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4.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3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4.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3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三课时
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 教师 学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适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备课 团队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团队
教学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 9 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三课时《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
教材 内容 分析 《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 单元“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中的第三课的第三课时, 教材第 77-78 页教学内容。 教材第 77 页三幅图, 旨在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丝绸生产、瓷器制造方面 的精湛技艺。教材第 78 页上面两幅图及图说, 以都江堰和赵州桥为例, 旨在展 示我国古代高超的工程技术成就 。 阅读角旨在说明, 南宋时, 中国与海外的瓷 器贸易规模宏大, 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制瓷技术的世界影响。
学情 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阅读与拓展, 逐步形成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 他们或多 或少都听说过这些古代科技, 但能够深入了解的少之又少 。本课可以借助学生 五年级的自主学习能力, 部分内容可以请学生提前课前预习, 有所准备, 课上 可以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目标 1. 走进博物馆, 了解我国古代在青铜器 、丝绸 、陶瓷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 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了解我国古代在青铜器 、丝绸 、陶瓷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 增强民族自豪感。
1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内容 设计 意图
自我 明确 目标 教师: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三课时 《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请大家准备好笔和纸,耐心聆听,积 极思考, 一起了解我国古代高超的技术创造。 教师: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 。(课件出示) 教师: 相信大家都明确学习目标了, 我们的课程开始了。 揭示 课题,明 确学习 目标。
一 、 形状 各异 的青 铜器 上节课, 同学们和刘老师在“科学探索之旅 ”中,见识到博大精 深的中医 、农学 。这节课由我和同学们一同进入“技术创造之旅 ”, 领略我国古人的创造精神。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有很多,让我们 搭乘时光机, 回到三千多年前——探索形状各异的青铜器。 本 课 内 容 较 多 且 涉 及 多 领 域,因此 采用“时 空旅行 ” 的 方 式 导入 。
2
一 、形 状各 异的 青铜 器 教师: 3000 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 商朝的司母戊鼎重 800 多千克, 工艺十分复杂 。它现藏于中国国家 博物馆, 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教师: 除了司母戊鼎,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青铜器呢? 【视频 1 】:青铜礼器是庞大的器物体系,每一个时代随着技术 的进步都会演变出不一样的设计形式。司母戊鼎是其中的一个,还有 用于饮酒的爵,如长流平底三足青铜爵;器型庞大的青铜神树、做工 精细的四羊方尊。 教师: 听完这位同学介绍的青铜器, 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录音 1 】:青铜器竟然有这么多种形状,我国古人真是太 有想象力了! 【学生录音 2】:不同形状的青铜器还有不同的功能,古代的劳 动人民真了不起,连青铜器上的花纹都精致美观,看来古人对技术的 追求很高! 通 过 图 文 结合、观 看 视 频 的方式, 对 青 铜 器 制 作 有 基 本 认识,深 入 浅 出 地 引 导 学 生 了 解 青 铜 器 的 工 艺,帮助 学 生 感 受 我 国 古 代 机 技 术 创 造 的 不 凡。
二、 华美 绚丽 的丝 绸 教师过渡:各式各样的青铜器,令人叹为观止!两千多年前,我 国还有很多独领风骚的技术创造呢!让我们继续时空旅行,回到两千 多年前!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77 页“相关链接 ”的素纱襌衣, 感受 丝绸的华美。 出示课本资料:这是素纱襌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 家,也是最早生产丝绸的国家。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素纱襌 衣, 柔软透明, 薄如蝉翼, 重 40 多千克, 距今已有 2000 多年 。它 通 过 比 较“袜子 也 不 能 折 进 火 柴 盒 ” “ 整 件 衣 服 只 有 一 个 鸡 蛋 的 重量 ”等 形 象 生 动 的 讲
3
充分表明, 我国丝织技术在很早便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教师: 对于技艺精湛的素纱襌衣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录音 3】: 我国古代的丝织技术真是厉害,竟能做出“柔 软透明,薄如蝉翼 ”的衣服,听说它柔软得还能折进一个小小的火柴 盒里! 教师:是的, 中国人在 2000 多年前就能织出极其柔软轻薄的丝 绸。有同学对丝绸很感兴趣,特地做了丝绸、麻布、毛毡布的对比实 验,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视频 2:三位同学对比讲解丝绸、棉麻布、毛毡布的色泽与触 感 。】 教师:实践出真知,同学们的实验也证明了丝绸织造技术的高超。 老师请来了历史讲解员, 请他为我们介绍更多绚丽多彩的丝绸。 【视频 3:大家好,我是历史讲解员。丝绸技术的发展有以下几 个过程。最早书法家和画家喜欢在绢帛上作画、写字,促进了丝织业 的进一步发展,有绣出暗纹的绮、有美丽的缎、还有云锦等精美绚丽 的丝织品。现在南京的江宁织造府还有大量丝绸云锦陈列展览。最厉 害的缂丝是织中圣品, 据说是千年不坏, 可以经得起揉搓的织物 。】 教师: 听完讲解, 同学们对丝绸有没有新的认识呢? 【学生录音 4】: 原来丝绸不仅柔软轻薄,而且能够绣出这么绚 丽的暗纹色彩, 这些制作者技艺精湛, 实在令我佩服! 教师过渡:丝绸不仅风靡于国内,外国人也很喜欢,这得益于古 代丝绸之路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了解什么是古代丝绸之路。 【播放视频 4】 教师: 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解方式, 给 予 学 生 直 观 性 的 理 解,帮助 学 生 在 脑 海 中 形 成 素 纱 襌 衣 的形象。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拓 展 不 同 发 展 阶 段 的 丝 绸技术, 加 深 学 生 对 丝 绸 制 品 的 惊 叹 之情。
三 、器 型 丰 富 的 瓷器 过渡: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贸易,瓷器也是远销海外的珍品。请 同学们默读课本 77 页的相关链接中的东汉青瓷四系罐。 借
4
【出示课本相关链接 PPT】 我国素有“ 瓷国 ”之称 。河南洛阳出土的东汉青瓷四系罐表明, 早在近 2000 年前,我国的能工巧匠已发明比较成熟的制瓷技术。而 欧洲人直到 18 世纪初才仿制成功 。到了宋代, 我国的瓷器技术更加 成熟。这一时期的瓷器, 品种繁多,器型丰富,烧制精美 。当时的瓷 器还远销海外, 名扬世界。 教师:它从河南洛阳出土,它的出现表明我国东汉时期,制瓷技 术就已成熟。宋代之后,我国瓷器器型丰富,烧制精美,时常与海外 做贸易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78 页的阅读角, 阅读贸易背后“南海 一号 ”的故事。 【出示资料】 南海一号 800 多年前的一天,一艘远赴海外进行贸易的南宋商船在南海沉 没 。后来, 人们在海底发现了这艘沉船, 并将之命名为“南海一号”。 2007 年, 随着“南海一号 ”沉船被整体打捞出水, 考古人员开始了清 理发掘工作。截至 2016 年 1 月,“南海一号”共出土瓷器 13000 余件 套, 大部分为中国南方著名窑口的产品 。“南海一号”是怎样沉没的, 这些瓷器要销往哪里, 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教师: 读完阅读角的内容, 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录音 5】:“南海一号 ”竟然能出土一万三千多件套瓷器, 看 来瓷器很受欢迎, 我真想看看那时候美丽的瓷器啊。 教师:瓷器到底有多么美呢?有请历史讲解员为我们揭秘美丽的 瓷器世界。 【视频 5】: 瓷器发展到了顶峰后, 有各种各样的瓷器, 器型丰富 。 瓷器的器型也与作用有关:壁瓶,用于装饰墙面;还有浇花的“花浇 ”、 书 本 上 “ 南 海 一号 ”的 资 料 引 入瓷器, 让 历 史 讲 解 员 介 绍 不 同器型、 不 同 作 用 的 瓷 器,学生 从 中 体 会 我 国 古 代 瓷 器 审 美 的价值。
s
盛水的“军持 ”、陈设于案桌供奉神灵的净水碗、形状独特的孔明碗、 器身细长的柳叶瓶。 教师:瓷器发展到现代依然很受欢迎,同学们家里就有不少日用 瓷器,你发现了吗?有位同学想和大家分享她家中的日用瓷器,请看 视频。 【视频 6: 介绍家中的日用瓷器: 茶壶 、碗】
四 、造 福 千 秋 的 工程 教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请同学们环顾四周,也找一找你们 家的日用瓷器吧! 过渡: 了解完瓷器, 我们的“技术创造之旅 ”即将进入下一站, 一起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出示课本资料】 【学生录音 6】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上修 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设计及其巧妙,在高山和平原交接处,利用 地势和河道, 把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2000 多年来, 都江 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 劳 、勇敢和智慧。 教师:都江堰通过“深淘滩,低作堰 ”的方式,成就天府之国 。除了 都江堰,我国还有另一个创举出现在 1400 多年前, 没错,它就是赵 州桥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第 78 页的资料并谈谈你的看法。 【出示资料】 赵州桥 赵州桥由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 是闻名世界的古老的石拱桥。 全桥有一个主拱,在主拱的两端,又设有四个小拱。这种创造性的设 计,既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可以扩大泄洪量,减少洪水 对石桥的冲击, 延长石桥的寿命。 【学生录音 7】我记得语文课文中有一篇《赵州桥》, 里头有一段我 从 瓷 器 的 选 址 过 渡 到 成 都 平 原 的 都 江 堰,用视 频 讲 解 都 江 堰 在 今 天 依 然 发 挥作用, 学 生 也 能 从 中 感 受 中 国 古 代 劳 动 人 民 的 智 慧 与 勤 劳。
(

)们 的 课 州 出 导 理 州 为 学 知 文 》 引 生 赵 成 , 同 熟 语 文 桥 发 学 解 桥
6
印象深刻:“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 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 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节省了石料 。 ”这真是一举多得的设计啊! 建 桥 史 的 创 举 原因,再 一 次 深 刻 体 会 中 国 古 代 劳 动 人 民 的 智慧。
五 、各 种各 样的 技术 创造 教师:了解完这么多古代技术创造,你也一定联想到其他的古代 技术创造, 请你来分享。 【学生录音 8】我知道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 兴起 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由六十五个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 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 好的音乐性能, 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学生录音 9】我想分享秦陵铜马车的铜伞。这把铜伞不仅能遮风挡 雨,还可以换成防御的盾牌和长矛。当皇帝出行遇到意外时,这把伞 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真是太神奇了! 师小结: 古人富有创造力, 现代的我们也迸发出新时代的力量。 古有赵州桥,今有港珠澳大桥,让我们穿越回现代感受港珠澳大桥的 魅力。 【播放视频 7】介绍港珠澳大桥。 教师过渡: 见识过这么多古代技术创造, 你想说什么? 【学生录音 10】: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瓷器部分, 瓷器的器型如 此丰富,对应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能提高生活质量,又能达到观赏 的目的, 做到实用美观! 【学生录音 11】: 我国古代技术创造就如繁星一般, 各个领域 都有独特的成就 。古人的创造力与技术发展水平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真令我骄傲自豪!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也要坚持不懈,努力学习 通 过 课 本 上 的 古 代 技 术 创造,引 申 到 课 外 的 古 代 技 术 创造,激 发 学 生 回 忆 在 博 物 馆 中 学 习 到 的 相 关知识, 互 相 分 享,加深 体会。
7
科学文化, 保持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出更多技术高超的创造。 教师:从同学们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你们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老师在这里给同学们推荐《国家宝藏》这本书, 全书讲述了 27 件镇 馆之宝的前世今生, 希望你们能从中学习更多中华文明。 【出示资料 PPT】 《国家宝藏》 全书讲述了 27 件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 每一件国宝的来历, 以 及它背后的完整故事都有讲述, 这是一部沉淀中华文明的记忆之书。 教师:课后请同学们当一回历史小讲解员,向家人们介绍课本上 的古代技术创造。 师小结: 从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中, 感受古人的勤劳智慧、 技艺精湛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自然与社会每天 进化,而人类也不曾停歇。今天的我们依然要认识到技术创造的力量, 保有丰富的想象,精益求精,力争在技术创造上更上一层楼!今天的 “技术创造之旅 ”到达终点,下节课将由周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启“四 大发明之旅 ”。 同学们, 课堂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的观看。
六、 答疑 环节 师: 下面我们进入《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的答疑环节。 听完刚才的课, 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录音 12: 我国丝绸不仅得到了国人的喜爱, 据我所知, 它也得到许多外国人的热捧, 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古代丝绸之路把丝绸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的丝绸被誉为 “人类的第二皮肤 ”,它外观高雅,质地柔软,穿着舒适,富有魅力。 那时的外国人都只穿粗布衣服,一见到华丽、柔软、飘逸的中国丝绸
8
就大加赞赏,罗马的皇帝凯撒就是中国丝绸的“粉丝 ”。古代的外国 人也想生产丝绸,但是工艺技术上难度太大,难以达到我国古人的技 术水平 。 因此, 古代的丝绸甚至和黄金等价, 只有用金币才能交换。 现在, 我国时常举办丝绸博览会, 让我们通过视频一睹盛况吧! 过渡: 接下来, 我们再听一听另一位同学的疑惑。 【学生录音 13: 海心桥作为珠江第一座人行桥, 它在设计方面 有哪些突破, 当初在建造方面遇到了哪些难题?】 教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通过视频观赏一下海心桥的美丽。 【播放视频 8】 教师回答:海心桥作为珠江第一座人行桥,采取斜拱曲梁的流线 型设计,成为广州新中轴线上的纽带、城市客厅的活力场所 。“水袖 飘绢 ”舞动两岸“岭南古琴 ”式的桥拱营造出琴瑟和弦的意境。技术 上,工程人员克服主梁拱制作安装精度高、线形控制要求严、运输吊 装风险大、施工水域及周边区域环境复杂四大难点。海心桥的建成体 现我国现代技术创造、古今审美融合水平更高,可见当代中国人依然 在延续古人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同学们, 答疑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的观看, 再见!
板 书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