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3课时) 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3课时) 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1.化学观念:通过教材实例,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科学思维: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训练,培养学生开阔思路和解题技巧,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科学探究与实践:结合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关物质制备、转化的实际问题,认识化学反应计算的比例关系,发展对化学变化的定量认识和推理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工业煅烧石灰石制取氧化钙例题的分析,意识到理论与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提高对自然、社会及知识的探究兴趣。
1.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通过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计算,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2.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已知量的确定。学会以化学方程式为工具,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应用化学反应规律。
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 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假如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
探究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计算依据。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解题思路。
(1)审题:就是认真阅读整个题目,对于关键的字句要反复推敲,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物和未知物。
(2)分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对题目进行剖析,理清题目的层次,明确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物质间的量的关系,选择好解题的突破口。
(3)解答:依据分析中理出的思路确定解题方法。解题时要注意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步骤简明、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设——设未知量。
(2)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比例关系,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4.常见题型规范格式例析及注意事项。
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
CaCO3CaO+CO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100    56
x 1 t——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
= x==1.8 t——计算结果要有单位
答:需要碳酸钙1.8 t。
知识拓展 计算时相关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若给的量或求的量是体积一定要换算成质量。
第3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请完成《学练优》对应课时作业。
成功之处 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方式讲解,便于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和解答问题。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运用方程式的计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不足之处 学生对解题过程不熟练,课后应多加练习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化学观念:通过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示的意义。
2.科学思维:学习从物质变化、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和元素守恒等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意识。
3.科学探究与实践: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
1.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
你能用哪些方式来描述“碳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反应?哪种方式最简单科学?
                
1.语言表达: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能直观地表示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书写较麻烦,且不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国际通用的表示化学反应的语言——化学方程式。
探究点 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什么意义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实例(S+O2SO2)
(1)定性角度: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
(2)定量角度: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S + O2  SO2 32∶(16×2)∶(32+16×2) 32∶32∶64 即1∶1∶2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S+O2SO2 1∶1 ∶ 1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C+O2CO2
(1)宏观读法: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读法: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分组练习下列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1)2H2+O22H2O (2)4P+5O22P2O5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注意:“+”读作“和”或“与”;“===”读作“生成”。
请完成《学练优》对应课时作业。
成功之处 本课是一节基本概念理论课,本身没有实验,但能利用已会的简单的方程式抓住学生,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再归纳演绎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学生对某些物质的微观构成不清楚,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易出错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化学观念: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科学思维:能以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表征化学变化。
3.科学探究与实践:能用化学语言表达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1.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它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这是否就是化学方程式?为什么?
探究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提出问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体现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2.书写步骤:写、配、注、查。
第一步“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号连接。
例:P+O2——P2O5
第二步“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要检查。
4P+5O2——2P2O5
第三步“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高温、催化剂等,把短线改为等号。
4P+5O22P2O5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则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2H2O22H2O+O2↑
2NaOH+CuSO4===Cu(OH)2↓+Na2SO4
若反应物中也有气体,则气体生成物不标“↑”;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不注“↓”号。
C+O2CO2
Fe+CuSO4===FeSO4+Cu
第四步“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标注是否恰当。
探究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提出问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方法呢?
讨论交流 搜集资料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的关键:从左右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较大的元素入手配平,然后依次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
例如:CH4+O2CO2+H2O,应先从H入手,在H2O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得CH4+O2CO2+2H2O,再将O配平得CH4+2O2CO2+2H2O,这样这个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2.奇数配偶法:左右两端的原子总数为一奇一偶,在其含有奇数个原子的化学式前配上一个偶数2,变奇数为偶数,然后依次配平与其相关的其他元素原子。例如:FeS2+O2Fe2O3+SO2,在Fe2O3前配上偶数2得FeS2+O22Fe2O3+SO2,然后配平与O有关的Fe,即在FeS2的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4,再配平与Fe相关的S,在SO2的前面配上偶数8,最后配平O,在O2的前面配上奇数11,得4FeS2+11O22Fe2O3+8SO2。
3.观察法:最基本、常用的配平方法,任何特殊的配平方法都离不开观察法的配合。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配平时可直接观察看出结果。
例如:H2OH2↑+O2↑,通过观察很容易看出,反应方程式左边是一个氧原子,而反应方程式右边是两个氧原子,在H2O前配2,结果H2O中氢原子的个数变成4,再在H2前配上2,观察可以看出此化学方程式已配平2H2O2H2↑+O2↑。
知识拓展 配平时只能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绝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写、配、注、查。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最小公倍数法;2.奇数配偶法;3.观察法。
请完成《学练优》对应课时作业。
成功之处 此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通过旧知建立新知,学生理解了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明确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在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取得了实效,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本课组织学生讨论较少,应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