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共有四课,其逻辑关系是 递进的。《家乡物产养育我》为单元的第 2 课,教材设置了两个主题活动,分别 是“我的家乡产什么 ”、“家乡物产惹人爱 ”,本课是在“我爱家乡山和水 ”基 础上的深化,从自然风貌进入物与人的结合,通过呈现深厚地方特色的物产,展 现地域风格以及凝聚的家乡历史与家乡人的智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 豪感。为《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和《家乡新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受年龄及能力所限制,对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很难产生相应 的情感。在他们眼里,家乡的物产只是一个具象的物体,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 在谈到家乡的时候,多数只会说说家乡的山山水水,很少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因此,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发掘生活细节,在探究了解家乡物产 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物产凝聚着自然的恩赐与家乡人的智慧,挖掘家乡物产蕴 藏着独特的乡土文化,从而产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物产因地制宜,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2.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小调查1【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开场白:今天我们学习《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 14 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家乡物产因地制宜,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2.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 爱之情。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想象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我们 1.观看视一、激 通过视频一起去看看吧。 频,感知祖 【 设 计 意趣导 视频 1: 的美好。 图:从家乡入,揭 师:中国幅员辽阔,美景众多,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的 风 景 过示课 谁来夸一夸自己家乡最美的地方呢? 渡 到 家 乡题。 音频 1 :我的家乡昆明,那是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 的物产,感春城之称。 2.夸夸自己 受 家 乡 的音频 2 :我的家乡在四川,也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有 天府之国之称。 家乡的最美 的地方,激 美好,培养 学 生 热 爱音频 3 :我的家乡在海南,那里椰林树影,海产品数不 胜数。 发民族自豪 感。 家 乡 的 思 想感情。】音频 4 :我的家乡在东北吉林,最喜欢它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的景色。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为我们美丽的家乡而骄傲。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能听到动人的传说故 事,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寻家乡的物产吧。2二、探 访家 乡物 产 活动一:家乡物产知多少 1 、看一看 师:同学们,请看看这张地图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地 图有什么不同,你从图中可以看懂些什么? 音频 5: A 、我知道,这是一张中国物产分布图。 B 、从图中,我知道每个地方有什么物产。 C 、从图上看,我发现每个地方的物产都有些差别。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 什么新的发现吗? 音频 6: A 、我发现,葡萄是新疆的特产。我最喜欢吃葡萄了。 B 、我发现,火腿是浙江的特产,听爸爸说,金华火腿 很有名,我真想试一下。 C 、我发现,吉林的特产有人参。 D 、我发现,宝岛台湾的特产有花蟹。我喜欢吃。 E 、我发现,江西的特产有橙子。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2 、找一找 3.鼓励学生 挖掘已有的 认知,感知 祖国地大物 博,物产之 多。 【设计意 图: 通过学生 交流,让生 感受家乡 物产如此 丰富,激发 学生民族 自豪感。】(师:请同学们参考中国物产分布图,思考一下,不)(同的家乡出产的东西一样吗?)东北物产: 西部物产: 南部特产: 音频 7: A 、东北有三宝,鹿茸,人参和紫貂。 B 、西部物产也很丰富:有枣子,哈密瓜,葡萄干,核 桃,和田玉。3C 、南部特产有火龙果、柚子、水稻,椰子等。 师:我们发现不同地方,物产不太一样,这是为什 么呢? 音频 8: A 、环境不同,物产也会不同。 B 、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的不同有关。 C 、爷爷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乡物产养育了我 们几代人呀! 师:你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意思? 音频 9:比如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 条件生活。 师:同学们,嵊州竹编就是一个很好的,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例子。 音频 10:嵊州竹编,取料于当地盛产的各种坚韧挺拔 的翠竹,劈成的篾丝细如发,篾片薄如纸,编有篮、盘、 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 器具等 12 个大类。不同地方的村民依靠当地的资源慢 慢发展起来了,村民说,俺家靠卖竹编盖上新房!过上 了好日子。 4.学生知道 因地制宜 , 各地的家乡 物产各有不 同。 【设计意 图:设计意 图:补充靠 山吃山、靠 水吃水的 图片,深刻 理解环境 不同物产 不同。 】 【设计意 图:以具体 的例子说 明物产如 此丰富,感 受劳动人 民的勤劳 和智慧,激 发学生热 爱家乡之 情。】(视频2)音频 11:我和妈妈一起查阅了资料:我国 3.2 万公里的 海岸线,至北向南勃海、黄海、东海、南海相接。沿海 地区海产品非常丰富,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海 边,靠着勤劳和智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视频3)音频 12:我在电视看过,青藏高原地区,有美丽的藏 羚羊。它是国家保护动物,我们要保护它们。 师:在这里要温馨提示:保护动物人人有责,请拒绝购 买受国家保护的动物!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家乡4的物产供我们的衣食住行,家乡物产让乡亲有事可做, 家乡物产给我们创造收入,家乡物产养育了家乡的人。(视频4)师: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情 景探 究,表 达赞 美 活动二:家乡物产的故事 1 、编一编 师:咱们家乡有这么多好东西,说家乡物产丰富一 点也不吹牛,我们一起来把它编成歌谣,好吗? 老师 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家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 鱼满筐,虾满箩。莲藕甜了心窝窝! 师:谁可以模仿上面的歌谣,写一写自己的家乡吧。 音频 13:家乡什么多?贡锻多。 千匹布,万条绢, 陶朱贡锻远名扬。 音频 14:家乡什么多?面食多。 刀削面,手擀面,吃得人人乐哈哈。 音频 15:家乡什么多?瓷器多。 景德瓷器美名扬,古今中外耀四方。 音频 16: 家乡什么多?牛羊多。 牛羊遍地满山跑, 歌唱家乡新生活。 师:给同学们的创造力点赞。 2、想一想 师:同学们,各地家乡物产数量之多,种类之多。 藏族的传统服装有藏袍;苗族的传统手饰有苗银;美味 的竹筒饭;香气扑鼻的烤全羊,都是各个民族劳动人民 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师:这里有一种糕点名叫千人糕。 师: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1.学生创编 物 产 的 儿 歌。 2.学生多角 度感受家乡 的丰富。 【设计意 图:创篇儿 歌,通过编 一编,感受 物产的丰 富。】 【设计意 图:提升二 年级学生 的认知水 平,了解更 深层知识。】5音频 17: 妈妈告诉我 一块千人糕, 看似很平常。 谁先播下种? 谁有插下秧? 谁在勤耕耘? 谁去收割忙? 谁来碾成米? 谁来下厨房? 经过多少手? 给我一口香。 师:是啊!做千人糕,我们需要米和糖。那么米和 糖是怎么来的呢? 音频 18:米和糖是稻谷和甘蔗做成的。 师:稻谷和甘蔗又是怎么来的呢? 音频 19:是农民伯伯从一棵棵秧苗开始种出来的。 师:先插秧苗,然后长出稻谷再碾出大米。种上甘 蔗再榨出糖,最后经过多步的工序才做成了糕饼。原来 千人糕是要经过这么多人的手,倾注了那么多人的勤劳 和智慧,是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 3.感知 劳动人 民的智 慧和勤 劳。 4.分享自己 最喜欢的家 乡物产相关 的故事, 自 豪感油然而 生,。 【设计意 图:说出自 己最喜爱 的家乡物 产相关的 故事,懂得 尊重和热 爱家乡的 物产,激发 民族自豪 感。】(视频5)(师:家乡的物产丰富多彩,因地制宜,一些是自然)的馈赠,一些是传统手艺的传承。但是有些手艺在传承过程中慢慢消失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很大的变革。我们要尊重这些传统手艺,尊重每一种物产,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63 、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最喜爱的家乡物产又是什么呢?有 什么故事和我们分享呢? 音频 20:我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西瓜。从翻地——播 种——浇水——施肥——结果——运输——销售,才能 来到我们身边。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音频 21:我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油纸伞。从种竹子选 材料,到种树造纸,经过工匠们的用心制造,才能做出 精美的油纸伞,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音频 22:我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藕粉。从种植到养护 再到收成莲藕,再把它磨成粉状,才有了我们吃到的藕 粉。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你是不是也像老师) (一样意犹未尽呢?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而且) (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你们那些发自肺腑的) (言语,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 (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骄傲。)四、 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推荐阅读《中国物产传说故事(全 十册)》 师:在我国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家乡物产的动 人故事。它们有的表现了人们对品质优秀的人的尊敬; 有的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展现了独具特 色的家乡画卷。请同学们在书里认真找找看吧。 最后,请同学们在课后,对你熟悉的家乡人进行观 察。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家乡的人和故事。 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 ! 1.阅读推荐 书目 让学生 通过书,走 向广阔世 界。在书中 感受中国 物产的丰 富,激主民 族自豪感。7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二课时课后答疑环节: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 14 课《家 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课后答疑时间。答疑 1、生:老师,我还是不太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的意思呢?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句话告诉我们,环境不同,物产也会不同。人民 根据自然条件和已有的物产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生活。例如课堂上, 我们说的嵊州竹编,当地村民就是靠卖竹编盖上新房,过上了好日子。沿海地区 海产品非常丰富,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海边,靠着勤劳和智慧养育了一代 又一代人。答疑 2、生:老师,千人糕看似普通的糕点,为什么它的名字叫千人糕呢?师:做千人糕啊!我们需要大米和糖。所以先插秧苗,然后长出稻谷再碾出大米。 还需要种上甘蔗再榨出糖,最后经过多步的工序才做成了糕饼。千人糕是要经过 很多人的手,倾注了很多人的勤劳和智慧,是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所以我们要 爱惜粮食!答疑 3、生:老师,上完这节课,我了解了很多家乡的物产,还有它背后的故事。我想 了解到得更多,有什么好方法推荐呢?师:真是好学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多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还可以上查阅资料,看看你感兴趣的地方有哪些物产。还可以阅读老师推荐《中 国物产传说故事(全十册)》。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家乡物产的动人故 事。它们有的表现了人们对品质优秀的人的尊敬;有的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有的还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家乡画卷。家乡物产养育我,希望同学们从小爱 家乡。答疑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