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3 电阻【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1.学习目标:(1)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难点);(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3)通过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重点)。2.思维发展:从了解生活中的电阻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3.课程标准:知道电阻。【交流展示】一、电阻活动一:演示实验一(P63):把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中,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相同电压下,通过 的电流更大,说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更大。活动二:阅读课本P63-64完成下面内容。电阻(R):表示导体对 的 作用的大小。单位是 ,简称 ( )在电路中用 表示。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 ( )、 ( )。其中,1KΩ= Ω,1MΩ= Ω,活动三:练一练:0.3KΩ= Ω;4×10-3 MΩ= Ω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代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电流 电阻A 镍铬合金 L 2S 小B 镍铬合金 L S 小C 镍铬合金 2L S 大活动四:演示实验二:如图装置中,A、B、C是三根镍铬合金丝,其中A、B长度相同,B、C粗细相同。把它们先后接入同一电路中,测出电流大小,记录在表中。(1)实验中我们用到了科学探究中常用的 法,并通过比较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导体 的大小,这种方法称为 法。(2)比较BC可知: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比较AB可知: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 ,电阻越大。2.综合上述实验可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导体的 、、 以及 等因素有关。活动五.阅读课本P65-66完成下面内容。(1)导体:导电性能较强的材料。如 、 、 等。(2)绝缘体:导电性能较弱的材料。如 、 、 等。(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材料。如 、 等。(4)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温度足够低时,电阻变为 的现象,这时的导体称为 。【课堂小测】1、0.1 MΩ= KΩ; 20 KΩ= Ω。2、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通电时有电阻,不通电时就没有电阻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阻越小C、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越小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自身的条件决定的3.一根导线的电阻为R,要使这根连入电路的导线电阻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减小导线两端的电压 B.增大导线中的电流C.将导线对折后连入电路 D.将导线拉长后连入电路序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1 铜丝 1m 5mm22 铜丝 0.5m 5mm23 铜丝 1m 10mm24 镍铬合金丝 1m 5mm24.根据右表,回答问题:(1)选择 和 ,可探究导体电阻跟材料的关系。(2)选择1和2,可探究导体电阻跟 的关系,结论是:当导体的 、 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3)选择 和 ,可探究导体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结论是: 。5.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A、B之间接电阻。(1)本实验通过观察 比较电阻的大小更为准确。(2)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电阻丝,他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是否与导体的 和 有关。【拓展提升】6.如图所示,是四根高压输电线上的一个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四根导线并联起来了。由此可知,装置应该属于 (填“导体”或“绝缘体”),利用这个装置把四根导线固定起来,相当于增大了 ,从而减小了输电导线的 ,这样就能大大减少输电线上电能的损失。7.比较图中的两个实验,合上开关,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甲中电流表示数减小,乙中灯泡发光.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下列结论:(1)由甲可知: ;(2)由乙可知: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