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命的勃发与担当——《我看》教学设计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上课题 生命的勃发与担当——《我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掌握欣赏现代诗的方法。 2.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语调、节奏、停连,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5.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生命的讴歌,感受诗人积极向上的情怀,培 养热爱自然与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诗人的情怀。教学过程一.设 置情境,导入新课“现代诗鉴赏家”评选活动 为培养同学们欣赏现代诗歌的素养,提升品味现代诗的能 力,年级组织召开“‘现代诗鉴赏家’”评选活动,请同学们 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完成指定任务, 成为人人称赞的“现代诗鉴赏家”。同学们好,为培养同学们欣赏现代诗歌的素养,提升品味现代诗的能力,咱们年 级组织召开“‘现代诗鉴赏家’”评选活动,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指点江 山,激扬文字”,完成指定任务,成为人人称赞的现代诗鉴赏家。 评选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温故知新,我会鉴赏,请同学们结合本 单元前五首诗歌,说一说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第二个环节为学以致用,我来鉴赏, 请同学们以穆旦的《我看》为例,应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现代诗鉴赏方法,向我们 展示你是怎样鉴赏这首诗的。表现优异的同学会获得年级颁发的“现代诗鉴赏家 的称号。 二.任务一温故知新我会鉴赏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前五首诗歌,小组合作,依据旁批和笔记,运用以下句式, 说一说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我鉴赏现代诗的方法是_ ,在 的过程中体会 例如,在 一诗中,我 (如何应用方法)。 明确1:我鉴赏现代诗的方法是反复诵读, 在诵读 的过程中体会意境, 例 如,在《沁园春 · 雪》一诗中,我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作 者的豪迈之情。 明确2:我鉴赏现代诗的方法是寻找意象, 在寻找意象的过程中体会意象 的特点 ,例如,在《 乡 愁 》一诗中,我 通过寻找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 意象,体会作者将浓浓的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事物上,化抽象为具体, 反衬出诗人乡愁的浓厚。 明确3:我鉴赏现代诗的方法是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_的过程中体会意境达与诗人的情感,例如,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第二句“我也应该用嘶哑 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在用整个晟敏歌唱,体现了诗人对饱经沧桑的祖国的深沉的爱_。 明确4:我鉴赏现代诗的方法是知人论世, 在 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 的过程中 体会 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例 如 ,在《周总理,你在哪里》一 诗 中 ,我了解到 周总理于1976年1月8日逝世。1977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这首诗就是写于这个时期,诗歌以艺术的形式表 了对周总理的深切思念与崇高的敬仰之情_。 三.任务二学以致用我来鉴赏 根据同学们的总结,我们明确了,读现代诗的方法有: 反复诵读,感受意境; 关注意象,把握特点; 品味语言,分析手法; 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那么,请同学们应用以上方法,以《我看》为例,涵咏诗歌,品味诗歌,鉴赏诗 歌。 活动一诗歌我来读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停连、重音,感受其情感基调(自由读、个别读)。 明确:明快、轻松、酣畅的情感基调。 3.结合标题及朗读为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一二小节为一层,概括为“我看自然之美”; 三四五小节为一层,概括为“我思生命之境”。 活动二意象我来画 .我看自然之美 ①朗读诗歌一、二小节,小组合作,寻找意象,它们构成了怎样的一副画卷。意象 作者描绘 特点 画卷春风 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 温柔、寂静、有力量 (宁静悠远厚重有力充满生机)春草 丰润的青草、低首又低首 茂盛、勃勃生机远水 荡起一片绿潮 有力量飞鸟 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 的晴空里 自由、悠然(晴空流云大地) (深远、悠远美丽、自由深邃、厚重)深远的晴空里 流云慢慢地红晕 凝望它的大地 ②想象画面,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一副画卷。 2.我思生命之境 这样宁静悠远、厚重有力、充满生机的画面,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思考呢。请朗读 读三四五小节,帮助老师回答以下问题。 ①找出“你”、“我”、“他”所代指的内容。 明确:“我”代指诗人自己 “你”代指大自然 “他”代指远古的哲人 ②“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心胸里描绘”,诗人为何说“枉然”呢 明确:人的快乐和忧伤,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只有大自然是包容万物、生机勃 发、亘古恒在的。 ③作者为何提到“远古的哲人”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 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时间向前,斯人已逝,只 有留下的赞颂在时光的河流中静静流淌。如今,作者也在吟诵大自然,这里既是 对远古哲人的致敬,也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④请结合第五节的意象,说说作者的生命之思。 明确:鸟、云、树——自由、潇洒、蓬勃有力量。生命应该坦荡地漫游于天地, 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的飞奔,生发出蓬勃的力量。诗人热烈地渴望自我的生命与 自然融为一体,就像花朵的绽放与凋零,这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样,欢笑与哀愁 也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也应该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表现出对生命的担 当 。 活动三语言我来品 同学们,从我看自然之美到我思生命之境,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使用了语言陌生化 手法,请你运用以下句式鉴赏诗歌语言。 语言陌生化手法:常常应用于诗歌、小说、散文中,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和逻 辑事理却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的语言,给人一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 我们常说 ,诗人却说 (赏析表达效果) 明确:我们常说 春风吹过丰润的青草,诗人却说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 “揉” 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春风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有力。 我们常说飞鸟飞入深远的晴空里,诗人却说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吸 入”将飞鸟的主动变为被动,将晴空化静为动,更体现出晴空的深远、广袤。 我们常说 发出咏赞的叹息,诗人却说 舒出咏赞的叹息, “舒”有从容、畅 快、舒心的意思,“舒出”一词将远古哲人面对自然时由衷的畅快和舒心,更能 表达远古哲人对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赞美,以及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我们常说 像花朵绽放和凋谢 ,诗人却说_像季节燃起花朵又将其吹熄 , 这里主语为“季节”,将花朵的主动化为被动,表现出它的绽放与凋谢都是随着 自然而生发;同时,“燃起”和“吹熄”将花朵比作了“火焰”,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花朵的绚烂,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枯荣,生命的不断变化。 活动四情感我来悟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了解到作者由所见景物入手,描绘了一副宁静悠远、厚重有 力、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并由此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怀古抒今,表达对自然的 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渴望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情感。最后,让我们一起 知人论世,再次感受作者的生命之思。 ①诗人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 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 现代诗歌第一人。他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 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②写作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国立北京大 学、国立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迁至昆明,称国立联合大学。1938年,17 岁的诗人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到当时位于云南蒙自的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就读。 一个春日傍晚,他外出散步,被晚风一吹,灵感突现,写下了《我看》这首诗歌。这是诗人到昆明后创作的第一首诗。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明确:结合以上背景,我们得知,无论是中华民族,亦或是诗人自己,都在经历 着生命的悲伤与忧戚。独自散步于云南蒙自春天的夜晚,年轻的诗人一定百感交 集。诗人看到春之景,为自然的悠远、厚重、充满生机所震撼,从而关照到自身, 引发诗人对生命的思考,领悟到生命也应与自然一样,充满生机、奋发有力。因 此,这首诗既是诗人对春的赞歌,也是对生命的赞歌。诗人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 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承担生命的责任与担当。而这首诗也正是他一生的 写照,1942年,24岁的穆旦响应国民政府的号召,投笔从戎;中年时期,即使 遭受迫害也坚持翻译工作,穆旦始终坦然面对所遭遇的一切,矢志不渝地焕发着 生机与活力。 四.花落谁家我来评选 1.由教师组织同学们评选出本节课表现最为优异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人 数),授予该同学“现代诗鉴赏家”荣誉称号。 五.课堂小结温故知新 《我看》是一首拥抱自然与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宁静悠远、厚重有力、充满 生机的春日图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 浪漫情怀以及对生命的担当。 课后作业 1.深情朗诵《我看》,并录制朗读音频。 2.再次朗读诗歌,写下你的感悟,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