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内容本课立意是通过展现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进程 和主要战役,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战略决策的果断与英明,分析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获胜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感悟得民心,是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根 本原因。本课设置四个子目。解放战争这段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国共两 党围绕未来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进行较量,其二,关系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人 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第一阶段对应第一子目,第二阶段对应第二、三、四子目。栏目内容设置的考虑上:本课导入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前往原日本 占领区进行接收的史实作为导入,配以当时报纸关于接收区混乱状况的报道,意 在说明经历了14年抗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接收沦陷区的官员没有让 老百姓看到希望的曙光,只顾贪婪的搜刮财富,中饱私囊,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以 使他失尽民心,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历史纵横:第三子目是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正文叙述了国统区在经济方 面崩溃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本课在此处设置历史纵横,补充说明国民党在政治方面的危机,并以第二条战线来强调其本质和重大意义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折起 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史料阅读:第二子目是全面内战的爆发,结合正文国民党军队在数量、军事 装备、后备资源以及外来资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的叙述设置了一则史 料阅读,提供了1946年7月全面内战开始时国共双方在军队数量方面的基本数 据;第四子目的一则史料阅读提供了1947年9月6日《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 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第四子目的两则史料阅读补充1948年底,国共双方 军队数量的对比。学思之窗:第一子目设置学思之窗栏目,以补充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党派 对于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思考,并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这既 体现当时国民向往和平民主的新生活,同时也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是 民心所向,得到广大民众拥护,与国民党的—党专政形成鲜明对比。思考点:本课在第三子目、第四子目设置思考点,意图让学生结合正文内容、 图片信息和史料,在课堂上快速思考,简明扼要总结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崩溃 的主要原因。2.核心概念解读按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题):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第二层次(线索):(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以及解放战争的 进程和主要战役(2)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政策以及军事上的失利和国统区危 机表现第三层次(具体史事):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制宪 国大、第二条战线、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北平谈判、渡江战役二 、教学立意(一)课程标准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 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和意义。“(二)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 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激 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参,本课重点是: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 命胜利的原因。三、教学流程(一)教学基本流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观察两幅图片,左图是渡江战役;右图是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思考两幅图 片反映的是什么战争 这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最后的结果如何 导入新课。2.创设情境,讲授新课教师可通过问题、图片、视频创设立体情境建构学习体系,例如在讲“争取 和平民主的斗争”内容时,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引导:问题情境: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 背景、经过和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重庆谈判背景、时间、结果。政治协商会议时 间、代表、结果。再以图片辅助情境。讲“全面内战的爆发”,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解 放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粉碎国民党的进攻的 自主学习:内战爆发,总结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方针、时间、结果。粉碎国 民党重点进攻的背景、方针、结果,再辅助以视频情境。讲“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时,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 指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有哪些表现 影响如何 自主学习:滥发纸币的背景、表现、影响,官僚资本的压榨表现、影响,一 党专政独裁的表现、影响。再以图片辅助情境。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创设问题情境1: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 识,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如何进行 其影响如何 自主学习时间、地点、内容、 影响。问题情境2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从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的过程 自主学习:战略进攻时间、表现,战略进攻首先选中原的原因;战略决战的表现、 影响等。问题情境3: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中国革命 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哪些努力 自主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北平和 谈背景、谈判经过、结果渡江战役经过、结果。问题情境4: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及意义 自主学习原因、意义,以图片和视频辅助以上情境创设。将情境创设和自主学习结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既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和整合知识的能力。3.合作探究,深入思考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学习每一子目的重点内容,都可结合合作探究的方式, 深刻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探究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据史料概括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 因及真实目的、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 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探究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统治的腐败 探究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通过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在合作探究中探寻和领悟 历史背后深层次的认识和规律。4.建立体系,课堂小结。从主题出发,按照教材4个子目前后内容联系,以 图表形式建立知识框架,提取重点。(二)教学总结反思我们需要站在历史的长河和时代的高度,重新来审视和反思这场战争,分析 探讨国共两党在这场战争中的得与失以及留给我们的启示。当下中华民族正走在 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需要海峡两岸的领导人以更大的政治智慧,站得更高,看 得更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三)学习评价建议学习评价重在测评学生对问题的论证。本课重点是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 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 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课后针对重点问题,通过学生学术交流、搜集资料、教师 答疑等方式解决。四、教学延伸教师课后可以适当地补充这一时期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概况。学生通过搜 集相关资料,全面看待解放战争,国民党的失败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中国共产 党的胜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