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3.9 正确认识广告 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3.9 正确认识广告 说课稿

资源简介

立足项目式学习,着眼“学教评一体”
——正确认识广告(第一课时)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立足项目式学习,着眼学教评一体”,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九课——《正确认识广告》第一课时。下面,将从这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关注多维视角,确定教学目标
二、立足项目式学习,展开学习过程
一、关注多维视角,确定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说教材】
本课隶属于四上第三单元,此单元主题为“信息万花筒”,旨在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电视、网络游戏和商业广告,营造健康、法治,有道德,有素养的信息世界。本课主要聚焦对商业广告的重新认识和理性看待,通过调查了解、学习探究、辩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广告的特点以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度,掌握基本的辨别和判断广告的技巧。全课共有三块内容:“无处不在的广告”主要是对身边广告特点、传播途径等知识点的重新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告都可信吗”,激发学生辩证思考,正确认识广告,最后加以导行,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终极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会识别广告”。
【勾连生活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于信息媒介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电视和网络。他们更多地享受着现代媒介带给他们生活的便利,感受着现代媒介的精彩纷呈,也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广告。但这种接触,是一种被动的认识,是一种无意识的交流。尤其是对于商业广告的认识比较初浅,不明白广告与消费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广告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广告中的虚假、不良甚至低俗内容进行筛选。因此,教师要打开学生庞大的生活“信息库”,帮助学生开渠引流,学会正确识别广告,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统整要素说目标】
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等,确立了本课时这两个教学目标:
1.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自主发现广告无处不在的特点。
2.通过回顾生活、交流分享,感受广告强大的渗透力,明晰广告对消费者的价值。
其中,第1点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第2点是难点。
二、立足项目式学习,展开学习过程
立足项目式学习,基于学生发展的理念,我将本课时预设为这两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微项目化学习,感受广告的无处不在
板块二:思辨交流猜测,明晰广告的价值意义
一、课前游戏:趣味猜猜乐
针对四上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首先设置了一个课前游戏:趣味猜猜乐。从孩子平时经常观看的少儿频道中精选了三个广告,分别通过视频、图片、录音这三种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来猜一猜,然后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广告并出示课题:正确认识广告。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选取孩子熟悉的频道中的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时效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板块一:微项目化学习,感受广告的无处不在
1.课前,学生分组进行了“微项目”的资料搜集,这是课前准备单。课堂上小组合作,先出示学习要求,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项目化学习,探究广告的特点。
(1)向小组成员分享你搜集到的广告,说说广告的特点。
(2)分工合作,准备小组汇报。
(3)依据评价表对分享的小组进行评价。(出示评价表)
2.接下来就是各组上台进行项目化学习汇报。学生项目化展示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一组学生搜集了超市广告宣传单、报纸、杂志、塑料袋、扇子等实物广告,并粘贴在KT板上向大家介绍;
一组同学拍摄含有广告的照片。比如:公交站台、商场、汽车上、电影院等地看到的广告,提前发给老师,请老师在PPT上展示;
一组学生在手机APP上看到的广告,截图并保存下来,现场展示给大家看;
还有一组学生在看电视剧时发现的广告,并录了一小段视频呈现给大家。
学生分实物组、照片组、视频组汇报,展示项目化学习成果。分享的过程中,老师和台下同学依据评价表对上台小组进行适时评价,以帮助后一组学生根据前组同学的经验和不足及时改进汇报,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3.项目化学习结束后,教师总结评价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发现广告的特点是——无处不在,再补充视频《广告,无处不在》,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广告的特点。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用微项目化学习的形式来感受广告的无处不在。过程学习中把问题统整起来,有利于整体认识和把握。学习分享中,强调学用合一,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教师与学生的适时评价,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有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
板块二:思辨交流猜测,明晰广告的价值意义
1.这个版块先是聚焦实验:感受广告渗透力。利用教材中余强的实验引入:能否做到一天不见广告呢?
(1)出示文字,并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余强。这个周末,我决定整天都呆在家里不出门。我要求爸爸妈妈既不打开电视和广播,也不打开电脑和手机。吃饭也只吃爸爸妈妈做的东西。
(2)接下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情境思辨。再指名交流,说理由,教师适时评价。
◎做完作业,他看见妈妈在厨房准备午餐,就进去帮忙……
◎下午看了一会儿书,肚子有点饿,他想吃点小零食……
◎吃完晚饭,他翻开当天的报纸……
2.接下来用教师的小结语引出 “知识窗”的内容,让学生边看教材边听录音,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大部分学生能够提取关键信息:
广告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从而明白同学们搜集的广告,绝大部分属于商业广告。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文本思辨和交流,了解了广告的渗透力和广告的种类。教师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利用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和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做到“灌中有启”“启中有灌”。】
3.接下来通过价格猜测,揭秘广告魅力
(1)教师先播放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广告,并猜猜广告投入大概多少钱?并揭晓答案,请一生读数字,并说说感受。
(2)学生通过数字冲击,已经体会到了广告的“贵”,让学生思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商家要做广告呢?并从书本上寻找答案。学生会从传递信息、提高知名度、劝说购买等方面回答。此环节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教师都要学生从生活实际来举例说说。如:
学生回答:传递信息,通过广告可以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
教师追问:你能举例说说从广告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呢?
学生回答:提高知名度,通过广告,反复出现,知名度提高,让消费者更熟悉和喜欢它。
教师可以提出假设:学生想买一个点读机学英语,有两个品牌供选择,步步高和小黄鸭,现场让学生举手选择,并追问为什你们这么多人都选步步高呢?
学生回答:劝说购买,让那些原本不想买的人,产生购买的欲望。
教师让学生回顾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结合实例说说有没有因为广告而购买的经历。
(4)最后小结:广告即便价格昂贵,商家们也愿意投入。这就是广告的功能。(板贴:功能)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趣味猜猜的游戏,揭秘广告的魅力所在,并结合生活实例感受广告的强大功能。教学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
最后以问题:那广告是不是都可信呢?来结束本课。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正确认识广告
特点:无处不在
功能:传递信息 提高知名度 劝说购买
这份教学设计,我主要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拉近距离,对接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
1.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2.注重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现象
二、创建任务,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自主发展
1.了解广告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提升信息分析、加工的能力
3.给予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展现的机会
三、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体悟
1.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2.在调查走访中亲身体验
四、提炼重点,呈现教学板书
板书从上往下,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让教学过程一目了然。
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大家给予指导,谢谢。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