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3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3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深刻认识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 认同依法维权的重要性,树立法治信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科学精神
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理性分析法律问题,判断是非善恶。 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法治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明确法律红线不可触碰。
掌握依法求助的方法和技能,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4.公共参与
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实践活动,传播法治精神,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会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能够机智勇敢地与之斗争,同时懂得保护自己。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依法求助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理解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性及要求,培养勇敢机智地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
力。
2.教学难点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法律知识,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 、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小组活动的任务。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公民权益受到侵害的视频,展示当事人在面对侵害时的无助和困惑,引发学生 对如何善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思考。
提问:“视频中的当事人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善用法律》。
【自主学习】
1.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2.如何依法求助
3.诉讼的含义、特点及其类型。
4.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性 5.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要求
6.青少年如何捍卫法治精神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天,中学生小华从超市出来,门口的报警器突然鸣叫起来,保安让小华再次通过 报警装置,报警器仍然鸣叫。保安就将小华带到走廊询问,并强迫小华脱下衣服接受检查。 因没有发现任何物品,保安才让小华回家。事后经查,小华的妈妈曾在这家超市给他买了一
双旅游鞋,因超市消磁器出现故障,旅游鞋没能消磁,导致报警器鸣叫。 思考:
(1)遇到法律问题该怎样做
(2)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3)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学生讨论并发言:
(1)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
(2)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华的人身自由权和名誉权,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
(3)我会建议小华向家长、老师或相关部门寻求帮助,要求商场道歉并赔偿损失。如果商 场拒绝,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小华的合法权益。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和权益侵害,我们要学会运用法 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依法求助】
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1)展示图片:展示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的 图片。
(2)介绍这些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法律服务所: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助出主意,甚至替我们解决涉及法律的问 题。
律师事务所:回答法律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当顾问,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受委托帮人 打官司,当辩护人。
公证处: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 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 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3)引导学生了解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向这些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1)解释法律救济的含义: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 产权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规定向有权受 理的国家机关告诉并要求解决,予以补救,有关国家机关受理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
(2)介绍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如向行政机关投诉、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3)强调在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诉讼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1.诉讼的含义
讲解诉讼的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 动。
2.诉讼的特点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 段。
(2)强调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诉讼的类型
(1)介绍诉讼的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2)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诉讼适用的情况。
【探究分享】
案例一:中学生小峰自创歌词获奖,奖项却被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给了其他人。小峰以侵犯 自己的著作权,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经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
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学生:小峰是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教师总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二:快递员小张送快递到某出租房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显得神神秘秘。在签收快递的 时候,小张悄悄观察了屋内的情况,发现他们正利用手机或电脑与外界联系,怀疑他们在实 施电信诈骗。小张不动声色地离开出租房后,及时拨打电话报警。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了可
靠的情报信息。 思考:
(1)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侵害他人的犯罪行为,你会怎么做
(2)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并发言:
(1)我们应该勇敢而又机智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 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2)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 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师总结: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 正当权益。
【相关链接】
1.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规定。
(1)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 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
(2)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 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和意义。 【青少年如何捍卫法治精神】
1.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2.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3.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课堂小结】
1.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维权
及时寻求法律救助,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什么是诉讼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3.诉讼的作用(地位)
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4.诉讼的类型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5.我们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 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7.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保护好作案现场。
8.青少年应如何做到尊法守法
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升华感情】
强调法律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学会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 法权益。同时,鼓励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律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收集身边的法律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3.制作一份关于“善用法律”的手抄报,宣传法律知识和依法维权的重要性。
六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善用法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依法求助的途径和方法, 以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性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 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如部分学生在理解法律概念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 学中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此外,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真正做到尊法守法用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