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2.6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2.6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本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由两个课时组成。第一课时“餐桌上的浪费”以及第二课时“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作为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在前两课引导学生掌握购物常识和技巧,学会文明购物并能在购物时反思自己的购物要求、合理控制开支与消费,避免过度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消费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浪费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本节内容主要指向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三方面的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明辨是非,勤俭节约,能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在一二年级时,学生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故事、参与“光盘行动”等了解了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懂得了节约的重要性,这都是与本节课有关的学习经验与知识储备。另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成为一名会购物、懂消费的消费者。在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已经初步体会了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及其带来的危害。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石。但是光认识到生活中的粮食浪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身边还有诸多常见但又不被学生重视的现象,本节课正是从这些浪费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行为背后的观念,改正自己的实际行动,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①通过调查,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除粮食浪费外其他浪费行为与现象②探究各种各样浪费的危害,找到浪费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③能够在生活中树立反对浪费的意识,做到制止浪费的行为,形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浪费行为,认识其造成的危害学习难点:把节约落实到平时生活中去,学生的节约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项目化学习:创编“反对浪费 提倡节俭”公益广告教师活动(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①呈现研学游结束后各个场所的图片(学生零食浪费、纸张浪费、玩具浪费等图片),请同学们谈感受②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驱动性任务:学校为了改善浪费现象,请同学们创编一则“反对浪费 提倡节俭”的公益广告,在学校播放宣传。课堂结束选择最好的一则广告进行校外投稿学生活动(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通过图片形象生动、直接感受到在自己愉快的研学之旅后存在的浪费现象,意识到提倡节俭的重要性,引起帮学校制作公益广告的情感认同。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本环节总共分两步。第一步向同学们展示在他们自己研学游结束后各个方面留下的一些狼藉的图片,比如没有吃完的零食饮料、随意丢弃的各种玩具、被遗忘在各个角落的文具纸张等,让学生目睹这些自己周围的浪费现象,亲眼见证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问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本节课项目化学习的提出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第二步请同学们站在学校的立场,为了帮助大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设计创编一则“反对浪费 提倡节俭”的公益宣传广告,明确项目化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由此开展本节课的一系列活动。环节二:“身边的浪费现象”小调查成果汇报(调查为课前布置)教师活动①课前布置“浪费现象小调查”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用观察、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关注不同领域的浪费现象②课上小组交流展示调查成果报告及感受学生活动①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②课上分小组交流展示调查结果,分享自己开展调查时以及看到调查结果的感受。设计意图本环节布置调查这一实践性任务,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意在让学生围绕浪费现象做进一步的探究,细心找出身边的各种浪费现象,并分析这些浪费现象的成因、危害等,尝试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并交流分享。本环节的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为项目化学习的最终成果——公益广告的形成收集资料,提供依据。本调查活动和分享紧扣设计广告“反对浪费 提倡节俭”的主题,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也就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编广告的内驱力。环节三:关注“我”的浪费教师活动①出示课前关于“一张纸、一滴水”的问卷调查结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之前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有着各种浪费的行为②结合书本相关链接,明确浪费行为的危害及原因学生活动①观看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反思自己之前的行为②了解点滴浪费现象,如果积少成多后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节俭的重要性;分析浪费行为背后的原因,更好的克制自己的行为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了解身边的浪费现象以后,通过数据直观的看见自己以前的生活经验中也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一些浪费行为,不管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可以说明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是不强的,再次印证了要设计反对浪费,提倡节约的公益广告向大家宣传的必要性。同时不仅仅是生活经验可以证明,很多权威机构如课本上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出示的数据也让同学们看到了浪费的危害和节约的必要。而明确浪费行为原因则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环节四:公益广告制作及展示投票教师活动 ①经历以上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广告时要有的内容,如与节俭有关的名言警句、合适的宣传图片、宣传标语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②巡视学生制作的过程,并予以指导③引导学生投票选择一则最好的广告进行投稿学生活动①分组制作广告②广告展示③对广告成果进行评价并投票选择设计意图本环节为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呈现环节,因此也是本节课需花费时长最多的动手实践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之前环节所学到的知识、形成的感受,具象化于自己的广告创意设计中。最终广告成果可以是视频的形式,也可以是纸质宣传的形式。当自己的项目化成果在班级或校园内展出时,既促使学生本人做到勤俭节约,也起到宣传作用,带动他人反对浪费,提倡节俭。这也是本课的小结,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本课作业布置为填写活动手册中的“改正浪费行为实践记录表”,督促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勤俭节约知识在实践中坚持执行,时刻巩固,最终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①调查报告: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身边浪费现象的调查,课上呈现调查报告。②调查问卷:课前对全班学生进行相关行为调查,并以柱状图等呈现调查结果③图片、视频等技术资源:除了图片数据等,本节课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拍摄广告所需的平板、电脑等技术支持。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本节课采取项目化学习,以创编一则“反对浪费 提倡节俭”公益广告为驱动性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开展本节课的各个环节。同时浪费现象小调查以及关于学生自身的浪费行为调查问卷分析,实现了课堂从生活中来,而课后作业实践行动改进记录表又让课堂再次回归到了生活之中。本节课从始至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与情感体验。实现了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广告设计与展示”这一项目化成果实现环节,由于时间、场地以及支持工具的限制,导致成果并不是很完美,这是在课后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方面。让公益广告更完善并投放于学校相应场所,起到宣传的作用。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①小组调查报告交流分享时,从关注点、合理性、合作程度等给与学生过程性评价②公益广告评价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