”, 引导学生了 解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旨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各民 族之间,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 第二个板块是课文 P57 两幅对话插图。上面一幅插图所配的对话是从不同 的角度反映了各民族对于奠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维护领土完整的贡献 。“我 们伟大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是概述性质的描述 。“历史上, 江南地区 的开发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是侧重中国古代方面的描述。 “来自不同民族的抗日英雄的事迹 ”, 是侧重于中国近代方面的描述 。这些描 述旨在给教学提出设计方向,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具体的案例 。在下面 一幅插图所配的对话中, “汉朝时, 中原的丝绸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 北边疆地区 ”, 侧重说明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棉花 、芝麻 、大蒜是由古 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 ”, 侧重说明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 第三个板块是课文 P58“相关链接 ”和活动园 。相关链接呈现的是反映少 数民族生活的文学作品, 以及少数民族在文学方面的贡献, 旨在让学生清楚地 感受到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作出的贡献 。活动园以资料卡的形式展示了不同角 度 、不同方面搜集 、整理资料, 进而体会到, 各民族相互借鉴 、相互欣赏 、相 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情 分析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 以及通过第 6 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本课第 1 课时 的学习,学生对我们国家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爱国之情不断提升。而且, 五年级学生这时候也开始关注社会现象, 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 并 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但仍具有片面性 。 因此, 本课时将设计让学生通过搜 集 、整理与中华民族历史 、文化相关的信息, 纠正其认识上的片面性, 如理解 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进一步 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教学 目标 1. 了解历史或当代我国各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2. 了解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 、开发国土 、发展经济。 3. 体会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谁也离不开谁的情感。教学 重点 了解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 、开发国土 、发展经济。教学 难点 体会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谁也离不开谁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 意图自 我 明 确 目 标 1.教师: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广州市白云区沙亭岗小学的龚楚云老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五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 7 课第二课 时《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请大家准备好笔和纸, 耐心聆听, 积 极思考, 一起来学习——《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2.教师: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 。(课件出示) 3.教师: 相信大家都明确学习目标了, 我们的课程开始。 揭 示 课 题,明确 学 习 目 标。复习 导入 新授 激趣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 相互交错的特点, (出示上节课相关图片) 这极大促进了各民族间 的交往交流交融!现在,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傣族人民的音乐 。(播 放《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片段) 2.教师: 你们听了感觉怎么样呢? 3.播放学生录音①: 我感觉很好听, 很幽美。 4.教师: 嗯,这首曲子就是《月光下的凤尾竹》,描述了云南傣族人 通 过 联 系 上 一 节 课 所 学内容, 以 及 播 放 动 听 的《月光 下 的 凤 尾竹》吸 引 学 生 学 习 新 授内容。民的生活 。 听说傣族音乐传到西藏后, 对藏族乐器——弦子也有一 定影响。那傣族音乐是怎么传过去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56 页活 动园资料, 找出答案! (出示课本 P56 活动园内容 。)(环节一) : “茶马 古道 ”, 各民族 交往交 流交融 1.教师: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呢? 2.播放学生录音①:人们在茶马古道进行交易的时候,还促进了各民 族在文化上的不断交融 。 比如, 傣族的凤尾竹就传到西藏地区, 使 得藏族乐器弦子的旋律中也透出了凤尾竹的韵味。 3.教师:你找得很准确。老师给大家播放弦子的音乐,我们来听听看。 (播放藏族乐器“弦子 ”演奏的曲子 。) 4.教师: 同学们听出了什么呢? 5.播放学生录音②:老师,我听完之后,真的感觉很有意思——两种 音乐虽然是不同民族的, 但韵味确实有点儿相似呢 … … 6.教师:嗯,这恰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文化上的 兼收并蓄啊! 7.教师:记得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历史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 融的事例, 同学们的成果很多, 老师分成了三大类——一类是“开 疆拓土, 维护祖国疆域 ”, 一类是“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经济 ”, 第三类是“兼收并蓄, 共创中华文化 ”。下面我们就详细来学习这 三个方面。 通 过 简 单 了 解 “ 茶 马 古道 ”的 事例,初 步 感 受 各 民 族 交 往 交 流交融, 相 互 影 响。环 节 二 : 开疆拓 土, 维 护祖国 疆域 1.教师:各民族联系紧密,在我们神州大地共同谱写伟大篇章 。(播 放短视频, 介绍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巩固祖国疆土的相关历史 。) 2.教师: 看完视频, 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3.播放学生录音①:我们中华民族太伟大了,开拓和巩固了这么大面 积的国土! 4.教师: 是啊, 课本 57 页也有几个小朋友在谈论 。 咱们过去看看 。 (出示课本 P57 第一幅对话插图及音频——a.我们伟大祖国是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b.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 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c.在今年学校举办的抗日战 通 过 了 解历史, 分 享 收 集 的 资 料 以 及 谈感想, 使 学 生 深 刻 认 识 到 奠 定 祖 国 疆域、开 发 祖 国4争图片展中, 我看到来自不同民族的抗日英雄的事迹 。) 5.教师:大家课前也搜集了不同民族、地域或历史阶段有关民族关系 的资料, 有同学来说说吗? 6.播放学生发言视频集锦:①我知道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 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而且到后来扩张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 国呢! ②我还知道——秦汉开创了全国统一的先河;隋唐实现了“华 戎同轨 ”、“冠带百蛮、车书万里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开创了少数 民族统一的全国先例,发生了长达百年富有特色的民族大融合;清朝 在元朝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全国大统一 。③在我国疆域的开拓上, 少数民族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土家 、苗 、瑶 、壮 、黎等民族开 发中南地区。 7.教师: 听完小伙伴的分享, 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8.播放学生录音②:我还有补充——历史上,汉族的祖先最先开发了 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 藏 、羌族最先开发了青藏高原, 彝 、 白等民 族最先开发了西南地区, 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 台湾少数民族的 先民最先开发了台湾岛……各族人民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9.播放学生录音③:我还有补充,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古 代抗击倭寇的戚继光, 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鸦片 战争中的林则徐, 他们是我们中华各民族的英雄, 令我十分敬佩! 10.播放学生录音④: 今年是建党 100 周年, 我在百年党史的学习中 了解到, 抗战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 忾, 共同奋战, 最终赢得了伟大的胜利, 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 整。 11.教师: 同学们的精彩发言真令人感动与振奋! 是的,“在奠定祖 国疆域 、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 各民族都作出了 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 。”(来自课本 P57,课件出 示 。) 山河、维 护 领 土 完整,各 民 族 都 做 出 了 重 要 工 作,进一 步 领 悟 各 民 族 谁 也 离 不 开 谁 的情感。s(环节三) : 相互依 存, 共 同发展 经济 1.教师: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 、相互依存, 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教师: 现在, 我们请有收集到经济方面等资料的同学分享。 3.播放学生录音①:我收集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事例。张骞出使西 域之后, 西域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 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 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汉军在鄯 善 、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 习称“坎儿井 ”, 在 当地逐渐推广。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 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 。(适当配图) 4.教师: 哇,这位同学分享的内容真精彩!张骞通西域,带来了新的 农作物品种, 也带去了技术生产……极大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 经济交流呀! 5.播放学生录音②:我了解到的是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与吐蕃(今天藏族祖先) 和亲 。松赞干布专门为文成公主修筑了宫 室——著名的“布达拉宫 ”。金城公主离开长安时, 携带了几万匹 锦缎和工农器具等 。在《旧唐书》 中记载了双方交流的许多事件, 互赠礼物等, 从而促进了唐蕃之间的边境互市贸易 。公主入藏, 促 成“舅甥之盟 ”, 他们“和同为一家 ”。(适当配图) 6.教师: 汉藏和亲促进了民族交往交融 。 民族之间的情感日益加深。 这个例子分享得太好了! 7.播放学生录音③:历史上,马帮沿着坎坷崎岖的驿道,源源不断地 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驮去茶 、糖 、盐等生活必需品, 再从那里换回 马匹、牛羊和皮毛等内地汉族人民需要的物品,经济交流密切 。(适 当配图) 8.教师:这正是茶马古道上的“茶马互市 ”! 听完小伙伴的分享, 同 学们有什么感想体会呢? 9.播放学生录音④:我感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联系紧密,谁 也离不开谁似的。 10.教师: 是啊, 老师也有同感 。各民族发展经济, 联系密切, 课本 57 页另外两位小朋友也谈到了 。(出示课本 P57 第二幅对话插图及 通 过 分 享 收 集 的 资 料 以 及 阅 读 相 关 材料,使 学 生 知 道 各 民 族 相 互 依 存 共 同发展, 以 及 我 国 经 济 今 天 取 得 的 成 是 各 民 族 共 同 努 力 的 结果;加 强 体 会 各 民 族 谁 也 离 不 开 谁 的 情 感 和 民 族 自豪感。6音频——a.汉朝时中原的丝绸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 地区。b.棉花、芝麻、大蒜是由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 11.教师: 同学们听完有什么感想呢? 12.播放学生音频⑤: 真没想到, 平常吃的芝麻 、大蒜还是古代从少 数民族传来的啊! 13.教师: 那是, 还不止这些! 可有同学知道“西瓜, 黄瓜, 核桃, 葡萄, 胡萝 卜等瓜果蔬菜在我国历史上又是怎样传播开的 ”呢? 14.播放学生录音⑥: 我查过资料, 说西瓜, 黄瓜, 胡萝 卜这些都是 过去古代从国外传进来的 。西瓜原来是非洲大地的产物, 胡萝 卜原 产于欧洲和地中海地区, 黄瓜是印度的, 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 国 。葡萄也一样。 15.教师: 这位同学很会运用查阅资料的学习途径哦, 特此表扬! 可 见, 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6.教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相关材料, 看看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什 么 。(课件出示阅读材料:a.b.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民族地区各 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和团结奋斗,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 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17.播放学生录音⑦: 我国经济如今取得了辉煌成就, 我感到特别骄 傲自豪, 这要归功于我国上下一心, 艰苦奋斗的各族人民。 18.教师: 是啊!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一种相互依7存的密切联系, 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 果 。 ”(来自课本 P57, 课件出示 。)(环 节四:) 兼收并 蓄, 共 创中华 文化 1.教师:文化上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先通过相关链接,了解少数民族 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出示短视频:来自课本 P58 相关链接的内容。) 2.教师: 从视频中,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呢? 3.播放学生录音①:我国文化不仅有汉族人民的贡献, 还有很多是少 数民族的贡献。 4.教师: 老师非常赞同! 因为小伙伴们对此还举了不少例子, 请看。 5.播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视频:①现在我们用的“胡同 ”这个名称来 源于蒙古族 。②现在的旗袍来源于满族, 已成为多民族妇女喜欢的 服装。③我知道的少数民族乐器有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族的芦笙。 它们的声音真好听 。④唐朝诗人王建有诗句“城头山鸡鸣角角, 洛 阳家家学胡乐 ”, 这表明当时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原影响很大 。⑤相 传, 元朝时, 黄道婆在海南岛学会了黎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 并进 行改良 、传播 。⑥我也要分享! 出去游玩, 我经常吃到不同民族的 美食, 比如贵州酸汤鱼 、侗族甜藤粑粑 、云南哈尼族的竹筒鸡 、藏 族的烤全羊等等, 有些我们在商场的美食店就能吃到, 特别美味 。 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太丰富了! 6.教师:像这样的例子我们真是不胜枚举!接下来,我们来玩个小游 戏,看看你对中华文化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 中华文化知多少 ” 知识竞猜小游戏: Ⅰ.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住居 。a.正确 b. 错误 Ⅱ.请问东巴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a. 白族 b. 纳西族 c.赫哲族 Ⅲ. 中国刺绣是在布上“ 以针代笔, 以线晕色 ”的艺术, 我国的刺绣 驰名世界, 被誉为“ 东方艺术明珠 ”, 四大名绣不包括: a.顾绣 通 过 微 课 短 视 频、小组 交流、游 戏 互 动 等形式, 让 学 生 清 楚 地 感 受 到 少 数 民 族 对 中 华 文 化 作 出 的 贡献,体 会 到 各 民 族 相 互借鉴、 相 互 欣 赏、相互 促进,共 同 创 造 了 光 辉 灿 烂 的 中 华 文 化。8b.苏绣 c.湘绣 d.蜀绣 Ⅴ.《玛纳斯》是哪个民族的著作呢?a.汉族 b. 柯尔克孜族 7.教师: 怎么样? 同学们都答对了吗?“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 各民族相互借鉴 、相互欣赏 、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 华文化 。 ”(来自课本 P58, 课件出示 。)(环 节五:) 总结升 华, 布 置作业 1.教师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我国各民族 在分布上相互交错, 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 情感上相 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来 自课本 P56, 课件出示 。) 2.教师:课后请同学们把本节课搜集到的资料陈放在教室读书角,供 大家阅读交流 。老师这里再推荐一本书——《另一半中国史》, 帮 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各民族共同谱写中国历史的不争事实 。(出 示板书 、作业 、推荐书目) 3.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 课堂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的观看!答疑 环节 1.教师: 下面我们进入《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答疑环节。 2.教师: 听完刚才的课,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3.学生提问录音①:老师,我想知道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融对我们当 今社会还有什么影响吗? 4.教师解答: 有啊! 比如, 我国现今实施的“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 是在古老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型上进行了深化 。在丝绸之 路经济带战略的影响下, 我国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将重点受益, 对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重大提升作用, 意义非凡! 5.教师: 我们再来听听下一位同学的疑问。 6.学生提问录音②:我对“茶马古道 ”的历史很感兴趣,老师可不可9以多跟我讲讲。 7.教师解答: 好的,那我们再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茶 马古道 ”视频资料 。) 关于同学们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老师希望大 家能像上课中我们的一位小伙伴一样, 善于通过查阅资料的学习方 式, 了解更多知识。 8.教师: 接下来, 我们再听一听另一位同学的疑惑。 9.学生提问录音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也感受到了各民族你中有 我 、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的情感 。为促进民族团结, 作为小学 生,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0.教师解答: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老师想先分 享我们身边的一个故事给大家。 (播放白云区三元里小学一羌族学生的相关介绍: 同学 A——同学们好, 这是我们班同学× × ×小朋友, 来自少数民 族羌族。 羌族小朋友: 大家好 。记得那会儿刚来我们班, 我还是很紧张, 很 为难的, 因为刚开始还没适应, 语言也不通 。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乐 于帮助我。现在都挺好的了,我喜欢和大家一起学习,不愿意离开。 同学 A: × × × 同学人也特别好, 跟我们分享他们那儿的习俗, 教 我们一些简单的羌族语言, 特别有趣, 大家也很喜欢他! ) 相信这个温馨的小故事对同学们应该有所启发, 为促进民族团结, 我们要懂得相亲相爱, 互帮互助! 11.教师: 同学们, 答疑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的观看, 再见!10板书 设计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