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 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识读地图和相关材料,说出辽、西夏、金和蒙古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时空演变 2、通过史料研读,概括归纳出三朝政治制度共同特点,并对其进行历史阐释; 3、通过史料分析,学生归纳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行省制的特点和评价; 4、通过史料研读,概括分析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 程中产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难点:三朝政治制度共同特点,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各民族的发展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 分,我们从政治统治的角度来看一下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是如何推动中华政治 文明的发展的
教师:上(宋神宗)谓辅臣曰:然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 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毕沅《续资治 通鉴》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1.农牧混合式经济;
2.制度相对完备
一、辽朝的时空信息和制度建设本部分内容就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学 生通过地图描述辽朝的时空信息;
二是通过材料归纳辽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南北面官制的评价
教师:请同学们先看课件图片史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辽朝的时空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材料归纳辽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南北面官制的评价,具体如下 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 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 矣!——《辽史 ·百官志一》
材料二、春捺钵为钓鱼,接受女真“千里之内”诸酋长等的朝贺;夏捺钵 是放鹰,与北、南面大臣议国政;秋捺钵是射鹿;冬捺钵是射虎,与北、南面 臣僚议论国事,时出校猎讲武。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如何认识实行南北面官制
学生:因俗而治:对本民族和汉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保持尚武精神; 笼络各族酋长。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游牧民族向封建文明过 渡,有利于民族交融。
教师:辽的统治反映了促进了民族交融,本质上体现了封建化的进程,因 俗而治也体现了有益的治理探索。相对晚于辽在同时代中西部还有一个少数民 族政权西夏又是怎样统治的
二、西夏的时空信息和制度建设本部分内容就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学 生通过地图描述西夏的时空信息;二是通过材料思考西夏的制度建设体现什么 特点教师:请同学们先看课件图片史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西夏的时空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西夏基本模仿北宋,行政机关叫中书,军事机关叫枢密,财政机关 叫三司,监察机关叫御史台,此外管理首都事务的叫开封府。中央机构有两套 称谓。地方设立州郡和藩落两套机构。思考西夏的制度建设体现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三、金的时空信息和制度建设本部分内容就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 通过地图描述金朝的时空信息;二是通过材料概括解释猛安谋克制教师:请同 学们先看课件图片史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金的时空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末,金熙宗在朝廷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综理政务,海陵王继位后......尚书省总理政务,尚书省和枢密院为中央最高 政治、军事机构。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凡女 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 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作用:节约了财政开支,在前期保留了一定的战斗力,但在后期逐渐腐化。 思考金朝的制度建设体现什么特点 解释猛安谋克制
学生:思考。回答。
四、探究一:三朝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的共同特点 并对其历史阐释 教 师: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 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 其宜矣!
一—《辽史 · 百官志一》
材料二、春捺钵为钓鱼,接受女真“千里之内”诸酋长等的朝贺;夏捺钵
是放鹰,与北、南面大臣议国政;秋捺钵是射鹿;冬捺钵是射虎,与北、南面
臣僚议论国事,时出校猎讲武。
材料三、西夏的制度建设:基本模仿北宋,行政机关叫中书,军事机关叫 枢密,财政机关叫三司,监察机关叫御史台,此外管理首都事务的叫开封府。 中央机构有两套称谓。地方设立州郡和藩落两套机构。材料四、金朝制度基本 沿袭唐宋,金熙宗在朝廷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综理政务,海陵王继位 后......尚书省总理政务,尚书省和枢密院为中央最高政治、军事机构。但却 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 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 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作用:节约了财政开支,在前期保留了一定的战斗力,但在后期逐渐腐化。 问题:归纳三朝政治制度共同特点 对其进行理解阐释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答案,小组互相补充
教师: 特点:
1.较多地吸收了中原的政治制度,保留本民族的特色。
2.因俗而治:对本民族和汉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 原因:
1、少数民族统治者有效统治农耕经济区的需要。
2、少数民族长期民族习俗的适应。
3、魏晋隋唐以来北方民族交融的加快。
4、魏晋隋唐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推进。
影响:统治与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政权统治,促进
了边疆的开发;封建化进程:大大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民族大交融:加 快了民族交融;农耕发展:保护了农耕文明,使生产力继续发展;政治与统一: 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积累有益经验。
五、蒙古(元)的时空信息和制度建设、民族关系
本部分内容就设计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学生通过地图描述蒙古(元)的时 空信息;二是通过地图和材料概括元巩固统一措施(尤其是行省制度特点和影 响);通过基础知识归纳概括元民族关系新特点
教师: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摈点》
材料一:从法理上说,元的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予行省 行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行省只 是中央的代理而已。
材料二:元代行省制体现出了“大而不专”的特色。行省长官作为介于府 路州县和“腹里”之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 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 兵更需中央授权。
材料三: (行省制)克服了末代的高度集权造成的兵众而不能打仗、官冗 而办事效率低的问题。归纳行省制度——特点和评价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元的制度建设:继承,创新教师:展示元的民族关系基本知识 材料,元朝时期,女真人、契丹人、及部分蒙古人相继融入汉族群体,汉人族 群的成分更为兼容多样。与此同时,数量众多的西域人、随着蒙古征服进入中 原和江南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元朝时期东来的西域人有上百万之众,在规模 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回族就是西域人大规模东来的聚合物。元朝
的民族关系有何新特点 学生:思 考,回答
六、探究二: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提供材料
材料一
契丹自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以来,统治者即能说汉语,而女真人进入中 原后更是普遍说汉语......识汉文,同时,宋人也以学胡语为时尚。女真歌曲 也在中原传唱。
——李锡厚《末辽金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
9期)
材料3: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比如取名时候采用汉人的字、号,或者像 汉人一样取俗名、小名......汉人也受蒙古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习和掌 握蒙古语言和文字,使用蒙古名字,汉人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方面的影响。
材料4: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末人称“中国”......金人 进入中原以后,自称“中国”,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认为金 宋都是“中国”。
——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学与社会版)2011年第3期
材料5:契丹、党项、女真等每年从汉地引进不少米面、瓜果、茶叶等食品, 其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迁居中原的女真族,饮食习俗与汉族已经没有 什么差异。中原地区则从北方地区引进大量的羊。各民族与汉族交错杂居,通 婚现象俞益普遍,并得到官方的认可。
——关树东《一部描述民族历史风俗的佳作——读<辽末夏金社会生活史》
问题: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什么作用
要求:(1)对以下材料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2)根据材料从不同的
角度归纳作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
充教师:疆域版图:拓展了疆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初步奠定近代中国 的版图;民族交融:加快了民族大交融;国家统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和巩固;中华文明:形成了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文 明系统,统一中形成多元共辉局面。
小结升华: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辽夏金元时代,北方各少数民 族政权的有效统治,本质上体现了封建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开发了 边疆,其因俗而治的统治经验为后世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共同促进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