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人教版2024 七年级地理上册《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时间:2024.09.01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前言部分,明确提到:“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意见》精神,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到了修订教材的必要性和依据,强调了教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修订,教材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日前,教育部印发《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通知表示,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为更好地帮助熟悉2024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前 言目 录第一部分《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结构比对第二部分《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编修说明第四部分《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教学建议第五部分《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评价建议第三部分《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教材变化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第二部分 编修说明顾 问 : 傅 伯 杰 , 中 科 院 院 士主 编 : 樊 杰 , 中 科 院 地 理 所 研 究 员 , 课 标 研 制 组 组 长副 主 编 : 高 俊 昌 , 人 教 社 编 审 , 课 标 研 制 组 核 心 成 员七 上 主 编 : 李 秀 彬 , 中 科 院 地 理 所 研 究 员七 下 主 编 : 袁 书 琪 ,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教 授八 上 主 编 : 方 修 琦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授八 下 主 编 : 覃 燕 飞 , 人 教 社 地 理 室 主 任 ( 袁 孝 亭 ,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教 授 )编 写 组 成 员 构 成 : 三 结 合 ——地 理 学 科 专 家 、 骨 干 教 师 和 教 员 、 人 教 社 教 材 研 究 人 员编 者 队 伍继 承 与 创 新继 承 人 教 版 教 材 封 面 设 计 、 版 式 设 计 、 图 像 设 计 的 基 本 风 貌 和 主 体 内 容 结 构 , 让 人 一 看 就 知 道 是 人 教 版栏 目 设 计 的 创 新 ,如跨学科主题学习图 像 设 计 的 创 新 , 如 专 题 图 、 示 意 图 、 人 物 图 像 等内 容 呈 现 的 创 新 , 如 “ 春 天 来 了 ”第三部分 教材变化主要变化(一)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变化1.新增的内容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和太空探索)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陆地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形分布大势 第三章第二节地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第三部分 教材变化主要变化(一)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变化2.删除的内容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人口数量过多的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第三部分 教材变化主要变化(一)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变化3.调整的内容 课标变化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材变化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聚落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城镇和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第二节城镇与乡村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城镇和乡村的变化第三部分 教材变化主要变化(一)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变化3.调整的内容 课标变化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教材变化第二节世男的语言和宗教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不同的语言和宗教不同的文化习俗第四部分 教学建议教材体例结构章节标题章首页随图思考课文思与学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地球在宇宙中的基本位置:银河系一太阳系一第三颗行星。2.只需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高中有所区别,无需过深过难。3.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意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人类的太空探索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放在最后阐述。2.思与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3.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4.太空探索的成就日新月异,教师可根据我国及世界太空探索的最新进展,及时在教学时进行补充。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地球的形状重在认识过程。2.地球的大小重在描述方法。3.正文以列数据的方法描述地球的大小,活动则通过比较的方法描述地球的大小。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仪、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制作地球仪是课标的内容要求,应让学生实际制作,教材给出了详细的制作步骤供参考。2.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为降低难度,先讲经线和经度,再讲纬线和纬度。3.思与学栏目重在解释常见东西半球图的划分方式。4.通过填表比较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第二章第一节地图的阅读阅读地图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通过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方向、图例、比例尺的概念。2.课标新增“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一内容要求,教材除在本节落实外,在后续各章节涉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仍会涉及。第二章第一节地图的阅读思与学“怎样将地球表面转绘成平面的地图”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思与学栏目帮助学生理解从球状地球到平面地球的转换。2.可作为引入,也可让学生课下实际做一做,体会从球面地球到平面地球的过程。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广泛应用,本节帮助学生打好基础。2.用好图2.14,从景观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不同角度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的形态特征。3.活动通过学生动手绘制,进一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方法。4.删掉了“地形剖面图”的内容。第二章第三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选择适用的地图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地图的选择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地图呈现的信息类型差异,二是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差异。2.强调用图需要,不强调地图分类。第二章第三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数字地图的应用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图2.19和图2.20展示数字地图在生活中应用的常见数字地图的应用场景,学生只需了解数字地图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数字地图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不需要了解数字地图是如何制作的。2.图2.21一图2.23展示了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不需要过度解读图像本身。3.思与学可作为数字地图在生活中应用的补充。4.活动重在让学生根据不同空间尺度的需要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海陆分布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由加加林的话作为情境引入。2.思与学栏目重在讲述科学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第三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七大洲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七大洲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并用第4题让学生手绘大洲轮廓,是对学生通过前三题掌握知识情况的检验。2.活动第4题中的读图思考是对前面所学地图内容的应用,可与地图第一节思与学 “橘子地球”联系起来。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陆地地形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对地图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2.从世界的空间尺度认识五种地形的分布,帮助学生建立大尺度空间格局意识。3.关注世界主要地形区,无需记全,也不用死记硬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海底地形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是课标新增的,重在加强学生的海洋教育,形成海陆空间大尺度格局,故不宜过深过难。2.围绕教材图3.16开展教学和活动。3.思与学栏目重在讲述科学发现史,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第三章第三节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这里用了古生物的亲缘性作证据说明非洲与南美洲的漂移。通常用2亿年前爬行类的中龙化石、舌羊齿植物化石等的分布作为原来南美洲与非洲是一个整体的证据。教材改为用中龙化石作为实例。2.根据审查委员的意见修改六大板块的划分的表述和示意图,不提小板块,删除纳斯卡板块的界线,并入南极洲板块。第四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及其变化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在正文中举例说明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举了三方面的例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结合活动让学生谈谈天气对生活的影响。2.教材删掉了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的相关内容。第四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预报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删掉了“卫星云图”,课标没有要求。2.关于人类对天气的影响是通过思与学栏目体现的。3.活动中的模拟天气预报为2023年2月7日,教学时可根据当天的天气预报开展活动。4.活动中增加了天气预报中“生活指数"的内容。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分布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分布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与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节类似,可作为参考和对比。2.思与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本节有两个思与学栏目。2.增加了对“亚热带”的说明。3.将"气温的垂直变化”安排在本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标题中。4.活动更贴近学生生活。第五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体现了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3.不要求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相关要求。第五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的分布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由人口密度的概念引入人口分布。2.正文讲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人口稀少区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放在活动里,由学生读图归纳。第五章第二节城镇与乡村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从人口数量、生产活动、房屋建筑、交通线路、服务设施、自然环境等方面对比乡村和城镇景观的不同特点。2.区分“乡村”和“村落”的概念。3.“思与学”重在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避免绝对认知。第五章第二节城镇与乡村城镇和乡村的变化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城镇的和乡村的变化,既有乡村转变为城镇,也有城镇本身的发展,以及乡村的发展变化。2.发展变化对应第一个黑字标题下呈现的景观特征。3.活动将城乡景观聚焦于特色城乡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世界遗 产名录和家乡特色城乡景观的保护。第五章第三节多样的文化多样的文化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落实课标的要求,进行整合。2.从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衣食住行讲述文化习俗,关注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思与学”说明了饮食文化形成经历的演变过程。4.活动聚焦传统民居,是对正文的深入分析。第六章发展与合作发展与合作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1.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教材主要选择了生活、教育和医疗三个方面,除此之外,技术水平、生态水平等也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可根据情况适当补充。2.课标删除了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的要求,教学时不建议再强调此内容。3.以集装箱运输和航空运输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换其他的交通运输实例进行说明。4.国际合作可多举实例,培养学生全球视野。除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外,可再补充其他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结合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试 題 设 计 的 一 般 要 求 ·力 求 在 材 料 选 择 、 情 境 创 设 、 任 务 设 计 、 答 案 设 置 等 方 面 有 所 创 新 , 考 查 视 角 新 颖 。原 创 题 占 较 大 比 重 ; 从 稳 定 的 角 度 看 , 保 持 适 度 创 新 和 适 量 创 新 , 重 在 对 教 学 具 有 较 好 的 示 范 和 导 向 作 用 。题 型 设 置 、 编 排 和 组 合 合 理 , 有 利 于 学 生 充 分 发 挥 。充 分 发 挥 不 同 题 型 的 考 查 功 能 。充 分 发 挥 同 类 题 型 不 同 维 度 的 考 查 功 能 。第五部分 评价建议体 现 综 合 性 、 探 究 性 和 开 放 性.综 合 性 : 每 道 试 题 的 考 查 目 标 和 设 计 不 瞄 准 某 一 知 识 点 而 在 于 引 导 学 生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 技 能 、 方 法 等 解 决 实际 问 题 。探 究 性 : 注 重 选 择 串 题 或 综 合 题 能 围 绕 一 个 主 题 , 各 小题 的 设 计 是 对 该 主 题 的 逐 步 探究 , 且 注 意 阶 梯 。开 放 性 : 有 适 度 和 适 量 的 开 放 ( 不 同 考 试 可 有 差 异 )。第五部分 评价建议感谢观看,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