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3.6《 探访古代文明》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3.6《 探访古代文明》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1.出示太湖博物馆的照片,同学们,这是哪里,认识吗?
(认识:你去参观过太湖博物馆吗?里面都陈列了一些什么?
不认识:那你去过哪些博物馆?你都知道哪些博物馆呢?你在博物馆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是的,博物馆中珍藏着许多从古至今的文明珍宝,记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正是因为有这些古代文物的留存,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追本溯源。关于人类的古代文明,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看完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好吗?上课,问好。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视频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指名说
总结:同学们,这些灿烂文化都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伟大成就,课前,我们也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做了了解,谁来分享一下?都有哪些人类的早期文明呢?请你说。
(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你一下子就说出了四大文明发祥地,我们一起来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依次板贴——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一起去探访古代文明。(板贴课题)
总览早期文明发祥地
那么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本次的考古之旅,请看任务一。
任务一:自主学习探究
(1)圈一圈,圈出图中早期文明发展的区域
(2)写一写,把四大早期文明写在相应的位置。
(3)想一想,这些早期文明发祥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有各种资源,水运出行方便人们生活和或货物运输,大河流域土壤肥沃等)
2.老师提醒同学们,还可以关注这些区域的纬度位置(PPT标示)你有什么发现?
(北纬20度——30度左右,温度适宜,适合人类生存)
3.是的,同学们,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先民们逐水而居,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正如全球通史中所说的:
这些肥沃的大河流域,孕育了最早且最伟大的人类文明。(PPT出示)
三、聚焦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1.同学们,人类文明演进的画卷徐徐展开,让我们把目光先聚集到中华文明。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探究,我们知道了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所以我们常说,黄河和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就已经在这里开始了定居生活,对于当时先民们的生活状况,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交流)
2.好的,同学们,那就让我们再次开启考古之旅,去探访当时先民们的生活状况。请看任务二。
任务二:小组合作考古
(1)各小组拿出文物档案信封袋,利用档案袋中的相关文物资料,开展合作考古。
(2)将你们的考古发现填写在文物研究报告上。
(3)小组内推选一人上台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4)音乐响起,活动结束。
同学们,学着我们刚才的样子,进入资料库,开始吧!
好,同学们,讨论结束,刚才同学们都讨论得非常专注,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展示自己的考古成果。那么先请研究先民们房屋住宿的小组来汇报吧!
(1)住的方面
A.干栏式房屋
我们可以根据河姆渡遗址所在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浙江余姚地区,江南地区,雨水较多,所以先民们用架子把房屋架起来,就可以做到防潮。关于干栏式房屋,还有没有其他房屋要补充?房屋下面架空的部分可以驯养动物。
B.半坡式房屋
半坡遗址,我们也可以联系一下遗址所在的位置,是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冬天比较寒冷,那么半地穴式可以做到保暖。看来我们的先民们因为南北气候的不同,而适应当时环境建造房屋,这正是他们因地制宜的智慧。
还有同学关注到半坡村落遗址的示意图吗?说说你们的发现。(交流)
是的,同学们,先民们不仅有了固定的住所,而且,他们还开始了群居生活。这和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又会有什么关系呢?(可以交流耕种的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2)用的方面
A.骨耜(两个小孔可能是用来固定木棍的,和铁铲的用途相似;两个小孔也可能是用来播撒种子的,是一种播种的工具)
这样的工具投入到生产中,又和我们的原始农业有怎样的关系呢?
(是的,我们的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正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催生了很多劳动工具的产生,那么同样的,劳动工具的使用,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小口尖底瓶(可能是盛水的器具)
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其他小组还有什么关于它的推测呢?
(交流)
仔细观察这个小口尖底瓶,小小的口,尖尖的底,大大的肚子,先民们这样设计还有什么好处呢?
(嗯,说不定当时先民们就是这样想的)
这小小的一个尖底瓶,凝聚了先民们无数的生活智慧,同学们,关于这个小口尖底瓶,还有一个推测,说它是先民们酿酒的器具,这说明了什么?(粮食已经富足,有了更多的生活需求,更多的生活器具也就应运而生了。)
(3)吃的方面
通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半坡遗址出土的粟,了解到当时的先民们已经开始种植农作物。补充资料:当时,考古学家们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达到了整整120多吨。同学们,通过这个数字,你又知道了什么历史信息?(农作物种植规模已经很大了。)
由此可见,先民们已经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的转变。
(PPT出示照片:黑陶猪纹钵)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还带来了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猪纹钵,仔细观察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关注陶器上的小猪和现在的小猪的长相的差异(播放视频,小猪的自述)
看了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推测这是从野猪到家猪转变的过程。由此可见,我们的先民们已经实现了从渔猎到蓄养的转变。
4.总结:同学们,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蓄养,中华民族的原始农业已经兴起和发展起来了。有了农业生产,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并创造了了不起的早期人类文明,也让中国这片区域成为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为拥有这样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自豪。(板贴“原始农业”)
其他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探讨
同学们,那么其他早期文明区域的原始农业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让我们继续考古之旅:
任务三:探究壁画信息
(1)仔细观察书本46页活动园中的三幅插图,说一说印章或壁画中的人都在干什么?
(2)借助资料介绍,想一想他们在原始农业发展方面有了哪些成就。
文明发祥地 原始农业方面的成就
2.好,同学们,讨论停止,刚才大家的探讨都非常激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的发现。
3.关于这幅壁画,谁还有补充的?(指名汇报交流)
评价: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够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推测,能有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为你们点赞。)
3.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考古,我们会发现,其他早期文明区域的原始农业也已经开始兴起和发展了,也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让我们来听一听考古学家们是怎么说的?(播放视频)
总结:同学们,由此可见,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我们中华文明一样,原始农业也已经开始兴起和发展了,并且正如考古学家们说的那样,它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早期文明区域在文字区域的文明成就
同学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发展不断进步,文字也随之出现。你们知道迄今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是什么吗?(甲骨文)
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请看,这是一张甲骨文拓片,记录了先民的生活痕迹。甲骨文是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们现在的很多文字都是从甲骨文慢慢演变而来的。
(ppt出示图片)这是一张甲骨文和部分汉字的对照图,仔细观察,你有没有发现甲骨文和我们现在的文字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选取几个说一说。
(交流)多么有趣的甲骨文!
4.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的甲骨文“国”,它是怎样从甲骨文演变为我们今天书写的文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视频)
5.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交流)
是的,我们的中华文字历经千年,我们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了甲骨文,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和传扬。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就源自先人那一笔一画地刻在兽骨上的神奇文字,这一脉相传、源源不断的文明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文化的自信。
人类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都有自己的文字,刚才我们领略了中国甲骨文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来探究另外三个文明发祥地文字的奥秘吧。(ppt出示一组古文字的图片)
提问:这些文字,你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你们看,这份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记录了一份购物清单,古印度的动物印章,生动有趣。仔细观察,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有什么特点呀?(用事物的形状来表示,象形意味明显)
(这一个个有趣又丰富的古文字,让现在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先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小结:文字就是这样记录生活,传承文明的!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已经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时代,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使得后来的我们即使相隔了几千年,也能得以从文字中认识古老的人类早期文明。
七、早期文明发祥地在多个区域的文明成就
1.同学们,除了原始农业、文字,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早期文明的灿烂文化至今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呢?板贴“灿烂文化”。(交流)
同学们,人类早期文明成就灿若繁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视频)同学们,这只是冰山一角。人类早期文明在数学、艺术、医药、建筑、天文、历法等众多领域都有着数不胜数的辉煌成就,它们共同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正如习主席所说的:(一起读)
ppt出示: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探访了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了解了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早期文明区域的灿烂文化影响至今,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作用。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探访古代文明,一起走进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