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三单元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预学交流,了解世界早期文明所处区域的共同之处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2.通过项目化学习,习得资源整合的能力,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3.通过对比拓展,感受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和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世界早期文明发祥地形成的原因,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教学难点:感受早期先民的智慧以及早期文明对人类发展史的重要贡献及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教学准备】考古沙盘(图片、文物模型、秘密提示)、考古发掘报告(便利贴)、板贴【教学过程】一、导入1.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追本溯源。世界多个地区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世界各民族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让我们把目光追溯到那个遥远的年代。2.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穿越时空,去探访古代文明。二、预学交流,感知早期文明成因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分别是: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这些早期文明都分布在哪些区域呢?结合地图讲一讲。(都分布在大河流域)为什么这些早期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发源于大河流域呢?(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运便利……)再观察地图,还有什么发现?(集中分布在北纬20°—北纬40°,气候适宜)小结:大河流域拥有这么多文明产生的有利因素。正如《全球通史》写的:“这些肥沃的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最早且最伟大的文明。”三、项目学习,探究中华先民智慧在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中,先把目光聚焦到中国。早在七千多年前,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六千多年前,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就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确定探究主题,领取对应考古沙盘,了解先民生活。第一张考古任务卡:发掘考古沙盘中的“文物模型”。观察“文物模型”的特点推断其产生原因、用途。完成考古发掘报告。4.交流汇报住河姆渡杆栏式房屋和半坡半地穴式房屋对比探究。点评提升:因地制宜的智慧;开始定居是文明演进的一大步;多地沿用至今,体现人类文明的相融共通。用(1)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对比探究。点评提升:就地取材、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制作工具,服务于自己的生活。补充: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猪纹陶钵为什么这两件文物上同时出现猪?如果文物会说话,这只7000多年前小猪会怎么回答我们呢?【视频】点评提升:从野猪向家猪慢慢转变的过程,体现出了先民们对动物的驯化。(5)小结:这两件“文物”的出土,说明当时河姆渡先民正在逐渐从渔猎到畜养转变。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半坡遗址出土的粟对比探究。补充:河姆渡遗址的现场挖掘出120吨稻谷。小结:由此,我们的祖先完成了从采集到农耕的伟大转变。5.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考古,我们发现先民们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四、对比思考,感受世界灿烂文化1.刚刚我们一起探访了中国的早期文明,接下来,我们又会在世界上其他的几个早期文明发祥地有什么考古发现呢?看,我们的教室变成了世界早期文明博物馆,展品就在两边墙上。2.第二张考古任务卡。(1)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幅展品进行探究。(2)观察讨论:结合图片和介绍,你有什么发现?(3)对比推断:各个早期文明发祥地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3.个性参观。4.分享交流。5.人类几个早期文明发祥地都有很高的农业发展成就。纪录片中考古学家的结论也验证了我们的想法。【视频】6.随着文明的演进,各个早期文明都出现了文字。交流早期文字的异同。7.小结:文字的产生,让语言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兴衰变迁得以记录和传承。五、拓展延伸,延续课后探究热情1.通过探究,我们了解了早期先民在农业、文字等方面的成就,但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可远远不止于此。【播放录音】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先民们的智慧至今仍有影响?3.先民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很多很多……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影响深远。课后,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明再去做深入探究,我们还可以把大家的成果汇聚起来,举行考古发布会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