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八 写作】考点4 富有创意—【高分攻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八 写作】考点4 富有创意—【高分攻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模块八 写作】
考点4 富有创意
“有创意”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个指标,考生在打磨自己的高考作文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去打磨这个品格,并且使这个品格尽可能地在文章中凸显出来,只有这样,你的考试作文才能在“有创意”这个点上得分。
另外文章的创意在语言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任何文学样式都是运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运用好,才能赋予文章以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语言是否有文采是能否吸引阅卷老师的第一要素。作文“发展等级”一项中明确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做到: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2024·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步骤】
第一步:依据材料整体分析文本内容。
我们从试题所给材料入手,从材料中整理概括出主要内容。
第二步:深入内容,构思创意角度
依据文本内容,系统构建观点、语言、结构、句式等创意内容。
第三步:通篇分析,梳理创新信息。
通篇分析,对文本创新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保证文本兼具创意性与理论深度。
【参考答案】
例文:
肩负人生使命 抵达未知之境
上古神话里,炎黄子孙渴望御龙乘鹤、摘星揽月,对灿烂星河充满向往;当代太空之旅中,航天英雄冲破云霄,直上九天,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深空。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上下求索,抵达一个个未知之境,吾辈青年也应追风赶浪,探索不息,不断抵达生命的未知之境。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人生使命在于永葆好奇心,永葆求知欲,探查未知之境的秘密。
天马行空的好奇心,是通向未知之境的灯塔。面对浩瀚无边的宇宙,先民们早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萌发出探索宇宙的念头,浩如烟海的神话故事中更是不乏“嫦娥奔月”般唯美的遐想。人类迈向星空的脚步更是不曾停歇,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到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再到“中国天眼”的诞生,我们在好奇心灯塔的指引下,一次又一次地探索更辽阔的世界。探索的乐趣与未知的诱惑,给予了人类不竭的动力,让我们一步步接近科学和宇宙的奥义,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人生使命在于脚踏实地,不懈拼搏,让遥不可及的未来变成踏踏实实的已来。
想要抵达远方之境,必须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走过千山万水,还要跋山涉水;跨过雄关险隘,还要闯关夺隘。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才终于圆梦禾下乘凉;如樊锦诗,扎根大漠,梦爱遗迹,才取得数字敦煌的举世瞩目;如张桂梅半生奔波,半生坚守,才实现让贫困女孩走出大山的梦想。“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孰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说如是。抵达远方不是挂在嘴边,喊喊口号,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要把它转化为内生动力和实际行动,日日夜夜的奋斗、持续不断的探索,才能一步一步抵达未知之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使命在于不满当下,探索不止,奔赴下一个大海星辰。
抵达之境是上一次探索的终点,也是下一次探索的起点,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对生命进行追问与探索,这种前赴后继的研究与追寻带领我们从这个已知之境奔赴向下一个未知之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航天时代,从活字印刷术的派生到如今快速便捷的互联网,从物种起源到克隆技术的发展,从扫地机器人到ChatGPT ……踔厉向前,笃行不怠,才能看得见一路的彧彧花繁,才能抵达下一个未知的美好之境。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让好奇之心点燃求知的热情,让探索的足迹化合成创造的交响乐,让永不停歇的脚步带领我们抵达一个又一个充满吸引的未知之境……
【真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关联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以材料三为主,兼及材料二,并以“太空之旅”一词照应材料一,展现出人类的月球探索历程。
作文材料最后一句“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将伟大的人类探索之旅拉回到考生的现实生活场景,其中的关键短语是“抵达未知之境”,既包含了“抵达未知之境”之前的探索进程,充满艰辛,饱含期待;也蕴含着“抵达未知之境”之后永不止步的愿望,充满信心,渴望再度踏上征程。考生立意作文,不能止步于对“航天精神”的讴歌,而要回到“我们每个人”这一语境,使“抵达未知之境”的太空之旅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之间构成一种新的观照维度。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新的人生起点的憧憬与期盼,都是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的着力点。
材料中的“未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未知”背后的“不确定性”,让探索变得迷人,而好奇心在驱遣我们去想象,推动我们去思考,由此考生可以生发出深邃的议论与独到的观点。可以围绕“探索未知”、“勇于挑战”和“不断成长”等主题展开,探讨个体在面对未知时应有的态度、行动和收获。
如果能以日常学习生活的成长进步为切入点,写出生动形象、感情真挚的记叙文,写出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探究精神”,都是符合作文命题指向的。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探索未知之境,收获生命厚重。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需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勇敢迈出第一步;二、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奋斗,一步一步向未知靠近;三、需要有永不满足的心态,向下一个未知之境进发。最后总结观点,生命因探索而变得厚重,我们只有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抵达更远的地方。
立意:
1.探索未知之境,成就无限可能。
2.我以探索之心,追逐未知之境。
3.勇于挑战,不断成长,抵达未知。
4.始于好奇,续于探索,成于新境。
【解题技巧】
如何做到文章有创意
一、观点新颖
让自己的观点超越前人或异于众人可使用“翻案法”。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
《汴河怀古》,诗中“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把一个罪人说成了圣人。这是何等的一语惊人!这就是翻案法。
如何翻案呢?这需要创作者能够见多识广。例如,“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胜败乃兵家常事,卷土重来那也不是不可能的,杜牧可谓见多识广。前诗中的皮日休处于晚唐时期,那社会现实恐怕也接近隋末了,国家没有修河、挖渠却也走向灭亡。看来问题根源也许不在这条河上,前人未免偏见。
一个人见多识广,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就会不一样。同样是评价项羽,杜牧认为他可以“卷土重来”,
王安石认为他“一败难回”,李清照则至今思慕他那“不肯过江东”。这都是因为个人身世阅历不同,思想性情各异所致。
还有一点是可贵的,这些伟大的诗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怕袒露自己的真性情,而个性化
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二、材料新鲜
关于作文选材,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就地取材”。中小学课本中的所有成就都是“名人制造”,大家学习知识的时候关注一下这些制造者或发明家的人生经历即可。
记叙类的文章选材多来自切身生活,建议大家多观察生活细节。妈妈的手不都是粗糙的,爸爸的肩膀
也不都是宽阔的。公交车上让座的人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做法也会不相同,青年人上班时睡眼惺忪但是动作麻利,中年人下班时身心疲惫但态度温和。细心人是能够发现生活的不同寻常的。
总而言之,随手的新材料应该多方摄取,现成的旧材料可以故事新编,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和进取心,
我们广泛搜集并谨慎使用,总能写出一篇可读、耐读的好文章出来。
三、结构新奇
新奇的作文结构恐怕同学们未必敢使用,大家生怕不合老师胃口而被“等外伺候”,这其实大可不必,
像书信体、寓言体、实验报告、新闻采访等形式都是我们很熟悉的结构样式,大家不妨拿来一用,只要了解其文体特征就可以。比如:书信适合抒情,寓言适合讲理,实验报告有真实感,新闻采访有时效性。
新奇的作文结构可以吸引阅读,辅以真挚的作品内容,文章可以做到文质兼美。同学们要勇于尝试,
不要因噎废食,从而抹杀了自己的创造力。
四、语言清新
(一)用词贴切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的意思恰
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力求做到“一字入文,九牛不拔”。 用词贴切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锤炼词语,精选哪些准确、具体、生动、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词语。
2009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中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唉,没办法,现在走在路上的小青年都一个打扮,你这样的“惊历”我深有同感。现代人都爱追求时
尚,看到哪个明星穿了碎花短裙、牛仔短裙、热裤,走在路上个个都打扮得跟拍偶像剧似的,我被雷到了。
另外,前些日子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余波不平,又引起了一股“门热”,不管是娱乐圈的“魔术门”还是政治领域的“贪污门”,都产生了“蝴蝶效应”,除此之外,似乎给明星的粉丝团命名也成了大家的热门,比如李宇春的玉米们,张峻宁的柠檬们,韩庚的庚窝们等等,不胜枚举啊……
这一段,亦庄亦谐,新词迭出,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得益于文章准确而新奇的语言,本段词语形
象准确贴切,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勇气。
(二)句式灵活
汉语句式多样,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
便于抒情;设问、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对偶句铿锵凝炼;重复句余韵悠然。一篇文章倘若句式单调,即使内容再好,也会呆板单调。文章中如果能够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1、长句短句结合
一般地说,长句结构复杂,层次较多,表意严谨,精确细致,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短句的
特点是简洁、明快、灵活,易懂。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便于抒情,使文章显示出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美。
例如 2009 年湖北高考佳作《站在她的门口》中有这样一段: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蹙,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这一段用情感化的语言议论、抒情,长短句交错。如“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
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连用短句,
形式整齐而有气势,而长句的运用又使哲思蕴含其中,长短结合使文章句句铿锵,韵味十足。
2、整句散句错落
一篇文章中,全用整句便会呆板;全用散句,就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
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和节奏感。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朗朗上口。
2009 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中有这样精彩的文段: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常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
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目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
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目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这两段极具文采,句式整散结合,具有抑扬顿挫之美,使得文章气韵律动,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此外,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变式句突破了句式常规,往往以新颖、特别
的“面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考作文中也可借鉴采用诗歌创作中 “重章叠句”的手法,以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节奏和抒彩,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充满灵性,气韵流畅,形象鲜明,精彩纷呈。
1、妙用排比,增强文章艺术感染力
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用于议论则条分缕析,阐述透彻;用于叙事,则层次清楚,语意畅达;用于描写,
则深刻细腻、形象生动;用于抒情,则淋漓尽致,一泻无余。
例如 2009 年江苏优秀作文《品味时尚》这样写道:
当人们以车代步,进入了电动马达四轮的新纪元,似乎很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感
受城市霓虹下最温存的拥揽。似乎没有人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实。
当人们用电邮、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似乎人们丢失了驿寄梅
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离般的重量。
当人们开始流行在饭店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喧闹的酒店大厅时,人们似乎没有发现少了一份紧密,
少了一份拥挤的温馨。没有了忙忙碌碌的筹备,便少了互相帮上一手的暖暖之语。没有了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便听了过年的“滋味”。只是吃顿饭,那还何需在外远游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吗?
这几段前后呼应,整齐圆合,以“当”字一气贯注,把现代时尚与经典传统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凸现出
来,流露出时尚所取代的深深叹惋与感伤,突显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很抢眼。
2、善用比喻,使语言鲜明、生动、形象
比喻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手段。能化无形为有形,突出形象美;能
化有形为无形,突出朦胧美;多喻还能突出动态美。
2009 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绿叶 情意》这样回忆爷爷:“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作者把爷爷比喻为绿叶,描摹了爷爷“飘荡”、“凋零”和“归根”的人生历程,多么生动、多么形象。
3、多用引用化用,使语言典雅、凝练、隽永
2009 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和谐的统一》显得富有文采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因为有多处引用和化用: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
作者借大量的名句名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引用化用,缀合成文,展现了一个高中生驾驭
素材和运用的语言不俗功力。文中一些化用的句子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
4、运用拟人,使语言清新、活泼、灵动
运用拟人,不仅使描写的事物富有情趣,奇异可爱;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给人丰富的想
象空间。如 2007 年高考山东卷中一考生作文《令人陶醉的王朝》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娓娓道来:“我的脚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谁的眼泪这样甘之如泉?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如盛绚的过往,一个泱泱大气的传说!”
此外,运用仿拟使语言、活泼、灵动;对偶能使文章形式整齐,结构严密,文字精炼,音律和谐;反
复具有突出思想、抒发感情,增强语势贯通脉络的作用;设问和反问能加强语势,如能恰当运用,能给文章增辉。
(四)文句有表现力
文句有表现力是指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蕴含深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让读者有咀嚼、
回味的余地,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1、要用好动词、量词和叠词,增强语言表现力
动词运用得好,能表现动态,凸现形态,传递情感;巧用量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准确,还能使语句
形象生动;叠词的运用能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极尽绘情状物之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比如 2009 年湖南满分作文《踮起脚尖》这样写送别妈妈的场景:很远了,马上就要转弯了,我踮着脚尖,趴在窗户上,看到妈妈也踮着脚尖探着身子和我挥手……
这一段一系列动词贴切生动地运用,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性,朴实无华地表达了最真实的情感,给读者
留下深深记忆,真是爱意浓浓!期盼深深!。
又如 2007 山东满分作文《春来草青,淡泊人生》有这样一段量词的妙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一枝红杏,一缕春风,一池绿波,展现着春天的奔放;一声猿啼,一行雁阵,延续着秋天的忧郁;一茎孤根,一脉清香,冬天的坚定在绽放,万千风物总关情。大自然的淡泊情趣,给予我们的人生无限美好,远离浮华,远离喧嚣,淡泊宁静,畅快自然。
2、寓理于形,使哲理的内核加上诗意的滋养
干干巴巴地说理,肯定不能打动人。可用形象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递一种悠远的意境,使哲理也有
韵味。如 2008 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春来草自青》这样诉说一个人生哲理:寻寻觅觅,万里江河,春色满园。野火不尽,春分又起,玉门关外,刘、项英雄气概响彻云际。无关胜负成败,青青草色已然赋翠中原,休养生息,盛世繁花拂面翠翠湖岸,春泥护花,风住沉香,英雄与此永恒天地。
又如 2009 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见证》这样形象的诠释“见证”:见证,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旷世之作;见证,是曹雪芹笔下的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见证,是鲁迅笔下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
3、以瑰丽的语言渲染意境,使文章语言意蕴丰富
写作不能把意思都浮在语言的表面,应该含而不露,曲而不直,留有想像口味的空间。如写出心灵体
会,溶入人文色彩,会深深打动读者。如 2009 年浙江优秀作文《感念我的中国色》开头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意境:
我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俯瞰脚下的一切。
残阳将我的周身洒成一片金黄,金黄的晖光从我的手臂滑落下来,落入这一片土地上,我的高原色,
我的中国色。我与高原一样,拥有同一种颜色。
豪迈的西北风飒然而至,我的衣襟和裤脚唱着低哑粗犷的古歌。寂静,周围竟然没有一只飞鸟,没有
一丛绿草,唯有我和高原,享受着歌声中与初民时代无缝无隙的交合,渺小而宏伟,虚幻又真实。
这三段用词极有表现力,用“残阳”“金黄”“高原色”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冲沟纵横”“褶皱斑驳”“低哑粗犷”“寂静”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化的词语描写场面,渲染出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感。
4、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
诗情画意的语言是美,朴实、自然简洁的语言也是一种美。文章写得朴实、自然,没有刀斧之痕,能
显出作者的艺术造诣。语言是心灵的使者,感人的心灵必然产生感人的语言。考场上写作时,我们一定要自然流露真实的感情,以鲜活的个性摒弃华丽的空洞,复归朴素的真实;在朴素的叙述中富含丰厚的生活底蕴和文化底蕴。
【例文评析】
范例一:
见 证
一如古老江南水乡的婉转与温柔,一横一捺撷来西湖镜底的青荇;一如悠远江北野原的狂放与豁达,
一起一落点出高空飞云中的长鸿。(用两个气势充足的排偶句,增强了文采,突显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很抢眼)它,就是古老中国的文字,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却又曲折的历史。(本段用形象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递一种悠远的意境,使哲理也有韵味。开头点题,引人入胜)
那是熠熠生辉的甲骨文,光映着黄帝陵中的古柏,见证了始于五千年前的炎黄盛世,那是泛着青光,
透射遥远星空的金文,千字旋转围成司母戊鼎的威严,见证着青铜时代的光华。那是蜿蜒千里,穿越茫茫大漠的丝路,载着的是回机文的深奥与灵性,见证了那段繁华太平;那是流光溢彩的青花瓷,刻着的是篆文的雄浑与厚重,见证了古老瓷园的智慧与勤劳。(“熠熠生辉”“光映”“旋转”“光华”“深奥与灵性”“雄浑与厚重”“智慧与勤劳”等词语准确而新奇,极具表现力,让人眼前一亮,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无论在何处,汉字载着的都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见证了千年古国的文明。(联想丰富,拓展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化内涵)
仍记竹简汗迹斑斑,墨染在何处,何处便氤氲着不变的气息,一曲无韵离骚,流传千古,它见证了文
学的奥妙。二十四史交相辉映,一个个方块字契合完美地见证了历史的悠久,一步一个字一段历史一首诗,在浩浩长河中卷起古老厚重的气息,在这气息中却也夹杂着血色的浪花。(本段长短句交错,韵味十足。连用短句,形式整齐而有气势。而长句的运用又使哲思蕴含其中)
不忘旅顺的海水泛滥着血与泪,不忘台湾这一串珍珠惨落敌手,不忘圆明园上空仍回荡着炮火之声,
不忘南京那块碑上沾满多少人的泪与痛,不忘那段屈辱历史的伤痕、文字,一一记录。(善用各科教科书素材,课本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不会束之高阁,这是见证,见证的每个字都是那样深,每一个字都是不能被抹去的,见证,见证了中华民族曾经的曲折。(这一段用情感化的语言议论、抒情,文句意蕴丰富,情感真挚)(作者视野开阔,文章所用材料极具文化内涵,作者信手拈来连缀成文,使文章内容充实)但曲折只是暂时。文字,古老的精灵,骨子里的坚强与不屈,它始终在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时时不忘点题)
看今朝,伴着东方红的雄鸡啼叫,三十年改革开放史,让中国挺直脊梁,我们不怕那冰天雪地的春天,
不怕那汶川的动地摇天,一切的坚强都将被文字记载,刻入史册,辉映古今。
如中国人民一样的中国文字,见证了遥远的文明,见证了近代的屈辱,又最终站立起来挥去血泪,屹
立在世界东端,见证了这些骄傲的时代。(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和节奏感。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直在见证,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收放自如)(结题的话,
一语出而境界全出)
简评:
此文于众多的优秀作文中一枝独秀,夺人眼目,除了角度独特、思想深刻因素外,还靠的是华美的语
言。她语言典雅优美,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意蕴丰富,不论是措辞的洗练考究,比喻修辞的巧置,还是句式的交错使用,思想的深刻独特,都显示了作者比较娴熟的写作功夫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文章铺采摛文,摇曳多姿,文采飞扬,让人如何不喜爱?
范例二:
见 证
当我坐在清凉的教室认真答试卷时,父亲正在烈日(“清凉”与“烈日”对比,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疼惜与感激)下收麦,谨记此文,让它化成一片树荫,环绕在父亲头上,表达女儿的疼惜与感激。(真挚情感的自然流淌,连苍天大地都在倾听!)
金澄澄的麦田见证了你的辛勤,灰白的头发见证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见证了你的努力。(这三句,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更为重要的是起到了“引题”作用,引起下文)父亲,你一切的一切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平凡中的伟大”,评价中肯)
伤痕见证你的坚强。永远忘不了你跪拜邻居请罪时的那一幕。这是你的伤痕,我们都知道。母亲的疯
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邻居;人家吵着上吊自杀,我们急得不知所措,你沉默许久后带我上邻居家磕头道歉。我愣了,一个经常教育我‘人穷志不短;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父亲竟然做了这个决定,但我服从了。当我们给人家跪下时(这一跪,意义非凡,义薄云天!),全屋子的人震惊了,而我的心在滴血流泪,我看到七尺男儿沉下的头,我听到那微微的一声叹息(这一声叹息,几多苦痛,几多无奈,几多坚韧)。但我更看到你的大义,我的坚强。(在见证中小作者变得坚强,这是秉承,这是成长)
泪水见证了你的温柔。从未见过你的泪水,你的脸上只有坚毅、严肃和岁月折磨的刮痕。(这张脸让人想起油画“父亲”)那次见了你的泪水,大而晶莹(大爱澄清了浊泪,变得晶莹)。我们送母亲去住院,条件差、秩序乱的医院让母亲暴躁。我一边拉着母亲的手,一边疼惜地流泪(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终于护士带走你我之间的母亲,我看见你拉着母亲的手挣扎(用语朴实,却写尽了父亲的痛苦和爱怜)了一下,眼里全是不舍、担心。终于在大门关闭的那一刻,我看见有泪水从你的眼眶流出,大而晶莹,折射着温柔、不舍的情感。(相信每一位善良的读者都会热泪盈眶.读此片段不流泪着,必不孝!必不慈!必不义!)
沉默见证你的孝义。母亲的疯病让爷爷奶奶对我们不满,面对脾气暴躁的爷爷你低下了头。他又在训
斥你,训斥你不听他的话,没有跟母亲离婚(爷爷和奶奶的言行是人之常情,更衬托了父亲“平凡中的伟大”),你每次都用沉默来回答爷爷的训斥。那次爷爷在村里闯了祸,叔叔大伯都在指责他,逃避责任;你仍旧沉默,沉默(三个“沉默”写出了父亲的性格和情操)地借了钱给爷爷弥补了过失。我看到了爷爷看你的背影的那份歉意、爱怜,我看到爷爷眼神中的感动,我看到了爷爷也开始照顾母亲,我看到你用孝义填满了一个家庭幸福的空位。(是父亲挽救了一个大家庭!)
父亲,岁月见证了你的坚强、温柔、孝义,岁月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这一句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又一次点题,是对父亲的反复歌咏)麦子熟了,见证了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考的捷报就要来了,见证了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最后一句不是喊口号,是自信的憧憬,给了我们许多安慰、温暖和感动。让我们真诚祝愿:父亲一生平安!母亲身体健康!女儿心想事成!)
简评:
这一篇作文,字字情,声声泪,真是一篇感情真挚,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读来令人感叹嘘唏,热泪盈眶。在语言上,此文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真可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本文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坚强、温柔、孝义、平凡与伟大,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女儿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作文创新做法】
主要表现为开仔细分析近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有创新”正是这些作文脱颖而出的法宝之一。这些法宝看似寻常,要想真正掌握却非易事。下面几种做法是笔者总结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有创新”的经验:
揣摩透一点,立意出新。千古文章意为先,决定文章优劣的往往是立意。因此,对文章立意的思考越深入、越深刻就越好,这是避免人云亦云的有效方法。让文章立意出新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新翻杨柳枝,反弹琵琶。多数考生高考作文寻求四平八稳,以确保基本分数,因而常正面立意;而高考作文窜出的“黑马”常常“不按套路出牌”,表现在立意上就是“反弹琵琶”。二是别出心裁,自成一格。独特的感受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我们平常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广泛占有各种资料并进行整合,再加上独立而深入思考的结果。
选择细一点,材料出新。对考生而言,立意出新很不容易,而且有些观点,如“感恩”“仁爱”之类就没法翻新。因此,有时候,只要材料新颖,有新的故事、新的人物、新的景象,也一样能打动人,给人新的启发。
思考深一点,形式出新。有个性的文章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创意的、在视觉上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形式上的个性最容易出彩,不少成功的作文,虽然立意、材料都不算新,但由于在文体、结构、语言或标题等方面有创意,依然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想象奇一点,表达出新。写作的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因为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生命体验的直接流露。好的文章内容只有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个性化的语言经常体现在敢于突破、彰显自我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作文中应该尽量将自己的个性展示出来,而不应该模仿范文,人云亦云。我们应该敢想敢说,亮出自己的精彩,有个性地表达。如可以临时使用“非主流、非常用”的词语或句子,像“站在城市的邮筒旁,我们不知道将自己的孤单寄往何处”“筷子在手,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可以使用“非常比喻”,这种喻体与本体之间跨度较大、关系很远的两种事物之间的比喻,能产生新奇的效果;还可以化用名句,巧妙改造,“为我所用”,这样可以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1.(2024·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说过:“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答案】例文:
形象之镜,映见真我
“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这句名言,如同一面深邃的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真实面貌。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个人的真实形象,并非仅凭外表的光鲜或言语的华丽所能堆砌,而是由其一贯的行为举止与内在品质共同铸就的丰碑。真正的好形象,源自不懈的自我修养与持之以恒的良好行为。
形象是行为与品质的交响。形象,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概念,它超越了简单的外貌与装扮,涵盖了人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思想深度等多个方面。正如一座建筑,其美不仅在于外观的华丽,更在于结构的稳固与设计的巧妙。同样,一个人的形象也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和谐统一的展现。善良、诚信、勤奋等美德,如同建筑的基石,稳固而坚实;而礼貌待人、勇于担当、持续学习等良好行为,则是构筑这座形象大厦的砖石,使其更加高大、辉煌。
不在场时的评价才是真实性的试金石。当人们不在场时,失去了直接控制与修饰自己的机会,那些刻意为之的表象便会褪去,留下的唯有平时积累的行为习惯与内在品质的自然流露。这种无意识的展现,往往最能触动人心,也最能揭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正如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时间的长河中,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尊敬与信赖的人,总是那些能够在无人监督时依然坚守原则、保持高尚品德的人。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塑造正面形象的钥匙。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塑造积极正面形象的关键。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比如,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待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对待困难的坚韧不拔,以及对待成功的谦逊低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最终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座高大的形象丰碑。正如那句老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行为,成就了不凡的形象。
以行为为笔,绘就真我风采。形象是人生的名片,它无声地诉说着我们的故事,传递着我们的价值。而这张名片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我们日常的行为举止与内在品质。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的行为成为最动人的语言,让我们的品质成为最亮丽的风景。如此,即使我们不在场时,也能留下令人敬佩与怀念的美好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作文题。
材料引用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话“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其中关键词“形象”不仅仅是指外表,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在他人眼中的印象或口碑。
深层含义指一个人的真实品质和行为才是塑造自己形象的关键因素,而非表面功夫或一时的表象。“不在房间”是一种比喻说法,意味着即使这个人不在场时的评价更能反映真实形象。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即一个人即使不在场,他的形象也会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进而影响他人对他的评价。
由此看出,材料意在表明个人的真实形象是由其一贯的行为和品质所决定的,而非表面的修饰或一时的表现。真正的形象是别人在你不在场时对你言行举止的综合评价。
写作时,首先简述贝索斯的名言并提出本文的主要观点,行为塑造真实形象。然后论述个人形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再探讨如何塑造和维护良好的个人形象,可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个人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强调通过日常行为来塑造积极正面形象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未来行为的期望。
立意:
1.行为塑造真实形象。
2.形象是灵魂的永恒印记。
3.言行一致,形象自成。
2.(2024·江苏扬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潦草小狗余华”源自网友把一只毛发潦草、神情慵懒的小狗和余华的照片叠加在了一起,大家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发型还是神态,二者都出奇一致。得知此事后,余华马上更改了发型,却发现“不是发型的问题,而是长得像”,于是便戏谑地认领了这一昵称。余华以松弛感,击中了年轻人的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潦草之中,尽显人生松弛之美
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中,一只毛发潦草、神情慵懒的小狗与作家余华的奇妙相遇,成为了一则引人深思的佳话。当网友将两者的照片叠加,竟发现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是发型还是神态,都如出一辙。面对这一戏谑,余华并未生气,反而以幽默的方式认领了这一称号——“潦草小狗余华”。这份松弛与坦然,无疑给喧嚣的网络世界注入了一股清流,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深度思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和压力所困扰,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而余华的松弛感,却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他告诉我们,人生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更不必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而不断苛求自己。真正的幸福,往往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潦草小狗与余华的相似之处,不仅仅在于外貌上的巧合,更在于他们共同的生活态度。小狗慵懒而自在,不受外界干扰,只享受自己的世界。余华亦是如此,他以文学为武器,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却从不被名利所累。他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而不是外在的荣耀和光环。
在这个时代,我们或许也应该学习这种松弛感。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不必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而不断奔波劳碌。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生活的美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无论是潦草的小狗还是平凡的日常生活,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和美好。当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这个世界时,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和温暖。
当然,松弛感并不意味着放弃追求和奋斗。相反,它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支撑。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而是要保持冷静和理智,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潦草小狗与余华的相遇,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我们学会用松弛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这样的人生,或许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网友将一只小狗的照片与作家余华的照片叠加,发现二者在发型和神态上惊人的相似,进而产生了一个网络热梗“潦草小狗余华”。余华本人得知后,虽然改变了发型,但意识到问题的核心在于“长得像”,并幽默地接受了这个昵称。可以看出,材料通过网络热点事件——“潦草小狗余华”的趣味现象,引出著名作家余华的幽默应对,进而探讨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心理与价值观。我们看到,得知自己被与一只小狗相提并论后,余华并没有生气或反感,而是选择了幽默的回应。这种自嘲和自我认知的态度,展现了余华作为作家的开放心态和幽默感。材料的关键在于“松弛感”一词,它不仅是余华对自我调侃的态度体现,也反映了年轻人对这种轻松、幽默、不刻意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的认同。由此看出,通过余华的幽默回应所体现的松弛感,材料启示我们面对生活时要有从容不迫、自我调侃的幽默感,当面对自我形象的误解或标签,以何种方式接受并与之和解,体现了个人对自我认同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写作时,先简析材料,余华通过积极回应网络上的热议,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幽默感和真实感,还有作家的亲和力和松弛感。然后提出中心论点,以幽默之名,接纳真实的自我。再展开论述,一是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开放,从容地应对各种情况。二是自我接纳在应对生活挑战中具有重要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展现真实自我。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在快节奏与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保持一种轻松幽默的心态,勇于接纳真实的自我,是赢得人心的关键。
立意:
1.面对外界评价,保持自我本真。
2.现实生活需要幽默感与松弛感。
3.公众眼中的“潦草”,心中的“松弛”。
4.以幽默之名,拥抱不完美的自我。
3.(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信息时代,数据深刻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数字强国……数据爆发式增长。
有人说,数据是透明可靠的滤镜,一切可以测量的都应该被测量;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数据之海:航标与暗礁
信息时代,数据如浩瀚的海洋,将我们裹挟其中。有人将数据比作透明可靠的滤镜,认为一切皆可量化;也有人认为数据并非万能,甚至可能成为误导的陷阱。在我看来,数据如同一片广阔的海洋,既有无限宝藏,也有潜在风险。我们要想在这片数据之海中扬帆远航,既需要借助数据的“航标”指引方向,也要警惕数据“暗礁”带来的风险。
不可否认,数据是洞察世界、认知规律的利器。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信息中提取价值,发现隐藏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预测未来。气象学家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可以预测台风路径,为沿海城市提供精准的防灾预警;医学研究者通过分析基因数据,可以探索癌症的致病机理,研发更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数据就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亮我们探索未知的道路。
同时,数据也是优化决策、提升效率的助手。在商业、管理、教育等各个领域,数据分析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和购买数据,精准推荐商品,提升销售额;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交通流量数据,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缓解交通拥堵;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数据就像一把精密的尺子,帮助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判断,找到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然而,数据并非完美无缺的“神谕”。过度依赖数据,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数据决定一切”的误区,忽视那些难以量化的因素,例如人的情感、价值观、创造力等等。仅仅依靠算法推荐的新闻,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信息茧房”,失去对多元化信息的接触;仅仅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其综合素质,显然是片面和狭隘的,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更需警惕的是,数据本身也可能成为误导我们、限制我们发展的“暗礁”。数据的获取、分析和解读都可能存在偏差,如果盲目相信数据,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一些社交平台利用用户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看似方便了用户,实则可能加剧用户的信息茧房效应,甚至被用于操纵舆论、传播虚假信息。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人信息被泄露、滥用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安全隐患。
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可能成为误导我们、限制我们发展的障碍。我们要想在数据时代乘风破浪,就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数据,既要善于利用数据的力量,也要警惕数据的陷阱。只有这样,才能让数据之海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宝库,而不是将我们吞噬的深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点明了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数据爆发式增长的现状,引出话题。材料中两种对数据的不同观点构成了矛盾冲突,是写作的关键。其中“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点明时代背景,强调数据的重要性。“数据”是核心词汇,需要对其价值和局限性进行辩证思考。“一切可以测量的都应该被测量”体现了对数据过度依赖的观点,需要辩证看待。“不尽如此”暗示了数据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在信息时代,数据如同双刃剑,既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透明滤镜”,也可能带来迷失方向的“数据迷雾”。我们应辩证看待数据,理性分析,趋利避害,才能让数据真正服务于人类,而非被数据所裹挟。
行文思路上,文章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和辩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数据在信息时代的两面性。文章开篇可以用“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数字强国”等概念引出数据的重要性,并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设置悬念,引出论题。接着,运用举例论证法,列举医疗、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数据应用案例,肯定数据在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然后,从数据收集、分析、解读三个环节分析数据可能存在的偏差和误导,并以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分析”文章为例,揭示盲目相信数据分析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数据并非万能。文章结尾可以将数据比喻成滤镜,通过“清晰”和“模糊”的对比,强调理性看待数据的重要性。并呼吁读者培养数据素养,使其成为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从而升华主题。
立意:
1.数据利弊兼具,善用其长,慎防其短。
2.信息洪流涌动,涵养数据慧眼,方能明辨是非。
3.数据非万能解,理性思考判断,方为立身之本。
4.(2024·内蒙古包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8月初的某天傍晚,西工大西门口。
一位妈妈问我“为国铸剑”的雕塑在学校什么地方。指着身边的儿子说孩子中考完了,她带到西安来转转,儿子执意要来西工大看看这个雕塑。我告诉她们,这个雕塑不在这个校区,在长安校区,坐公交要一小时,今天晚了,你们明早到西工大新校区去看吧。
你也应该有过想去看看某处景观的想法。请写一篇作文阐述想看它的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分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泰山一何高,而今我登峰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有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在东北角久久伫立,静静地诉说着中国民族千年的故事。这座丰碑,就是泰山,也是我最想去看的景观。
自古都云:“黄山归来不看岳。”诚然,黄山之奇,有一峰一姿,有一石一态,有一松一画,如此充满诗意,足以惊艳世界!与之相比,泰山的风景似乎略为逊色了吧!然而,泰山之美、泰山之吸引我,不仅仅在于它的巨石古松、云海烟霞、楼台碑刻,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杨辛先生在《泰山的美学考察》一文中所说:“泰山的美并不仅限于自然特征,还涉及人和自然的关系。泰山的美和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登泰山,小天下,高歌舍我其谁的少年壮志。
提及杜甫,或许首先浮现于人们脑海的一个字便是“苦”。是啊,他太苦了。繁华盛世时,因为当权奸相的一句“野无遗贤”,他的仕途便难见前路;风雨乱世中,他迫于金戈一次次流离奔波,衣食难安……尽管他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笔下的诗句越来越沉郁,我却始终不能忘怀那个曾经登顶泰山,豪情万丈高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青年杜甫。
少年风华如我,也当有当初他那般的意气昂扬、高远抱负。昔日,杜甫高呼“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今朝,我辈亦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豪情;昔日,杜甫期盼“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今朝,我立志为中华之复兴而刻苦读书。我想去看泰山,看的不仅仅是那一座座山、那一片片水,更是那个登顶泰山的自己。
登泰山,砥砺行,沉吟自强不息的奋进意志。
登顶泰山之路并不轻松,蜿蜒曲折、台阶无尽;但登上岱顶看到红霞朝日的那一刻,便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其实,我们的人生之路也就像这艰难而历险的攀登过程一样,虽历尽坎坷,却始终追求进步和光明。
所以,泰山给予我们的,更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生命力。人生如山路,蜿蜒曲折,那就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不辍;人生如山路,山路艰险,那就做好准备,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当我们克服一切困难,以超脱的心境在泰山的怀抱中攀登的时候;当我们拾级而上,到达岱顶欣赏人间无边景色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也更加昂扬和激越。
我想去泰山,去看那聚自然之精华的泰山,去看那显造化之神力的泰山,去看那续古今之文脉的泰山,去看那历万古而弥新的泰山。更重要的,是想去看看那个志存高远、无畏前行的攀登的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体材料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名胜、文化名人,甚至课文作者、读过的文章的认知、理解的转化能力。为此,试题材料举了一个例子,中考完的孩子,对于“为国铸剑”的雕塑有所了解,心生向往,因此当妈妈带他来西安旅游时,他执意要到西工大看看这个雕塑。位于西工大新校区何尊广场的“为国铸剑”雕塑造型是一个人俯首横托宝剑,意为扎根祖国西部,对祖国忠诚,永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贡献。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勇敢无畏的战士和保卫国家的英雄而建立的。它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团结,激励人们坚守信仰和价值观,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而奋斗。所以,雕像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国家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所以,对于试题中“你也应该有过想去看看某处景观的想法”,考生要注意,不能仅仅着眼于景观本身,描写景观给人的生理感受,而要抓住某处景观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价值。所以,不见得非得要去过某处景观才能写好。比如,没去过“杜甫草堂”,只要对老杜有理解,自然可以阐述清楚理由。对孔子有理解,可以写为什么想去孔庙;理解了太史公“天地苍茫一根骨”,可以写为什么想去司马祠;理解了泰山文化,可以写为什么想岱宗;对战争有认识,可以写为什么想去参观奥斯维辛,尽管那里没有什么新闻;热爱书法,对书法有认识,可以写为什么想去碑林(或兰亭);对读过的散文《总想为你唱支歌》有理解,可以写为什么想走一遭大西北……
立意:
1.游历水乡,体会天地之大美。
2.华山峭壁最美的青松,展现顽强不屈的精神。
3.观山水田野,追隐士情怀。
5.(2024·广西柳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决策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更容易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网络时代的决策迷思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决策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更容易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同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图书馆,只需轻点鼠标,无数的知识和观点便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全球的新闻动态,可以在线学习到各种专业知识,可以轻松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一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相信,在这个时代,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当我们沉浸在网络的海洋中,浏览着一条又一条的信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清晰地辨别出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哪些是虚假的、误导性的信息呢?当我们面对着无数的观点和意见,我们是否真的能够保持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影响,做出自己独立的决策呢?
我想,这并非易事。网络上的信息繁杂而庞大,要想在其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然而,这恰恰是我们很多人所缺乏的。我们往往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容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从而无法做出真正科学、合理的决策。
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他在网络上看到一种说法,认为投资某个股票一定会赚钱。他没有任何的投资经验,也没有对那个股票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信息,就盲目地投资了。结果,那个股票很快就下跌了,他损失惨重。这就是盲目相信网络信息的后果。
网络信息的泛滥,让我们的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我们无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预测信息的传播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地对待网络信息,不能轻易地被信息所左右,更不能盲目地相信网络上的各种说法。
我们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有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需要有抵御外部压力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的海洋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做出真正科学、合理的决策。
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更容易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相反,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地对待网络信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做出正确的决策。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强调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而同时,当我们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时,我们产生的观念与做出的选择,也就无法避免不被这些信息影响。由此,第二句承接第一句,提出思考,被各种信息裹挟、影响而做出决策,是否意味着我们做出选择越来越容易,这些决策是否就一定科学、合理呢?
从表面上看,互联网提供了几乎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知识和数据,理论上这应该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简单。信息的丰富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个挑战。此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也常常受到质疑,这可能会误导决策者,导致决策失误。但不管怎么说,人工智能时代,决策的难易与正确与否,并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手段或信息推送,毕竟提供信息、筛选信息只是丰富选择的客观条件,真正的选择与决策是要在真正了解自己的禀赋、兴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决定一切的是主体是否真正的认识自己、是否善于妙用技术、是否能够兼顾情理做出判断和决策。
这是一道思辨性作文题,考生要对材料的观点进行辩证思考,既可以选择同意材料的观点,即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突破自身局限,越来越容易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也可以反对材料的观点,即被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裹挟,我们可能会被误导做出错误决策,或者信息量太大、选择太多,反而因犹疑不决错失决策良机。也可以一分为二,辩证看待。明确态度后,则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选角度探讨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海量信息,做出科学合理决策。如可从管理信息的角度,探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管理信息,避免过载,从而提高决策质量;可以从筛选信息的角度,分析在众多信息中如何进行有效筛选和评估,以及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对决策的重要性;或者,也可以讨论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可能削弱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强调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的重要性。
立意:
1.人工智能并不能克服信息过载带来的决策干扰。
2.减少人工智能依赖,强化决策自主。
3.借助人工智能深度思考,降低决策难度。
命题趋势
真题详解
知识速查清单
精选好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模块八 写作】
考点4 富有创意
“有创意”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个指标,考生在打磨自己的高考作文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去打磨这个品格,并且使这个品格尽可能地在文章中凸显出来,只有这样,你的考试作文才能在“有创意”这个点上得分。
另外文章的创意在语言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任何文学样式都是运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运用好,才能赋予文章以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语言是否有文采是能否吸引阅卷老师的第一要素。作文“发展等级”一项中明确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做到: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2024·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步骤】
第一步:依据材料整体分析文本内容。
我们从试题所给材料入手,从材料中整理概括出主要内容。
第二步:深入内容,构思创意角度
依据文本内容,系统构建观点、语言、结构、句式等创意内容。
第三步:通篇分析,梳理创新信息。
通篇分析,对文本创新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保证文本兼具创意性与理论深度。
【参考答案】
例文:
肩负人生使命 抵达未知之境
上古神话里,炎黄子孙渴望御龙乘鹤、摘星揽月,对灿烂星河充满向往;当代太空之旅中,航天英雄冲破云霄,直上九天,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深空。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上下求索,抵达一个个未知之境,吾辈青年也应追风赶浪,探索不息,不断抵达生命的未知之境。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人生使命在于永葆好奇心,永葆求知欲,探查未知之境的秘密。
天马行空的好奇心,是通向未知之境的灯塔。面对浩瀚无边的宇宙,先民们早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萌发出探索宇宙的念头,浩如烟海的神话故事中更是不乏“嫦娥奔月”般唯美的遐想。人类迈向星空的脚步更是不曾停歇,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到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再到“中国天眼”的诞生,我们在好奇心灯塔的指引下,一次又一次地探索更辽阔的世界。探索的乐趣与未知的诱惑,给予了人类不竭的动力,让我们一步步接近科学和宇宙的奥义,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人生使命在于脚踏实地,不懈拼搏,让遥不可及的未来变成踏踏实实的已来。
想要抵达远方之境,必须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走过千山万水,还要跋山涉水;跨过雄关险隘,还要闯关夺隘。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才终于圆梦禾下乘凉;如樊锦诗,扎根大漠,梦爱遗迹,才取得数字敦煌的举世瞩目;如张桂梅半生奔波,半生坚守,才实现让贫困女孩走出大山的梦想。“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孰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说如是。抵达远方不是挂在嘴边,喊喊口号,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要把它转化为内生动力和实际行动,日日夜夜的奋斗、持续不断的探索,才能一步一步抵达未知之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使命在于不满当下,探索不止,奔赴下一个大海星辰。
抵达之境是上一次探索的终点,也是下一次探索的起点,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对生命进行追问与探索,这种前赴后继的研究与追寻带领我们从这个已知之境奔赴向下一个未知之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航天时代,从活字印刷术的派生到如今快速便捷的互联网,从物种起源到克隆技术的发展,从扫地机器人到ChatGPT ……踔厉向前,笃行不怠,才能看得见一路的彧彧花繁,才能抵达下一个未知的美好之境。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让好奇之心点燃求知的热情,让探索的足迹化合成创造的交响乐,让永不停歇的脚步带领我们抵达一个又一个充满吸引的未知之境……
【真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关联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以材料三为主,兼及材料二,并以“太空之旅”一词照应材料一,展现出人类的月球探索历程。
作文材料最后一句“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将伟大的人类探索之旅拉回到考生的现实生活场景,其中的关键短语是“抵达未知之境”,既包含了“抵达未知之境”之前的探索进程,充满艰辛,饱含期待;也蕴含着“抵达未知之境”之后永不止步的愿望,充满信心,渴望再度踏上征程。考生立意作文,不能止步于对“航天精神”的讴歌,而要回到“我们每个人”这一语境,使“抵达未知之境”的太空之旅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之间构成一种新的观照维度。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新的人生起点的憧憬与期盼,都是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的着力点。
材料中的“未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未知”背后的“不确定性”,让探索变得迷人,而好奇心在驱遣我们去想象,推动我们去思考,由此考生可以生发出深邃的议论与独到的观点。可以围绕“探索未知”、“勇于挑战”和“不断成长”等主题展开,探讨个体在面对未知时应有的态度、行动和收获。
如果能以日常学习生活的成长进步为切入点,写出生动形象、感情真挚的记叙文,写出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探究精神”,都是符合作文命题指向的。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探索未知之境,收获生命厚重。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需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勇敢迈出第一步;二、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奋斗,一步一步向未知靠近;三、需要有永不满足的心态,向下一个未知之境进发。最后总结观点,生命因探索而变得厚重,我们只有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抵达更远的地方。
立意:
1.探索未知之境,成就无限可能。
2.我以探索之心,追逐未知之境。
3.勇于挑战,不断成长,抵达未知。
4.始于好奇,续于探索,成于新境。
【解题技巧】
如何做到文章有创意
一、观点新颖
让自己的观点超越前人或异于众人可使用“翻案法”。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
《汴河怀古》,诗中“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把一个罪人说成了圣人。这是何等的一语惊人!这就是翻案法。
如何翻案呢?这需要创作者能够见多识广。例如,“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胜败乃兵家常事,卷土重来那也不是不可能的,杜牧可谓见多识广。前诗中的皮日休处于晚唐时期,那社会现实恐怕也接近隋末了,国家没有修河、挖渠却也走向灭亡。看来问题根源也许不在这条河上,前人未免偏见。
一个人见多识广,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就会不一样。同样是评价项羽,杜牧认为他可以“卷土重来”,
王安石认为他“一败难回”,李清照则至今思慕他那“不肯过江东”。这都是因为个人身世阅历不同,思想性情各异所致。
还有一点是可贵的,这些伟大的诗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怕袒露自己的真性情,而个性化
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二、材料新鲜
关于作文选材,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就地取材”。中小学课本中的所有成就都是“名人制造”,大家学习知识的时候关注一下这些制造者或发明家的人生经历即可。
记叙类的文章选材多来自切身生活,建议大家多观察生活细节。妈妈的手不都是粗糙的,爸爸的肩膀
也不都是宽阔的。公交车上让座的人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做法也会不相同,青年人上班时睡眼惺忪但是动作麻利,中年人下班时身心疲惫但态度温和。细心人是能够发现生活的不同寻常的。
总而言之,随手的新材料应该多方摄取,现成的旧材料可以故事新编,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和进取心,
我们广泛搜集并谨慎使用,总能写出一篇可读、耐读的好文章出来。
三、结构新奇
新奇的作文结构恐怕同学们未必敢使用,大家生怕不合老师胃口而被“等外伺候”,这其实大可不必,
像书信体、寓言体、实验报告、新闻采访等形式都是我们很熟悉的结构样式,大家不妨拿来一用,只要了解其文体特征就可以。比如:书信适合抒情,寓言适合讲理,实验报告有真实感,新闻采访有时效性。
新奇的作文结构可以吸引阅读,辅以真挚的作品内容,文章可以做到文质兼美。同学们要勇于尝试,
不要因噎废食,从而抹杀了自己的创造力。
四、语言清新
(一)用词贴切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的意思恰
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力求做到“一字入文,九牛不拔”。 用词贴切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锤炼词语,精选哪些准确、具体、生动、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词语。
2009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中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唉,没办法,现在走在路上的小青年都一个打扮,你这样的“惊历”我深有同感。现代人都爱追求时
尚,看到哪个明星穿了碎花短裙、牛仔短裙、热裤,走在路上个个都打扮得跟拍偶像剧似的,我被雷到了。
另外,前些日子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余波不平,又引起了一股“门热”,不管是娱乐圈的“魔术门”还是政治领域的“贪污门”,都产生了“蝴蝶效应”,除此之外,似乎给明星的粉丝团命名也成了大家的热门,比如李宇春的玉米们,张峻宁的柠檬们,韩庚的庚窝们等等,不胜枚举啊……
这一段,亦庄亦谐,新词迭出,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得益于文章准确而新奇的语言,本段词语形
象准确贴切,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勇气。
(二)句式灵活
汉语句式多样,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
便于抒情;设问、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对偶句铿锵凝炼;重复句余韵悠然。一篇文章倘若句式单调,即使内容再好,也会呆板单调。文章中如果能够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1、长句短句结合
一般地说,长句结构复杂,层次较多,表意严谨,精确细致,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短句的
特点是简洁、明快、灵活,易懂。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便于抒情,使文章显示出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美。
例如 2009 年湖北高考佳作《站在她的门口》中有这样一段: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蹙,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这一段用情感化的语言议论、抒情,长短句交错。如“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
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连用短句,
形式整齐而有气势,而长句的运用又使哲思蕴含其中,长短结合使文章句句铿锵,韵味十足。
2、整句散句错落
一篇文章中,全用整句便会呆板;全用散句,就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
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和节奏感。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朗朗上口。
2009 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中有这样精彩的文段: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常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
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目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
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目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这两段极具文采,句式整散结合,具有抑扬顿挫之美,使得文章气韵律动,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此外,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变式句突破了句式常规,往往以新颖、特别
的“面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考作文中也可借鉴采用诗歌创作中 “重章叠句”的手法,以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节奏和抒彩,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充满灵性,气韵流畅,形象鲜明,精彩纷呈。
1、妙用排比,增强文章艺术感染力
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用于议论则条分缕析,阐述透彻;用于叙事,则层次清楚,语意畅达;用于描写,
则深刻细腻、形象生动;用于抒情,则淋漓尽致,一泻无余。
例如 2009 年江苏优秀作文《品味时尚》这样写道:
当人们以车代步,进入了电动马达四轮的新纪元,似乎很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感
受城市霓虹下最温存的拥揽。似乎没有人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实。
当人们用电邮、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似乎人们丢失了驿寄梅
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离般的重量。
当人们开始流行在饭店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喧闹的酒店大厅时,人们似乎没有发现少了一份紧密,
少了一份拥挤的温馨。没有了忙忙碌碌的筹备,便少了互相帮上一手的暖暖之语。没有了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便听了过年的“滋味”。只是吃顿饭,那还何需在外远游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吗?
这几段前后呼应,整齐圆合,以“当”字一气贯注,把现代时尚与经典传统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凸现出
来,流露出时尚所取代的深深叹惋与感伤,突显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很抢眼。
2、善用比喻,使语言鲜明、生动、形象
比喻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手段。能化无形为有形,突出形象美;能
化有形为无形,突出朦胧美;多喻还能突出动态美。
2009 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绿叶 情意》这样回忆爷爷:“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作者把爷爷比喻为绿叶,描摹了爷爷“飘荡”、“凋零”和“归根”的人生历程,多么生动、多么形象。
3、多用引用化用,使语言典雅、凝练、隽永
2009 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和谐的统一》显得富有文采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因为有多处引用和化用: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
作者借大量的名句名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引用化用,缀合成文,展现了一个高中生驾驭
素材和运用的语言不俗功力。文中一些化用的句子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
4、运用拟人,使语言清新、活泼、灵动
运用拟人,不仅使描写的事物富有情趣,奇异可爱;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给人丰富的想
象空间。如 2007 年高考山东卷中一考生作文《令人陶醉的王朝》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娓娓道来:“我的脚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谁的眼泪这样甘之如泉?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如盛绚的过往,一个泱泱大气的传说!”
此外,运用仿拟使语言、活泼、灵动;对偶能使文章形式整齐,结构严密,文字精炼,音律和谐;反
复具有突出思想、抒发感情,增强语势贯通脉络的作用;设问和反问能加强语势,如能恰当运用,能给文章增辉。
(四)文句有表现力
文句有表现力是指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蕴含深邃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让读者有咀嚼、
回味的余地,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1、要用好动词、量词和叠词,增强语言表现力
动词运用得好,能表现动态,凸现形态,传递情感;巧用量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准确,还能使语句
形象生动;叠词的运用能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极尽绘情状物之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比如 2009 年湖南满分作文《踮起脚尖》这样写送别妈妈的场景:很远了,马上就要转弯了,我踮着脚尖,趴在窗户上,看到妈妈也踮着脚尖探着身子和我挥手……
这一段一系列动词贴切生动地运用,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性,朴实无华地表达了最真实的情感,给读者
留下深深记忆,真是爱意浓浓!期盼深深!。
又如 2007 山东满分作文《春来草青,淡泊人生》有这样一段量词的妙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一枝红杏,一缕春风,一池绿波,展现着春天的奔放;一声猿啼,一行雁阵,延续着秋天的忧郁;一茎孤根,一脉清香,冬天的坚定在绽放,万千风物总关情。大自然的淡泊情趣,给予我们的人生无限美好,远离浮华,远离喧嚣,淡泊宁静,畅快自然。
2、寓理于形,使哲理的内核加上诗意的滋养
干干巴巴地说理,肯定不能打动人。可用形象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递一种悠远的意境,使哲理也有
韵味。如 2008 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春来草自青》这样诉说一个人生哲理:寻寻觅觅,万里江河,春色满园。野火不尽,春分又起,玉门关外,刘、项英雄气概响彻云际。无关胜负成败,青青草色已然赋翠中原,休养生息,盛世繁花拂面翠翠湖岸,春泥护花,风住沉香,英雄与此永恒天地。
又如 2009 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见证》这样形象的诠释“见证”:见证,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旷世之作;见证,是曹雪芹笔下的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见证,是鲁迅笔下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
3、以瑰丽的语言渲染意境,使文章语言意蕴丰富
写作不能把意思都浮在语言的表面,应该含而不露,曲而不直,留有想像口味的空间。如写出心灵体
会,溶入人文色彩,会深深打动读者。如 2009 年浙江优秀作文《感念我的中国色》开头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意境:
我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俯瞰脚下的一切。
残阳将我的周身洒成一片金黄,金黄的晖光从我的手臂滑落下来,落入这一片土地上,我的高原色,
我的中国色。我与高原一样,拥有同一种颜色。
豪迈的西北风飒然而至,我的衣襟和裤脚唱着低哑粗犷的古歌。寂静,周围竟然没有一只飞鸟,没有
一丛绿草,唯有我和高原,享受着歌声中与初民时代无缝无隙的交合,渺小而宏伟,虚幻又真实。
这三段用词极有表现力,用“残阳”“金黄”“高原色”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冲沟纵横”“褶皱斑驳”“低哑粗犷”“寂静”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化的词语描写场面,渲染出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感。
4、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
诗情画意的语言是美,朴实、自然简洁的语言也是一种美。文章写得朴实、自然,没有刀斧之痕,能
显出作者的艺术造诣。语言是心灵的使者,感人的心灵必然产生感人的语言。考场上写作时,我们一定要自然流露真实的感情,以鲜活的个性摒弃华丽的空洞,复归朴素的真实;在朴素的叙述中富含丰厚的生活底蕴和文化底蕴。
【例文评析】
范例一:
见 证
一如古老江南水乡的婉转与温柔,一横一捺撷来西湖镜底的青荇;一如悠远江北野原的狂放与豁达,
一起一落点出高空飞云中的长鸿。(用两个气势充足的排偶句,增强了文采,突显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很抢眼)它,就是古老中国的文字,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却又曲折的历史。(本段用形象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递一种悠远的意境,使哲理也有韵味。开头点题,引人入胜)
那是熠熠生辉的甲骨文,光映着黄帝陵中的古柏,见证了始于五千年前的炎黄盛世,那是泛着青光,
透射遥远星空的金文,千字旋转围成司母戊鼎的威严,见证着青铜时代的光华。那是蜿蜒千里,穿越茫茫大漠的丝路,载着的是回机文的深奥与灵性,见证了那段繁华太平;那是流光溢彩的青花瓷,刻着的是篆文的雄浑与厚重,见证了古老瓷园的智慧与勤劳。(“熠熠生辉”“光映”“旋转”“光华”“深奥与灵性”“雄浑与厚重”“智慧与勤劳”等词语准确而新奇,极具表现力,让人眼前一亮,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无论在何处,汉字载着的都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见证了千年古国的文明。(联想丰富,拓展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化内涵)
仍记竹简汗迹斑斑,墨染在何处,何处便氤氲着不变的气息,一曲无韵离骚,流传千古,它见证了文
学的奥妙。二十四史交相辉映,一个个方块字契合完美地见证了历史的悠久,一步一个字一段历史一首诗,在浩浩长河中卷起古老厚重的气息,在这气息中却也夹杂着血色的浪花。(本段长短句交错,韵味十足。连用短句,形式整齐而有气势。而长句的运用又使哲思蕴含其中)
不忘旅顺的海水泛滥着血与泪,不忘台湾这一串珍珠惨落敌手,不忘圆明园上空仍回荡着炮火之声,
不忘南京那块碑上沾满多少人的泪与痛,不忘那段屈辱历史的伤痕、文字,一一记录。(善用各科教科书素材,课本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不会束之高阁,这是见证,见证的每个字都是那样深,每一个字都是不能被抹去的,见证,见证了中华民族曾经的曲折。(这一段用情感化的语言议论、抒情,文句意蕴丰富,情感真挚)(作者视野开阔,文章所用材料极具文化内涵,作者信手拈来连缀成文,使文章内容充实)但曲折只是暂时。文字,古老的精灵,骨子里的坚强与不屈,它始终在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时时不忘点题)
看今朝,伴着东方红的雄鸡啼叫,三十年改革开放史,让中国挺直脊梁,我们不怕那冰天雪地的春天,
不怕那汶川的动地摇天,一切的坚强都将被文字记载,刻入史册,辉映古今。
如中国人民一样的中国文字,见证了遥远的文明,见证了近代的屈辱,又最终站立起来挥去血泪,屹
立在世界东端,见证了这些骄傲的时代。(整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和节奏感。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直在见证,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收放自如)(结题的话,
一语出而境界全出)
简评:
此文于众多的优秀作文中一枝独秀,夺人眼目,除了角度独特、思想深刻因素外,还靠的是华美的语
言。她语言典雅优美,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意蕴丰富,不论是措辞的洗练考究,比喻修辞的巧置,还是句式的交错使用,思想的深刻独特,都显示了作者比较娴熟的写作功夫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文章铺采摛文,摇曳多姿,文采飞扬,让人如何不喜爱?
范例二:
见 证
当我坐在清凉的教室认真答试卷时,父亲正在烈日(“清凉”与“烈日”对比,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疼惜与感激)下收麦,谨记此文,让它化成一片树荫,环绕在父亲头上,表达女儿的疼惜与感激。(真挚情感的自然流淌,连苍天大地都在倾听!)
金澄澄的麦田见证了你的辛勤,灰白的头发见证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见证了你的努力。(这三句,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更为重要的是起到了“引题”作用,引起下文)父亲,你一切的一切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平凡中的伟大”,评价中肯)
伤痕见证你的坚强。永远忘不了你跪拜邻居请罪时的那一幕。这是你的伤痕,我们都知道。母亲的疯
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邻居;人家吵着上吊自杀,我们急得不知所措,你沉默许久后带我上邻居家磕头道歉。我愣了,一个经常教育我‘人穷志不短;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父亲竟然做了这个决定,但我服从了。当我们给人家跪下时(这一跪,意义非凡,义薄云天!),全屋子的人震惊了,而我的心在滴血流泪,我看到七尺男儿沉下的头,我听到那微微的一声叹息(这一声叹息,几多苦痛,几多无奈,几多坚韧)。但我更看到你的大义,我的坚强。(在见证中小作者变得坚强,这是秉承,这是成长)
泪水见证了你的温柔。从未见过你的泪水,你的脸上只有坚毅、严肃和岁月折磨的刮痕。(这张脸让人想起油画“父亲”)那次见了你的泪水,大而晶莹(大爱澄清了浊泪,变得晶莹)。我们送母亲去住院,条件差、秩序乱的医院让母亲暴躁。我一边拉着母亲的手,一边疼惜地流泪(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终于护士带走你我之间的母亲,我看见你拉着母亲的手挣扎(用语朴实,却写尽了父亲的痛苦和爱怜)了一下,眼里全是不舍、担心。终于在大门关闭的那一刻,我看见有泪水从你的眼眶流出,大而晶莹,折射着温柔、不舍的情感。(相信每一位善良的读者都会热泪盈眶.读此片段不流泪着,必不孝!必不慈!必不义!)
沉默见证你的孝义。母亲的疯病让爷爷奶奶对我们不满,面对脾气暴躁的爷爷你低下了头。他又在训
斥你,训斥你不听他的话,没有跟母亲离婚(爷爷和奶奶的言行是人之常情,更衬托了父亲“平凡中的伟大”),你每次都用沉默来回答爷爷的训斥。那次爷爷在村里闯了祸,叔叔大伯都在指责他,逃避责任;你仍旧沉默,沉默(三个“沉默”写出了父亲的性格和情操)地借了钱给爷爷弥补了过失。我看到了爷爷看你的背影的那份歉意、爱怜,我看到爷爷眼神中的感动,我看到了爷爷也开始照顾母亲,我看到你用孝义填满了一个家庭幸福的空位。(是父亲挽救了一个大家庭!)
父亲,岁月见证了你的坚强、温柔、孝义,岁月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这一句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又一次点题,是对父亲的反复歌咏)麦子熟了,见证了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考的捷报就要来了,见证了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最后一句不是喊口号,是自信的憧憬,给了我们许多安慰、温暖和感动。让我们真诚祝愿:父亲一生平安!母亲身体健康!女儿心想事成!)
简评:
这一篇作文,字字情,声声泪,真是一篇感情真挚,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读来令人感叹嘘唏,热泪盈眶。在语言上,此文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真可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本文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坚强、温柔、孝义、平凡与伟大,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女儿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作文创新做法】
主要表现为开仔细分析近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有创新”正是这些作文脱颖而出的法宝之一。这些法宝看似寻常,要想真正掌握却非易事。下面几种做法是笔者总结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有创新”的经验:
揣摩透一点,立意出新。千古文章意为先,决定文章优劣的往往是立意。因此,对文章立意的思考越深入、越深刻就越好,这是避免人云亦云的有效方法。让文章立意出新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新翻杨柳枝,反弹琵琶。多数考生高考作文寻求四平八稳,以确保基本分数,因而常正面立意;而高考作文窜出的“黑马”常常“不按套路出牌”,表现在立意上就是“反弹琵琶”。二是别出心裁,自成一格。独特的感受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我们平常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广泛占有各种资料并进行整合,再加上独立而深入思考的结果。
选择细一点,材料出新。对考生而言,立意出新很不容易,而且有些观点,如“感恩”“仁爱”之类就没法翻新。因此,有时候,只要材料新颖,有新的故事、新的人物、新的景象,也一样能打动人,给人新的启发。
思考深一点,形式出新。有个性的文章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创意的、在视觉上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形式上的个性最容易出彩,不少成功的作文,虽然立意、材料都不算新,但由于在文体、结构、语言或标题等方面有创意,依然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想象奇一点,表达出新。写作的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因为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生命体验的直接流露。好的文章内容只有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个性化的语言经常体现在敢于突破、彰显自我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作文中应该尽量将自己的个性展示出来,而不应该模仿范文,人云亦云。我们应该敢想敢说,亮出自己的精彩,有个性地表达。如可以临时使用“非主流、非常用”的词语或句子,像“站在城市的邮筒旁,我们不知道将自己的孤单寄往何处”“筷子在手,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可以使用“非常比喻”,这种喻体与本体之间跨度较大、关系很远的两种事物之间的比喻,能产生新奇的效果;还可以化用名句,巧妙改造,“为我所用”,这样可以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1.(2024·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说过:“你的形象就是你不在房间时,人们对你的评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2.(2024·江苏扬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潦草小狗余华”源自网友把一只毛发潦草、神情慵懒的小狗和余华的照片叠加在了一起,大家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发型还是神态,二者都出奇一致。得知此事后,余华马上更改了发型,却发现“不是发型的问题,而是长得像”,于是便戏谑地认领了这一昵称。余华以松弛感,击中了年轻人的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信息时代,数据深刻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数字强国……数据爆发式增长。
有人说,数据是透明可靠的滤镜,一切可以测量的都应该被测量;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2024·内蒙古包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8月初的某天傍晚,西工大西门口。
一位妈妈问我“为国铸剑”的雕塑在学校什么地方。指着身边的儿子说孩子中考完了,她带到西安来转转,儿子执意要来西工大看看这个雕塑。我告诉她们,这个雕塑不在这个校区,在长安校区,坐公交要一小时,今天晚了,你们明早到西工大新校区去看吧。
你也应该有过想去看看某处景观的想法。请写一篇作文阐述想看它的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分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5.(2024·广西柳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决策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更容易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趋势
真题详解
知识速查清单
精选好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