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标要求】
1.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2.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社会发展历程,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辩证分析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搜集社会发展最新资料,开展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飞跃等的专题探究。
【命题预测】
从考点角度看,不同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从题型角度看,以选择题为主。从2022年山东、北京、辽宁等省(市)新高考真题、2024年新高考真题,以及各省市高考模拟题来看,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般以考查选择题为主。
【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
核心考点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
生产力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生产关系 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生活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解体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2.文明的门槛:奴隶社会
确立原因 私有制的确立、阶级的出现
生产关系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国家产生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历史进步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3.阶级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
生产力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生产关系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经济剥削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主要方式:收取地租
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4.最后的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①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确立及积极意义: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质特征 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5.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义 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要素 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图解
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核心考点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全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历史条件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拓展提升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的原因
①用科学的实践概念对人的本质问题做了解答。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②用唯物史观具体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③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其存在、发展、灭亡的规律。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既从不同角度,又相互联系,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证。
3.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曲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中遇到曲折、面临挑战,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3)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拓展提升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第二次飞跃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三次飞跃 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
【典型例题】
(2023·广东广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究竟只存在一种模式还是有多种道路可选,这是困扰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并不断引起争议的重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有人提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是最好最后的一种制度,人类历史将终结于西方自由民主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至今,西方国家虽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内生矛盾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态势和民粹主义凸显,“历史终结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驳斥“历史终结论”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2023·河北·高考真题)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练1-1】(2023·江苏·高考真题)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 )
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
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变式练1-2】(2024·全国·模拟预测)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统治阶级财产状况与政治统治联系的不同方式。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
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
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
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024·吉林·高考真题)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两个必然”: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练1-1】(2024·浙江·模拟预测)《共产党宣言》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共产党宣言》( )
①是一部秉持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经典著作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练1-2】(2024·湖南邵阳·三模)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
①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②激励起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③照亮了中国这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成为改造当代中国的锐利思想武器
④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发挥了引领思想、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当堂达标】
1.(2024·浙江·高考真题)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浙江·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完全不同
②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本质区别
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
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普遍适用的现代化模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湖南·高考真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湖北武汉·模拟预测)19世纪上半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已呈现泾渭分明的两极对垒,出现激烈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已表露出建立一个普遍富裕的新社会的政治夙愿。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工人的自发斗争和有组织的抗争均未成功。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②无产阶级的政治夙愿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
③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④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难以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全国·模拟预测)回望过往的奋斗路,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如今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懈地探索、不懈地拼搏、不懈地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全国·模拟预测)在总结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共产主义者们按照“经济的社会形态”为标准,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期(见下图)。马克思主义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用它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这一理论( )
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目标作了描述
③让我们更好地判定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
④指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正确路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全国·模拟预测)马克思曾在其著作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与此同时,“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在马克思的描述中( )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为社会发展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描述了雇佣工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情压榨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④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全国·模拟预测)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借鉴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天才设想,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美好构想和蓝图设计②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坚定力量③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运行的一般规律④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主要成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广东佛山·三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由此可以推断( )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总是对立的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将随生产社会化得以调和
③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
④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陕西渭南·模拟预测)2024年2月28日,苹果公司被曝直接放弃了研发了十年、已经投资超过百亿美元的造车计划。今年以来,一些欧美汽车制造商调整了电动车战略,欧盟也宣布无限期推迟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汽车计划。业内人士指出,欧美在“选环保还是选饭碗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新能源汽车没能给车企带来丰厚的收益。欧美国家和车企对待新能源汽车态度的转变( )
①是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
②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激化
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④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1.(2023·广东·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实践证明,中国不但没有崩溃,相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接续奋斗,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据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终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
参考解析
【典型例题】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历史证明,因各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并不具备“普世性”。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D【详解】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不选。
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
③④: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变式练1-1】B
【详解】B: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通过科技革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克服,B符合题意。A:材料中提到的是科技创新使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涉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A不符合题意。C: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因此科技革命的发展 ,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自我调节功能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D:材料观点并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变式练1-2】【详解】①②:按照恩格斯的分析,在材料所述的三种国家形式中,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是赤裸裸的剥削方式,而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①②正确。
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并非完全相同,③错误。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错误。故本题选A。
知识点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A
【详解】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指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都在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①正确。
②:“两个必然”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但并未说明其过程是漫长的,②排除。
③:“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都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进行论述,“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决不会”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③正确。
④: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阶级斗争和改革,后者并未涉及,④排除。故本题选A。
【变式练1-1】B
【详解】①④:“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这表明《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是一部秉持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经典著作,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③不选。故本题选B。
【变式练1-2】【详解】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①错误。②: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励起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②符合题意。
③:《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成为改造近代中国的锐利思想武器,不是改造当代中国,③错误。
④: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发挥了引领思想、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当堂达标】
1.B
【详解】①④: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的主张主要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表达了对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实现财产公有和资源共享的愿望,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①④正确。
②③: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材料也不涉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②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C
【详解】①: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相同的地方,故①说法错误。
②:中国式现代化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色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西方现代化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故②正确。
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既有现代化的共性,又有其个性,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生机,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故③正确。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C。
3.D
【详解】①:《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
②: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②正确。
③: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说法错误。
④:“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A
【详解】①③:资本主义社会已呈现泾渭分明的两极对垒,出现激烈的阶级斗争,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工人的自发斗争和有组织的抗争均未成功,体现了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③入选。
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②不选。
④: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④不选。
故本题选A。
5.B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①符合题意。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并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②说法错误。
③: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说法错误。
④: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如今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A
【详解】①③: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更好地判定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①③正确。
②④:材料未涉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目标的描述,也没有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路径选择,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A。
7.A
【详解】①:“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肯定了资本主义为社会发展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①符合题意。
②:“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描述了雇佣工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情压榨,②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没有揭示阶级斗争的作用,也没有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C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都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美好构想和蓝图设计,①错误。
②③:“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正是因为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运行的一般规律,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实现人类解放的坚定力量,②③正确。
④:科学社会主义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理成分,而不是主要成分,④错误。
故本题选C。
9.A
【详解】①③: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推断出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总是对立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虽然在社会化,但不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关系,因此不能调和,②说法错误。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A
【详解】①③:欧美国家和车企放弃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因为新能源汽车当前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也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①③正确。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欧美国家和车企放弃新能源汽车的直接原因,②错误。
④:欧美国家和车企对待新能源汽车态度的转变,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没有直接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越尖锐,终将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快发展和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向世界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挫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它为社会主义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