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024年7月30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莎头组合”王楚钦、孙颖莎4:2击败朝鲜组合,为中国队再添一金。这枚金牌也是国乒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
回首在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错失奥运会史上首枚乒乓球混双金牌。夺回奥运会乒乓球混双金牌,成为了中国乒乓球队在整个巴黎奥运会备战周期的重要任务。王楚钦和孙颖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这枚金牌,他们平时把更多时间用于混双训练,早上六点开始,晚上十点结束,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持续了整整两年。
沙头夺冠,圆梦巴黎
新课导入:
思考: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2 在社会中成长
1.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学生亲社会的意识。
3.法治观念: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5.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什么是社会化?
2.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是什么?
4.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重要性是什么?
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这个实验说明了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但还不具备人的品质。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完成了人的社会化。
探究: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丹尼士曾经做了一项惨无人道的实验。他从孤儿院挑选了一批新生婴儿把他们放在暗室中生活,只给他们吃住,让他们与世隔绝。这些婴儿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完全一样,慢慢地机能逐渐退化,最后变得越来越痴呆。这些婴儿长到一定年龄后,再把他们释放出来,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虽然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始终都没能恢复人的基本特征,变得终生痴呆,只有个别人学会了吃饭、穿衣等简单的生活能力。
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1.什么是社会化?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父母的抚育
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
社会的关爱
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途 径
表 现
合格的社会成员(结果)
父母的抚育
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
社会的关爱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A.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
B.表现: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C.结果: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
探究分享: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习探究新知学习
娱乐
我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知识小结
笔记区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2.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随着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人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王健和周杰都是湖南永州道县人,两人同为2020年9月入伍,是北京卫戍区某团战士,而王健曾在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学习,是部队里的卫生员。两人都被评为年度“四有”优秀士兵,并分别获得过一次嘉奖。
王健说:“我入伍前是白衣天使,入伍后是白衣战士,今天我虽然退伍了,但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责任!”
57秒,狂奔11节车厢,救过来了
含义: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会谦让
学会分享
帮助他人
关心社会发展
表现:?
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分享与交流
志愿服务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植树、研学旅行...)
捐款
主动让座
我们可以参加哪些亲社会行为?
义务植树、献血
宣传环保、交通知识、防火知识;
打扫社区卫生,
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
公交车上给孕妇、老人让座
看望敬老院的老人;
帮助维护交通秩序;
………
4.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原因】
中国的“看客文化”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着,外国也有“看客”,但是,却远远没有中国的这么严重、这么普遍。中国的“看客文化”的形成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有关,也与“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有关。即围观,俗称凑热闹、看稀奇。
爱心捐款
无偿献血
社会实践
关注时政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678家各类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他还努力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尤其是涉及农民工利益的农民工与用工方的纠纷,他总是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勇于维权。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6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使他赢得了广大服务对象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称赞,被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4.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意义】
“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要性】
全国优秀教师——刘秀祥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那个先到来,生活总是会给人出各种各样的难题。刘秀祥,出生在一 个贫苦家庭,一家五口人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但是即使这样-家人在一 起也是其乐融融的,然而现实却无情的将这些打破了。因为父亲的突然高世,家里变得更加困难,母亲也因此疯了,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也再也没有回来,最小的儿子一人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责任,到哪里上学就把自己的母亲背到哪里,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位孝子最终如愿的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放弃高新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带着母亲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助力千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教学之余,他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2000多场,听众上千万人,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子4800多人。他先后荣获过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县级骨干教师、省级德育讲师、高考教学质量特殊贡献奖等荣誉,曾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原因
意义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必要性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4.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交通小卫士
敬老献爱心
城市清洁工
植下一片绿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梦天舱全景相机A和B解锁及抬升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从神舟七号时舱内配合到此次出舱活动,用15年的执着坚守圆了“太空漫步”的梦想;航天员朱杨柱成为我国首个出舱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015年令众人瞩目的北大才子吴谢宇亲手用杠铃砸死了自己的母亲,为了防止尸体迅速腐烂发出尸臭,吴谢宇用塑料膜和活性炭把母亲包裹了整整75层,他把母亲塞在床下。之后还用母亲的手机以要陪儿子出国留学为借口,总共借了近144万元。2024年1月31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吴谢宇执行了死刑。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01
02
03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 ,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为他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现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 爱因斯坦
教师寄语
在社会中成长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堂小结:
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
4.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为什么)
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如何做)
1.什么是社会化?
2.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1.2024年春运期间,各级团组织共动员26万余名青年志愿者上岗服务,志愿服务总时长633万余小时。志愿者围绕引导咨询、票务协助、文明乘车和关心关爱老幼病残孕等群体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志愿者的行为表明( )
①要在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获得回报
③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参与志愿服务就是为了获得赞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说:“辛勤劳苦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②积极融入并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依法行使劳动权利,积极履行劳动义务
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依靠劳动创造辉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逢节假日,就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选择外出研学,通过科技类、文化类、艺术类等研学活动,带着好奇心和发现的眼睛探知世间美好。下面对研学旅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关注、了解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B.能快速解决学生所有的学习困惑
C.能增长见识,在社会中滋养精神
D.有利于塑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B
课堂练习
4.近年来,在开展“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环保城市创建活动”中,许多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小卫士”“文明交通劝导岗”“我为创卫做贡献”等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中小学生参加这些社会公益活动( )
①是亲社会行为,是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表现
②是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自觉履行公民监督义务的表现
③投身社会实践,是践行社会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④承担责任、奉献社会,能使生命价值得到提升,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