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是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学生在了解动物、自然现象的变化之后对植物变化的了解。诗歌选用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从他们的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以及传播方式三方面进行介绍。三种植物各有不同。表达上看,准确生动。课文2—4小节课文都是从三方面介绍,结构形式类似,但是用词有区别,把蒲公英和苍耳分别比作“降落伞”和“带刺的铠甲”,准确、形象地勾画出了它们的形态;用“准备”“送给”“穿上”几个词赋予植物人的情感,写出了植物的灵性;用“乘着”“挂住”“炸开”用词准确,富有画面感,在课后练习2和选做题中都有渗透练习,教师教学时需要加以落实。另外,本文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首位呼应的写法。一方面触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另一方面为学生语言习得,课后选做题的落实提供模仿例子;再一方面,诗歌开头设问,最后用“不信你就仔细观察”激发学生课外观察探究的欲望,并且以“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引导学生观察要仔细,落实了语文的态度方法与价值观目标。诗歌配图鲜明生动,富有童趣。全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情分析1.你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请教身边的人。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用圆圈出来。教学目标(1)认读课文后面的14个字,读准多音字“为、得”,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认识它们。书写10个会写字。(2)能初步理解意思,背诵课文。(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造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4)在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过程中,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读课文后面的14个会认的字,读准多音字“为、得”, 书写10个会写字。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造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学难点1.对文章2—4段学习,通过列表比较,能从纵向和横向上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2.在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过程中,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反馈预习,导入新课 (5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PPT出示植物种子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了解学生课外知识掌握情况。2.学习“植”: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植物”,观察“植”,怎么记?木字旁的都和植物有关,可以组词“植树、培植”。3.导语,你看,种子成熟了,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传播种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4.教师板书课题,“法”写在田字格内,提示写法。(二)学生学习活动1. 猜一猜,图上是什么的种子?出示莲子、石榴种子、瓜子、蒲公英的种子2.连一连,出示植物,学生将植物和种子连一连。出示上面的种子与与之对应的植物的图。3.读课题,学习“植”,了解“植物”。学习“法”的写法。【设置意图】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猜一猜,连一连,激发学生兴趣,为课文最后拓展做好铺垫。【环节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2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布置学习活动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伴合作认一认生字。2.学习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3.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教学“为”“得”两个多音字。4.指导学生圈出课文介绍的植物,板贴:蒲公英、苍耳、豌豆(二)学生学习活动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伴合作认一认生字。2.标一标,听老师读字音标序号。(完成学习单第一题)3.指名读课文,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四海为家”。(1)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2)为(wéi)①做,做事的能力(作为)(为难)②作为,当做(四海为家)(以为)③变成(成为)(wèi)①表目的(因为)(为什么)②替,给(为虎添翼)①学生给“为”另一个读音“wèi”组词。出示两种意思的不同词语。“四海为家”学生选一选a.处都可以当自己的家。b.把四面是海的地方当作自己的家③“为wéi”除了书本上的你还能组什么词?教师出示不同意思组成的词语,学生读。(3)得(de)(dē)(děi)①学生给另外两个读音组词。②微课介绍,了解据词定音。③齐读词语4.默读课文,圈一圈,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设置意图】1.二年级学生已经有初步的识字能力,结合生活识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听音标号的形式检查,省时高效。2.随文关注多音字和重点词语教学,多音字教学注重策略多样性,引入微课让知识系统化并具有生动性。3.关注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环节三】学习第二节(15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布置默读任务:蒲公英是怎么传播种子的?2.检查反馈引导理解“降落伞”“纷纷”意思。3.蒲公英妈妈真有办法,让我们夸夸她吧,指导学生朗读。4.回顾第二节完成表格5.指导借助关键词介绍。(二)学生学习活动1.默读第二段,说一说蒲公英是怎么传播种子的。2.(1)全班指名交流。(2)理解“降落伞”借助课文图片找一找蒲公英的种子,比较与降落伞的相似之处,感受比喻的贴切性。(3)理解“纷纷出发”说一说,什么是“纷纷出发”。演一演,什么是“纷纷出发”。拓展,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看到过纷纷出发的场景。读一读,根据图片读句子。3.扮演角色夸夸蒲公英妈妈,朗读第二段。4.根据表格回顾第二节5.根据表格关键词介绍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自由说、同桌说、指名说【设置意图】1.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点,关注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对重点词不仅理解而且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2.根据课后习题2语文要素提示,课堂上通过自读自说—朗读理解—根据关键词说,让学生经历过程,提高表达能力。【环节四】学习检测(8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要写的左右结构的字。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左右结构,左右比例各有不同3.教师出示魔法框帮助学生关注结构4.教师范写“脚”“娃”(二)学生学习活动1.观察要写的生字:法 如 脚 娃 她 知 识2.学生提出最难写的,其中“娃”右边两个“土”组成,“脚”注意高低错落,最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旁,教师范写。3.练写、讲评【设置意图】1.结合学习园地“书写提示”和学生已有写字经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写字评价单给学生标准和依据,利于写好字。【环节五】课后延伸教师课堂行为1.将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说给不知道的人听。2.了解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准备下节课交流【设置意图】将课内与课外链接,语文学习与生活链接,实现真语文教学。第二课时【环节一】游戏导入 (3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课件出示摘蒲公英游戏:(学生读词语,蒲公英动画飞下来蒲公英上有词语)。2.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传播种子靠风)(二)学生学习活动1.摘蒲公英游戏教师依次出示动画飘飞的蒲公英,学生读上面的词语。植物 田野 知识 离开 许许多多 已经 旅行 准备 降落伞 乘着风 四海为家2.回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设置意图】游戏形式复习生字和词语,激发学生兴趣,落实低段识字目标。【环节二】学习三四段(15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提供学习单)2.反馈学习单预设重点理解“铠甲”“挂住”“炸开”“蹦着跳着”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二)学生学习活动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三四段。2.根据学习单反馈,预设重点第三段(1)铠甲你在哪儿看到过铠甲,是怎么样的?教师出示图片,学生了解,比较苍耳外表。(2)挂住教师出示苍耳实物和毛绒小兔玩具,口语交际:穿上铠甲的苍耳娃娃等啊等啊,一只小白兔跑来了,它们会怎么说呢?谁来给画面配配音。引读学生演示什么是“挂住”。 “挂住”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第四段(1)第三行该怎么读?学生读,联系生活理解“啪”“炸开”,学会本段朗读。“炸开”换成“裂开”行不行?(2)蹦着跳着联系生活理解“蹦着跳着”。体会“蹦着跳着”的心情。读好第四行。3.多形式朗读三四段【设置意图】1.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多种形式落实词语教学,将词语理解与文本理解情感体验结合,一举多得。【环节三:总结发现(5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总结板书,引导发现传播方法不同2.朗读课文二三四段。3.引导学生比较二三四段写法相同之处。4.小组合作读二三四段。(二)学生学习活动1.与老师一起回顾板书,发现传播方法不同。2.朗读课文二三四段3.同桌共同学习,发现二三段写法。先写植物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什么?再写孩子们怎样出发?发现三四段先写植物妈妈有办法,再写什么办法,最后写孩子们怎么样?4.合作读二三四段。【设置意图】充分利用诗歌文本表达特点,让学生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便于记忆背诵并为语言实践提供范本,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环节四】拓展与背诵(10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出示导课时用的图片,拓展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提供学习单,学生模仿写话。3.出示小诗:植物妈妈有办法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凤仙花妈妈很聪明,它给孩子穿上一件容易破的衣裳,小朋友用手一碰,孩子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椰子树妈妈有办法,它把家安在大海边,只要孩子成熟了落下来,就能跟着海水到岸边发芽。樱桃妈妈给孩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小鸟喜欢它吃下它,一拉出粪便,小樱桃种子就在地里发芽啦!4.背诵全文。(二)学生学习活动1.(1)看图交流你知道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3)板贴植物图片与传播方法对应。2(1)借助学习单模仿写话。(可以写刚才交流的,可以是课后图片上的,也可以写自己知道的)妈妈有个好办法,她让 。只要 ,孩子就 。(2)交流,相互补充修改3.朗读教师拓展小诗。4.尝试背诵课文。【设置意图】1.围绕本单元“变化”主题,引导学生对植物的变化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实现课程的价值目标。2.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给段式让学生模仿,训练了语言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环节五】效果检测(7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检查多音字和形近字。2.预学单“它”“毛”“更”情况反馈。3.教师范写“更”。(二)学生学习活动1.完成练习作业(1)读读圈一圈,读句子,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因为(wèi wéi)孩子已经长大,所以要告别妈妈,四海为(wèi wéi)家。你想得(de dé děi)到更多的知识,还得(de dé děi)在大自然中仔细观察。(2)连连线青 娃 桂 节山 蛙 挂 花女 洼 佳 红灯2.你在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它”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更”的第六笔是撇。3.练写,展评。【设置意图】1.围绕本单元“变化”主题,引导学生对植物的变化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实现课程的价值目标。2.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给段式让学生模仿,训练了语言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环节六】拓展阅读教师课堂行为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植物世界大百科》《植物》《早安!我的植物邻居》【设置意图】课内与课外链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观察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