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地球与地球仪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地球的形状及认识过程
生活中的实例
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直觉猜想
古典文献对“天圆地方”也有很多记载,如:
《周髀算经》:“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
《淮南子·精神训》:“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大戴礼记》:“上首之谓圆,下首之谓方”。
古人多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坛俯视图
方孔圆钱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联想推测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 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近代探索
1519—1522年,
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现代证实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 可以从太空观察地球。
地球卫星影像,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生活中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生活中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登高望远
站得高,望得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活中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月食现象---地影狐形
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所以人们通过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来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
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
约6371千米
约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表面积
约4万千米
最大周长
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5.1亿 平方千米 约相当于多少个足球场(7000平方米)的总面积?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约相当于飞机沿赤道飞行_ _小时(飞机平均飞行速度为800千米/时)
太阳 我的表面积约6.1万亿平方千米,约是地球表面积的 倍。
月球 我的周长约1万千米,地球周长约是我
周长的 倍。
729亿
50
11961
4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 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 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 轴
地轴并不是真是存在的,是人们假想的轴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北极点
地球上的最北点,站在北极点上看四周,都是南方
南极点
地球上的最南点,站在南极点上看四周,都是北方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赤道
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都相等的大圆圈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 地球仪
大小
形状
结构
联系


不规则的球体
规则的球体
无地轴
有地轴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常用的工具。制作简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 识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
1. 按照下面的步骤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1)准备材料:泡沫球、铁丝、胶布、橡皮泥、毛线、胶水、剪刀等。(2)如图1.10①所示,在泡沫球的中间贴上毛线,作为赤道;在a、b 两点各钻 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作为极点。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常用的工具。制作简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 识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
(3)把铁丝的一端从一个极点穿至另一个极点,使球体能围绕铁丝旋转;余下 的铁丝大致沿球体外侧弯为半圆状,将其余部分卷绕成底座,使球体能放置在桌面, 如图1.10②所示。注意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大致为66.5°,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 泡沫球略大一点。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常用的工具。制作简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 识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
(4)在图1 . 10③a 、b 两个极点处裹上胶布,使球体既可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 又可以自由转动。
(5)在图1.10③c 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不会翻倒。
下课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