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从群文到名著:读出“小人物”的力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群文阅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设计 从群文到名著:读出“小人物”的力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群文阅读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 从群文到名著:读出“小人物”的力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群文阅读
一、群文“人力车夫”的组建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包括《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四篇课文,其中三篇为讲读课,一篇为自读课(《台阶》)。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是《骆驼祥子》。
教学中,当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人物”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人力三轮车夫、出租车司机、路边摊贩等,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这些。但是,他们对这些行业接触不深,了解得不多,往往只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不知道他们的经历、思想、情感,长此以往,这将不利于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分析生活,不利于提高认识和分析水平。鉴于本单元《老王》这篇课文写了三轮车夫这一“小人物”,因此,我们就以学生熟悉的“人力车夫”组文教学。
群文建构中,我们选择了杨绛的《老王》、鲁迅的《一件小事》、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和《骆驼祥子》,这几篇文章都是经典,尤其名著《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中写“人力三轮车夫”的经典小说,这使我们这一“群文”具有经典性,联结了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的中国,更联系了当下生活,学生是十分感兴趣的。
二、教学设计
01
结构设计
在“人力车夫”群文教学中,“1+X+1”群文结构中的几个内容要素这样定位:《老王》是第一个“1”,鲁迅的《一件小事》和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是“X”,本单元的名著阅读《骆驼祥子》是后一个“1”。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车夫”群文阅读教学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从多文本阅读拓展到了整本书名著阅读。
02
学习目标
1. 学习小人物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品格,落实学科立德树人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的要求;
2. 了解以“人力车夫”为代表的底层民众的工作、生活、思想、精神,了解社会,丰富学生的个体认识和人生体验;
3. 巩固、提升多文本学习的能力和技术要求;
4.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整合的能力、探究疑难的能力;
5. 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引导、指导阅读,完成名著导与读。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小人物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品格,落实学科立德树人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的要求;
2. 了解以“人力车夫”为代表的底层民众的工作、生活、思想、精神,了解社会,丰富学生的个体认识和人生体验;
3. 巩固、提升多文本学习的能力和技术要求;
03
内容要素的学习任务
要完成“人力车夫”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多文本(含《骆驼祥子》整本书)学习中分别要完成以下任务。
1.学习《老王》一课 ,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力三轮车夫“老王”的善良;
(2)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培养学生仁爱思想;
(3)体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思想,学会自我检查与反思;
(4)通过品读、探究,学习从朴实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2. 学习《一件小事》,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巩固、加深在《老王》的教学中已经完成的教学目标——认识车夫的善良,同时学习本文中车夫的优秀品格:善良、责任和担当等;
(2)认识“我”的冷漠和自私,同时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鲁迅、杨绛在文章中体现出的反思精神和反思的表现特点;
(4)写作分析《一件小事》和《老王》中两个车夫形象的异同。
3.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第十八章,包括“在烈日下”和“在暴雨下”两个内容,生动叙写了祥子等人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痛苦煎熬,真实描绘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一个人力洋车夫的苦难命运。
电视剧《骆驼祥子》1998年版
综上,在“人力车夫”群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把握祥子六月十五那天在烈日和暴雨下特别的生活遭遇,体会祥子的不幸与痛苦;
(2)了解旧中国底层劳动人民——人力车夫劳作的主要内容,从而丰富学生对人力车夫的认识,对人力车夫形成较为立体和完整的认识;
(3)导读名著《骆驼祥子》,尝试为主人公祥子写一个小传(其他合理的设计也可以)。
4. 《骆驼祥子》导读和阅读任务:
1.导读,重在激发、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初步确定阅读的主要内容,能够自主去完成阅读。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选感兴趣或者有意义的专题,如“说说洋车夫”“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等。例如“给祥子写小传”:这么一个老实、健壮、坚忍的祥子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吗?除了辛苦劳作以外祥子有怎样的生活?作为年轻勤劳的三轮车夫(打工一族),他会遇到甜美的爱情吗?《骆驼祥子》的全文更精彩,让我们阅读小说,基于作者对祥子的记录,把握祥子的劳作和生活,给祥子写个传记。
2.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可以结合导读来完成,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阅读、梳理、探究、交流、总结、提升,具体任务可以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定。
3.从工作、生活、思想等多方面设计调查内容,让学生走上街头,分组进行“三轮车夫”专题调查,形成每个人的调查报告;结合调查报告,把当今的“三轮车夫”与以祥子为代表的“洋车夫”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形成一篇小论文。
电影《骆驼祥子》1982年版
04
教学方式与课时设计
《老王》课内讲读2课时:《一件小事》课内自读1课时;《在烈日和暴雨下》课外自读1课时,课内交流和导读《骆驼祥子》1课时,共2课时;名著阅读《骆驼祥子》课外阅读,课内适时安排3~4课时完成交流、推进、总结。
03
教学原则和方法
突出学生的学,注重教师的导;落实“比、对、读、议”等群文阅读学习方法,完成阅读意义整合、建构。
三、“人力车夫”群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01
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文化自信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学科教学要追求、培养文化自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把文化自信列为“核心素养内涵”的第一条,体现了新课程、新课标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解“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
在“人力车夫”群文阅读教学中,“老王”的善良,《一件小事》中“车夫”正直朴实和责任担当,祥子的勤劳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没有惊天动人的事迹,但是他们身上都闪现着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光辉,如星光在夜空摇曳,震颤着我们的心灵,给予正确的引导。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它们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梳理归纳,并引导学生学习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电影《一件小事》2021年版
02
发展新的教学结构
整合教学内容,将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单篇教材、名著阅读和课外资源等三部分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整体设计,从单篇到多篇、到整本书名著阅读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教学结构内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综合完成单篇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教学要求,落实写作要求。
03
创新群文教学模式
“人力车夫”群文阅读采用“1+X+1”组群模式,在“1+X”模式基础上有了新的内容,增加了“1”(名著阅读),突破并发展了原有模式,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新策略。“1+X+1”模式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04
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
01
学生方面
学生认识到语文不只是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还有“群文”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启迪和方法借鉴。语文学习也不仅仅只是针对课内教材,还有课外文本、资源的学习,以及关于生活的学习,更新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更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02
教师方面
教师掌握了一种新的群文阅读教学思路,丰富了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此外,还增强了教师“主导”教学的主体意识,认识到教材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重组,可以选择优秀的课外资源(文字、图片、视频等),建构起具有教师自己个性化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内容,以增加教学内容厚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