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4.10《父母多爱我》 第二课时 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4.10《父母多爱我》 第二课时 说课稿

资源简介

基于儿童立场、关注学习活动、解决真实问题
——《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
老师们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的第二课时。我说课的主题是“ 基于儿童立场、关注学习活动、解决真实问题”,我将从“确定教学目标”、“展开学习过程”、“总结设计理念”等三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走进教材,《父母多爱我》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是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编排了《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家庭的记忆》这3课。《父母多爱我》侧重讲父母对子女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侧重讲子女对父母的爱,引导学生多了解、体贴父母,并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落实在行动中。《家庭的记忆》是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设置“父母默默的爱”、“多一些理解”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父母默默的爱”设计了两个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记录父母每天为子女做的事情。父母无私地爱着子女,但他们会有一些做法让子女不能理解,由此引出第二板块“多一些理解”,通过图例和表格引发学生回忆和反思,帮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学会对父母多一些理解。
分析学情后发现三年级的学生,认识力、辨别力、理性思考能力有限,而父母对子女爱的形式是多样的,一些父母深层的爱或者其他隐藏形式的爱,三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存在误解和不能体谅之处,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学生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这也需要教师进行一些指导。
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交流生活中对父母不理解的做法,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爱的方式,了解父母心声,尝试与父母沟通。
3.培养感激、感恩之情。
学生交流生活中对父母不理解的做法,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爱的方式,了解父母心声,尝试与父母沟通是本课的重点。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低年段感受父母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
接着说一说教学过程。基于学习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学习板块:
板块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触发真实体验。这个板块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
第1个活动:照片导入,引出本课课题。通过播放照片集,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从这些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多爱我》。
第2个活动:播放绘本,引发学生思考。播放有声绘本《世界上最糟糕的爸爸》,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故事中的小男孩觉得自己的爸爸很糟糕?
第3个活动:链接生活,触发真实体验。在学生的生活中,回忆父母有哪些让他们觉得不太理解的行为,触发学生的生活记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板块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发自主建构。这个板块中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
第1个活动:课前调研,收集学生“不理解”事件。在课前,老师对学生的填写的“不理解”事件调研进行了统计,发现同学们的烦恼还是比较相似的,其中爸爸妈妈总是命令我做事情,逼着我练习、锻炼这些不理解的行为提到的比较多。
第2个活动:组织辩论,充分表达学生思考。以涵涵的烦恼为例子,通过涵涵的对妈妈不帮她检查作业的描述,请学生选择思考妈妈这样的行为是不是爱的表现,觉得妈妈这样做是爱的举红色牌,不是爱的请举蓝色牌。学生通过红蓝双方的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3个活动:听妈妈的信,发现爱需要理解和沟通。听完妈妈的信后,请学生重新举牌。通过采访蓝变红的学生,引出本板块的主题“爱需要理解”。采访仍然举蓝牌的学生,发现对于父母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采用恰当的方法与他们多沟通。
板块三:微项目发布,促进知行合一。这个板块中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
第1个活动:发布微项目,明确评价要求。在课前,我们进行统计发现了三个问题是大家遇到最多的烦恼了。在上一版块中已经交流了沟通的方式,在这个活动中要评选最佳“家庭矛盾调解员”,请小组先选择要解决哪个问题,接着出示优秀小组评价标准。
第2个活动:思维大转盘,思考最佳解决方式。请四人小组按照思维大转盘的规则,每人都参与思考,首先写下自己的想法,接着互相补充,完善组员的想法,最终讨论得出最佳解决方案。在这个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人人参与其中。
第3个活动:小组上台展示,评选最佳矛盾调解员。在这个活动中,请部分小组来分享解决方案,在课后将学生的表格布置到班级中,使用红点来为他们进行投票,票数最高的小组可以成为最佳“矛盾调解员”。
接下来是设计理念的介绍:
第一点:基于学生认知起点、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设计
本课整体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设计的,在课前调查学生真实存在的不理解家长的哪些做法。基于调查结果设计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
第二点: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本课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交流生活中对父母不理解的做法,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爱的方式,了解父母心声,尝试与父母沟通。培养感激、感恩之情。
第三点:注重生活实践,运用议题式、感悟式等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爱需要理解”。落实“爱需要沟通”,本课设置了微项目发布会的情景,思维大转盘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