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预习案】2.2 创新永无止境一、学习目标1.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做贡献。2.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创新精神,自觉提高创新能力。3.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现状,知道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必要性和举措。二、知识结构三、基础梳理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________。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_______,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______,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_______。2.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3.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________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________,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_。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________实现历史性跨越,________取得重要进展,_______稳步提升。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_______。5.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要增强_______,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6.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__________,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7.________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_______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有强烈的________,用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8._______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_______。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______。9.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________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_______,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_______,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10.创新的时代,既要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_______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_______维护自己的权益。11.创新的目的是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________,让我们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四、问题解答1.我国的科技现状如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2.怎样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1)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2)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3.教育有什么重要性?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4.我国的教育现状怎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为什么要激发创新活力?(1)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2)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6.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7.如何对待知识产权?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8.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五、典例精析【例题】(2024年山东潍坊·中考)2023年,在专利申请评价的两大权威国际榜单上,山东H企业均是中国家电行业唯一上榜企业。1992年,H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保护研发创新成果,同时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30多年来,该企业始终与时代同频,走在前列。这表明( )①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②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③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④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育公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企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分析题文,山东H企业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保护研发创新成果,30多年来始终与时代同频、走在前列,这表明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该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体现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故①③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的创新,没有体现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故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提及教育公平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六、小刀初试1.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 )①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主要靠科技工作者发扬改革创新精神④应坚持以科学技术为一切工作的中心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2.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战略思维,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之所以要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是因为(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③教育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④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在当今“处处相连、物物相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的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说明( )①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数字化应用有助于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③数字化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④数字技术是我们获取新知、购买物品、休闲娱乐的主要平台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通过一批批航天工作者的苦干实干,航天强国建设逐渐从愿景变为现实。我国载人航天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实现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中国航天人的艰苦奋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引人关注,新质生产力,新型能源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型基础设施……这些“新”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崭新趋向与强劲动能。向“新”而行,向“新”图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的焦点。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形式,它的核心在于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代表了社会生产力演化中的一次巨大跃升。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助推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请回答我国怎样才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参考答案三、基础梳理1. 决定性因素 实现突破 卡点瓶颈 任重道远2.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 创新型人才 基石 根本途径4. 教育普及水平 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 更高的要求5. 自主创新能力6. 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7. 自力更生 自主创新 创新信心和决心8. 关键核心技术 生力军 主体9. 勇气和自信 团队精神10. 尊重 保护 法律11. 增进人类福祉 尊重和认可六、小刀初试1.D2.A3.D4.C5.①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