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比较不同的土壤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三年级 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的黏性和渗水性。 科学思维: 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举 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 3、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和分层实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点。 (2)通过黏性实验、渗水实验,观察对比得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黏性和 渗水性,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 (3)初步具备记录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4、态度责任: (1)对土壤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2)知道土壤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分析土壤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壤,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不同土壤的粘性和渗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黏性实验、渗水实验,观察对比探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不同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教学过程一、智慧引入 (PPT2)师:同学们好!我是燕子老师。欢迎来到科学课堂。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你们瞧(手势)他们来啦!(恩恩、施施、欢欢、迎迎和妮妮)(课件呈现小朋友) 合:大家好!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开启今天的科学之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5个土家族、苗族卡通人物扮演课堂学生角色,让开课有别具一格、耳目一新之感。5位卡通人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科学学习热情。 (PPT3)师:回顾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土壤的成分主要有哪些? 【预设】施施:土壤中有黏粒、沙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主要成分。 (PPT4)师:你们用了些什么科学方法来探究土壤的成分? 【预设】欢欢:我们借助放大镜观察了土壤的颜色和颗粒大小。 迎迎:用扇闻的方法闻气味。 妮妮:我们还做了分层实验。 【设计意图】开课以对“土壤的主要成分”的复习,帮助学生温故旧知,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铺垫;引导学生回顾科学探究方法,对第一课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整理和小结,同时为今天的科学探究起到迁移作用。 二、任务导学 (PPT5)师:看来,第一节课你们学习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土壤,接下来你们打算研究土壤的什么问题? 【预设】恩恩:老师,我们周围有哪些不一样的土壤?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 (课件同步呈现学习任务:“不同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以问题作为任务导学,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开启科学探究之旅。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三、活动促学 (一)观察土壤在颜色、颗粒、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PPT6)师:周末我们在植物园采集了三种土壤的样本,仔细观察三种土壤在颜色、颗粒、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PPT7) 【预设】迎迎:我发现1号土壤呈黄棕色,2号土壤深灰色,3号土壤深褐色,颗粒大小不等,有沙石。 【预设】施施:1号土壤呈颗粒状;2号土壤颗粒细小,有的结成小块;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等。 【预设】妮妮:我发现1号土壤用手指捻很粗糙,硬硬的;2号土壤用手指捻,有点滑滑的感觉;3号土壤较粗糙、有大小不等的小硬块。 【预设】欢欢:我用扇闻的方法闻到3号土壤有腐烂气味;2号土壤有土腥味;1号土壤有淡淡的泥土味儿。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的学习中,已经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甚至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探究土壤的成分,对土壤的颜色、气味、颗粒等已有初步的感知,于是第2课“观察土壤在颜色、气味、颗粒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时,我特意放在课前。既是第一课的课后延伸,也是第二课的课前准备,课上直接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课下小组合作探究,整理记录观察结果,课上大胆表达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节省课堂时间。 (PPT9)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探究,知道了三种土壤在颜色、气味、颗粒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你们还想探究土壤的什么特点? (二)探究不同土壤的黏粒和沙粒含量 (PPT10) 【预设】施施:老师,沙粒和黏粒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它们在这三种土壤中的含量也不同吗? 师:根据你们的观察,猜一猜吧。 (PPT11) 【预设】恩恩:我猜一号土壤的沙粒最多,因为1号土壤颗粒感明显,用手捻硬。 师:猜测正确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 【预设】欢欢:我们用第一课的分层实验来验证吧。(PPT11点击实验图) 师:为什么想到了分层实验? (PPT12) 【预设】妮妮:分层实验时,沙粒沉淀在底层,黏粒沉淀在上层。我们可以把三种土壤样本分别放进水里,充分搅拌后观察它们沙粒和黏粒的含量。 师:你的想法很不错,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PPT13) 【预设】迎迎: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我们要用同样多的水和同样多的土壤。 (PPT14) 【预设】欢欢:在实验中同样要边观察边记录,实验完成后把器材清洗归位。 PPT15师:真不错!知道了对比实验的关键点,而且有良好的实验习惯。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分层实验需要一段时间,我们要耐心等待。(同步呈现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在烧杯里装入同样多的水,倒进同样多的土壤。 2、充分搅拌,让土壤在水中完全打散。 3、搅拌后静置不动,出现清晰的分层后观察并记录土壤的分层情况。 4、实验结束后,收拾整理,把手洗干净。 (PPT16课件呈现实验结果图) PPT17汇报交流 【预设】恩恩:我发现一号土壤沙粒多、黏粒少;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预设】施施:二号土壤沙粒少、黏粒多;三号土壤沙粒和黏粒含量差不多。 【设计意图】分层实验是第一课的重点,学生需要知道实验方法,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考虑土壤倒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等待需要一段时间,从节省课堂时间的角度出发,这节课分层实验探究土壤沙粒黏粒含量情况,我把整个实验环节分成两大部分进行。“将土壤倒进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不动”动手操作环节放在课前,“分享交流静置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放在课上。但为了学生掌握分层实验的要领,课上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前,先回顾实验过程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等环节,并整理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然后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三)认识三种土壤类型以及成分特点。 (PPT18)师:结合小资料你能说出三种土壤类型及成分特点吗? (附资料: 土壤按质地分,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的,呈浅棕色。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呈棕色或红色。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PPT19(表格呈现) 土壤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成分特点大量沙粒,少量黏粒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沙粒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 色浅棕色棕色或红色颜色一般较深【预设】欢欢:沙质土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的,呈浅棕色。 【预设】迎迎: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呈棕色或红色。 【预设】妮妮: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 PPT20师:三种土壤样本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 【预设】欢欢:1 号土壤沙粒多、黏粒少,属于沙质土。 【预设】迎迎:2 号土壤沙粒少、黏粒多,属于黏质土。 【预设】妮妮:3 号土壤沙粒和黏粒差不多,属于壤土。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资料的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土壤的类型及成分特点。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归纳整理,加深印象,突出重点。 通过对不同土壤样本的研究结果,结合资料判断出相对的土壤名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归纳思考。 四、互动研学 (一)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PPT21) 【预设】恩恩:我们准备在种植园里种植富硒土豆,你们能帮忙选择适宜种植的土壤吗? (PPT22出现土豆) 师:富硒土豆是恩施的特产。它适宜种植在肥力充足、排水良好、比较疏松透气的土壤中。哪种土壤更适合种植富硒土豆呢? (PPT23) 【预设】欢欢: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 师:说说你的理由。 (PPT23) 【预设】欢欢 :因为渗水能力强的排水性就好,土壤也就疏松透气,这样的土壤就适合土豆生长。 师:你不仅有猜想,还讲明了理由。真不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可能会有什么不同? (PPT23) 【预设】恩恩:我觉得沙质土渗水性最强,因为沙粒含量最多。 【预设】施施:壤土的渗水性应该也不错。 (PPT24出现实验材料) 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出示材料图:烧杯、漏斗、滤纸、水、三种土壤)做实验验证呢? (PPT25 学生设计实验) 【预设】妮妮:我们可以先把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做一个简易的渗水杯。 【预设】欢欢:把三种土壤分别倒进渗水杯中;然后给渗水杯倒水;观察比较渗到量筒里水的多少。 【预设】迎迎:这也是一个对比实验,要用同样多的土壤和水。 PPT26师: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学生汇报) 【预设】欢欢:倒水时的位置、水流进土壤的速度应该都会影响到渗透的水量吧。 【预设】妮妮:我觉得可以统一将水杯轻靠在渗水杯的杯沿上同时倒水。 【预设】施施:还应该在相同的时间内把水全部倒进土壤里。 (PPT27)师:看来同学们对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越来越熟悉了。为了更好地控制倒水高度、快慢等因素,我们将用这样一个简易装置协助实验(呈现实验装置图)。 同时为了便于比较,我们规定一个具体的量(课件呈现实验方法)。 (PPT28呈现实验方法) 1、三种土壤各取20毫升分别倒入简易的渗水杯中; 2、将30毫升的水倒进容器中,打开开关,让水均匀缓慢地流进土壤里; 3、观察1分钟内从三种土壤中渗到量筒里的水量。 4、填写实验记录单,实验结束后收拾整理实验材料。 比较不同土壤渗水性实验记录单 土壤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渗水量渗水性强弱PPT29 实验探究(实验视频) PPT30汇报交流 【预设】恩恩:老师,我们发现在1分钟内,沙质土渗水量是20毫升,黏质土是11毫升,壤土是15毫升。 【预设】施施:我们用画星星的方式来表示渗水量的强弱。(画星记录) PPT31 【预设】欢欢:我们有相同的发现,是用文字记录的:沙质土——强,黏质土——弱,壤土——较强。(文字) PPT32妮妮:我是这样记录的(排序):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PPT33师: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预设】迎迎:三种土壤中,沙质土渗水性强,壤土渗水性较强,黏质土渗水性弱。(课件同步呈现实验结论。) (PPT34柱状图)师:为了更清晰的反映三种土壤渗水量的多少,我们可以用柱状图来直观呈现。 三种土壤一分钟的渗水量柱状图 为什么沙质土渗水性强,黏质土渗水性弱呢? 【预设】欢欢:沙质土颗粒大、含沙量多、间隙大,所以水流得快,渗水性就强。 【预设】妮妮:黏质土颗粒细腻、含沙量少、间隙小,水流得慢,渗水性就弱。 (PPT34)师:你们的分析很有道理。应该选择哪一种土壤来种植富硒土豆呢? (PPT34出现土豆) 【预设】恩恩:我认为沙质土和壤土都适合种植富硒土豆。 (PPT35) 师: 富硒土豆生长地以沙壤土(黄棕壤)为主,沙壤土中富含硒元素,且易被土豆吸收,“富硒土豆”由此得名。 你们会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厉害! (二)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 (PPT36出示小泥人图) 【预设】恩恩:我想捏个小泥人儿,应该选哪一种土壤呢? 【预设】妮妮:用泥巴捏小人我觉得应该要黏性最强的土壤。 【预设】欢欢:黏质土的黏性是不是最强呢? 【预设】迎迎:老师,我们也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一下吧! 师:老师特别喜欢善于思考的同学。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 (PPT37同步呈现实验材料) 【预设】妮妮:我们可以取三种土壤的湿样本,放在垫板上,用手搓条、木棒擀片,或揉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黏性越强的,就越容易成型。 (PPT38呈现实验方法) 师:你的想法很棒!实验结束后记得把手洗干净,然后填写记录单并收拾整理。 比较不同土壤黏性实验记录单 土壤名称沙质土壤土黏质土能否塑形黏性强弱PPT39实验探究(实验视频) PPT40汇报交流 【预设】欢欢:我用手团球,黏质土可以团成小球。 【预设】妮妮:我用手握拳捏土壤,发现沙质土随着手松开也就散开了,不能成团。 【预设】迎迎:我用手搓条,发现壤土容易断开。 PPT40师: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施施:我们发现黏质土的黏性最强,沙质土最弱,壤土的黏性比黏质土差,但比沙质土强。 【预设】恩恩:老师,我知道了,捏小泥人儿应该选黏质土。 (PPT41)师:看来你们不仅会学习,会思考,还能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三种土壤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和粘性是这节课的另一教学重点。教学设计中侧重实验方法的渗透,推荐实验操作方法,保障学生实验的探究结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要领。 新课标不仅强调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养成,同样关注学生的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活动中既有科学观念的渗透,也有科学思维的培养,同时强调探究实践,让学生不仅会动手实践,还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沟通和主动交流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点。活动中根据土壤渗水性的实验特点,鼓励学生多想办法,注意对比实验变量的控制,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三)归纳整理三种土壤的主要特点。 (课件呈现表格“三种土壤的特点”) 土壤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成分特点大量沙粒,少量黏粒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沙粒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 色浅棕色棕色或红色颜色一般较深【设计意图】借助表格,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课的学习与收获。 五、拓展与应用 PPT42师: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PPT42播放短片) PPT42师:结合短片,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宜生长哪些植物。 PPT43汇报 【预设】欢欢:西瓜、花生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 【预设】迎迎:水稻、芦苇、莲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 【预设】妮妮:大多数植物适宜生长在壤土中。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活动手册,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与收获。通过短片介绍、交流思考,帮助学生认识土壤和植物、农作物以及我们的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PPT44师:的确,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土壤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的科学课同学们学得怎么样,老师来考考大家。 六、学以致用 (PPT44同步出现练习) 1、土壤按质地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三种类型。 2、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黏性最好的是( ) A、黏质土 B、沙质土 C、壤土 3、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透气性和渗水性较好的土壤是( ) A、黏质土 B、沙质土 C、壤土 PPT45师:你们都做对了吗? 老师再考考大家。张大伯为了今年的蔬菜大丰收,大量使用了化肥、农药,他的做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理由。 PPT45汇报交流 恩恩:他的做法不对。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有破坏。 施施: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加快土壤的酸化速度,反而降低土壤的肥力,而且会使土壤里的微生物活性降低。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吻合“双减”理念,既有分层体现,也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由基础到延伸,由课内到课外。既有确保人人都能完成的基础任务,也有分层的能力拓展;既有常规的题型设计,也有发散思维训练的变式题型。课后作业的设计既有渗透科学探究的小调查,也有拓展视野的课外阅读推荐。 七、总结 (PPT46)师:你们的知识面真广。土壤和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可利用的土壤资源并不多,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和保护土壤资源。 (PPT47)师:我们通过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知道了土壤的主要成分和不同类型。(课件同步呈现文字:不同的土壤能够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结束语: (PPT48)师:课后请同学们调查学校或者自己家周围有哪些类型的土壤,这些土壤上都生长着哪些植物? (PPT49)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阅读《寂静的土壤》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今天的科学课到此就结束啦!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