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复习整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复习整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单元复习整合
主干快速填 思维导图 体系构建
答案:








易错分类练 易错案例 辨析纠偏
有关变化和性质的辨析错误
【典例】①铁熔化成铁水 ②葡萄酿成酒 ③铜能变成铜绿 ④胆矾是蓝色晶体 ⑤食物变质 ⑥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放热发光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
(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有错必纠】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静态概念,常用“能、可、易、会”等词汇描述;变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概念,表示正在或已经发生,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汇。
如 燃烧(化学变化)→可燃烧(化学性质)
熔化(物理变化)→能熔化(物理性质)
真题对点练 真题链接 实战演练
物质的变化
1.(2023·内江中考)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铜丝导电    B.玻璃破碎
C.酒精挥发 D.食物腐烂
2.(2023·成都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3.(2023·怀化中考)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小明的以下家务劳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扫地抹灰 B.摘菜洗菜
C.淘米下锅 D.烧火做饭
4.(2023·天津中考)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5.(2023·枣庄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
B. ,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 ,遥看瀑布挂前川
物质的性质
6.(2023·丹东中考)下列化学观念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B.所有物质都能无条件转化
C.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
D.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7.(2023·陕西中考A卷)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8.(2023·广东中考)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9.(2023·福建中考)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10.(2023·扬州中考)实验室量取40.0 mL氯化钠溶液时,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应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
A.50 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于桌面时更稳定,不易翻倒
B.50 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溶液
C.50 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50 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11.(2023·河北中考改编)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12.(2023·广西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3.(2023·达州中考改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本单元教学,授课教师将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加以介绍和利用,就会对以后掌握实验探究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绪言介绍什么是化学后,让学生打开课本第一单元,提问学生这个大幅图片看了后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当同学们提出“焰火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等问题后,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这就是科学探究的发现问题与猜想和假设两个环节!顺势将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科学探究的意义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一一讲解,突破难点。
3.本单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次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程教学。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思考和探究,教师重点在引导学生准确地操作、观察,并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4.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调控,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在以后教学中还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怎样上好探究课,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单元复习整合
主干快速填 思维导图 体系构建
答案:
①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② 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③ 广口瓶 
④ 药匙或镊子 
⑤ 细口瓶 
⑥ 量筒 
⑦ 酒精灯 
⑧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易错分类练 易错案例 辨析纠偏
有关变化和性质的辨析错误
【典例】①铁熔化成铁水 ②葡萄酿成酒 ③铜能变成铜绿 ④胆矾是蓝色晶体 ⑤食物变质 ⑥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放热发光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④ ;
(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③ ;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⑥ ;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②⑤ 。
【有错必纠】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静态概念,常用“能、可、易、会”等词汇描述;变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概念,表示正在或已经发生,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汇。
如 燃烧(化学变化)→可燃烧(化学性质)
熔化(物理变化)→能熔化(物理性质)
真题对点练 真题链接 实战演练
物质的变化
1.(2023·内江中考)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D)
A.铜丝导电    B.玻璃破碎
C.酒精挥发 D.食物腐烂
2.(2023·成都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D)
3.(2023·怀化中考)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小明的以下家务劳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D)
A.扫地抹灰 B.摘菜洗菜
C.淘米下锅 D.烧火做饭
4.(2023·天津中考)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B)
A.滴水成冰    B.星火燎原
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
5.(2023·枣庄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B)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物质的性质
6.(2023·丹东中考)下列化学观念不正确的是(B)
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B.所有物质都能无条件转化
C.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
D.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7.(2023·陕西中考A卷)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C)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8.(2023·广东中考)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C)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9.(2023·福建中考)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10.(2023·扬州中考)实验室量取40.0 mL氯化钠溶液时,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应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C)
A.50 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于桌面时更稳定,不易翻倒
B.50 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溶液
C.50 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50 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11.(2023·河北中考改编)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D)
12.(2023·广西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13.(2023·达州中考改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阶段测评 请做“单元质量评价(一)”
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本单元教学,授课教师将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加以介绍和利用,就会对以后掌握实验探究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绪言介绍什么是化学后,让学生打开课本第一单元,提问学生这个大幅图片看了后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当同学们提出“焰火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等问题后,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这就是科学探究的发现问题与猜想和假设两个环节!顺势将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科学探究的意义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一一讲解,突破难点。
3.本单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次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程教学。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思考和探究,教师重点在引导学生准确地操作、观察,并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4.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调控,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在以后教学中还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怎样上好探究课,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