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城镇化(含答案)——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城镇化(含答案)——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2.3 城镇化——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些城市最不可能出现卫星城和新区( )
A.里约热内卢 B.北京 C.纽约 D.延安
2.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下图为我国2010~2018年城镇化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我国城镇化( )
A.出现逆城市化 B.处于加速阶段 C.发展起点高 D.发展速度较慢
4.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突出特点是( )
A.城市交通拥堵 B.城市环境优美 C.劳动力短缺 D.人口迁离城市
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需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如图为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未来联合国预测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我国目前城镇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处于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发展速度快
B.我国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发展速度快
C.我国进入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发展速度慢
D.我国进入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发展速度慢
6.下列举措不符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是( )
A.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B.推进新型绿色城市发展
C.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城镇发展 D.严格控制农业人口市民化
特色小镇是指有效集合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区、特色产业和旅游景区的地域类型,建设特色小镇可以疏解过度发展的大城市的某些功能。浙江省是我国首个建设特色小镇的省份,现有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2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是全国最多的省份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城市功能疏解,正确的举措是( )
A.优化产业结构,适度产业转移 B.严格审批程序,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C.加快城市新区建设,迁出全部工业 D.建设特色小镇,规划其为住宅区
8.中国城市化率将近60%。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B.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农业人口比重减小
9.“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下图示意上海曹家渡“口袋”公园景观。“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
A.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B.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
C.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 D.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
10.将污水和雨水分别用不同的收排系统进行管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题。
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有利于( )
①改变河网,拓展城市空间
②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
③增加蓄渗,减少城市内涝
④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
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荷兰境内地势低洼,水网密布,易受洪涝侵扰。下图为荷兰某城市的一社区新型排水模式(a)和常规排水模式(b)对比图,新型排水模式中的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常规排水模式相比,新型排水模式的优点为( )
①错峰排水
②减少蒸发
③水资源循环利用
④增加水循环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除缓解城市内涝外,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集约利用土地 B.降低暴雨频率 C.方便居民取水 D.美化道路景观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下表为美国与墨西哥不同年份城市化水平比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00年 1950年 2008年 2019年
美国 40% 64% 82% 82%
墨西哥 13% 41% 77% 80%
14.与美国相比,墨西哥(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速度快 C.城市人口数量少 D.城市用地规模大
15.20世纪后期,美国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市中心区环境恶化 B.小城镇环境压力减轻
C.城郊之间交通压力减小 D.周边小城镇房价上涨
16.如图为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图。完成下面小题。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是( )
A.土地压力减小 B.市中心空洞化
C.提高农业比重 D.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省(市、自治区)的人均GDP最低的是( )
A.内蒙古 B.上海 C.重庆 D.贵州
18.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城市化水平较高
读黄河沿线省会城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有关黄河沿线省会城市城镇化率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上游到下游呈现西低东高的格局
B. 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
C. 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相关
D. 与人均GDP呈正相关
20.打造以郑州为核心城市群有利于( )
①优化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
②解决核心城市城市化问题
③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④扩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下图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三个阶段的空间形态。
21.说明图示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过程。
22.从城镇化阶段Ⅱ发展到阶段Ⅲ,该城市大部分工业企业由城区向郊区迁移。分析其迁移的原因。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县城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基本单元(见下图),也是吸纳人口回流、缓解大中城市压力的重要载体。目前,县城发展面临众多问题,例如产业竞争力较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社会治理水平等与大中城市相比较为滞后。广东省新兴县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2020年新兴县返乡人口规模高于流出人口规模,在周末日均有2万人从乡镇前往县城活动,县城购房成为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方式。
(1)简述新兴县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2)说明新兴县推进县城就地城镇化采取的措施。
(3)分析新兴县推进就地城镇化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卫星城和新区是大城市附近,吸纳大城市的部分人口和产业,分担大城市部分城市职能的城镇。里约热内卢、北京、纽约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口数量众多,最可能出现卫星城和新区,ABC不符合题意;延安城市规模较小,城市人口较少,出现卫星城和新区的可能性小,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速度都一直处于正值状态,势必使城市化的水平一直处于不断提高状态,所以图示的时间范围内,在N时段时该地城市化水平处于最高状态.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慢,在P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在N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有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一部分人口开始向郊区转移了。故选C。
3.答案:B
解析:读图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逆城市化使城市化水平降低,故A错误;读图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水平低,但增长速度快,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故CD错误,B正确。
4.答案:A
解析:我国目前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紧张,城市环境下降,故BCD错误,A正确。
5.答案:B
解析:城镇化初期阶段的特点是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口增长缓慢。而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60%,不符合初期阶段的特征,A错误。城镇化中期阶段的特点是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人口增长迅速。我国当前城镇化水平处于50%-70%之间,且仍在快速增长,符合中期阶段的特点,B正确。中期阶段通常是城镇化发展较快的时期,而不是发展速度慢。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是城镇化进程在加速推进,C错误。城镇化后期阶段的特点是城镇化水平已经很高,增长速度缓慢。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尚未达到很高的程度,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不符合后期阶段的特征,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老旧小区改造能够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和关怀,符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A不符合题意。绿色城市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符合“以人为核心”的理念,B不符合题意。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城镇发展,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使城镇化更加均衡和人性化,符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C不符合题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调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他们能够平等地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严格控制农业人口市民化则违背了这一理念,不利于人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不符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D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A
解析:优化产业结构,适度产业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疏解,A正确;控制城市规模可以防止城市问题的恶化,但不能疏解城市功能,B错误;迁出全部工业过于绝对化,C错误;特色小镇更多的是满足大城市过度发展的功能的压力释放,并不是主要用作住宅,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城市化概念定义中明确,城市化需要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占比和城镇人口占比,降低农业人口比重,A错误、D正确;绿化面积减少和住房紧张并不是城市化过程中必然相关的表现,BC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口袋公园主要是“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因此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公园的休憩价值,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C正确;口袋公园无法缓解交通压力和节约成本,AB错误;口袋公园虽然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但口袋公园的规模小,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不是其突出优势,D错误。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水污染的防治。雨污分流收排系统主要位于地下,没有改变河网,①错误。污水管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改善了水质,雨水管的水可以用于绿地生态用水,提高了用水效率,②正确。雨污分流收排系统设置了透水地面,有利于增加蓄渗,减少城市内涝,③正确。该措施并没有节约土地,④错误。综上,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随着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应该会下降,地表径流会增加,①错误,④正确;不透水面比例增加可能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②正确;不透水面比例增加,自然植被会减少,因此生物多样性会减少,③错误。故C正确。
12.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常规排水模式是直接排水,新型排水模式是通过洼地、绿地与景观结合的蓄水池滞留、存蓄雨水,回收利用,再排水,能够错峰排水、进行水资源回收,循环利用,①③正确;在绿地中存水会增加蒸发量,②错误,不会影响水循环量,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可减少对其他土地的占用,可以集约利用土地,A正确;洼地布局不会影响暴雨频率,B错误;洼地积水不能直接作为生活用水,C错误:对美化道路景观帮助不大,D错误,故选A。
14.答案:B
解析:从表中看美国2019年时城市化水平为82%,墨西哥为80%,二者相比,美国城市化水平更高,A错误;1900年时美国城市化水平为40%,2019年时为82%,增长42%,墨西哥则增长了67%,故墨西哥城市化速度快,B正确;城市人口数量多少还要看总人口,材料中未体现两国总人口数量,C错误;一般情况下,城市化过程会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但墨西哥是否大于美国材料中无法推断,根据美国和墨西哥的国家概况,可推测墨西哥总的城市用地规模可能更小,D错误。故选B。
15.答案:D
解析:市中心区环境恶化是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不是其影响,A错误;逆城市化导致小城镇人口增多,环境压力会加重,B错误;逆城市化后会使城郊之间人口流动增加,使城郊之间交通压力变大,C错误;小城镇人口增加会推动房价上涨,D正确。故选D。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的定义,可推导出人均GDP等于城市用地经济密度除以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图中贵州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于城市用地人口密度,人均GDP小于其他三省(市、自治区),所以D选项正确。
18.答案:A
解析: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这说明重庆城市产业的GDP远小于上海城市产业的GDP,因此与其相关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A选项正确。
19.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从上游到下游,兰州和太原城镇化水平出现两个峰值,没有呈现西低东高的格局,A错误;黄河沿线省会城市城镇化率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呈负相关,个别城市也不符合实际,C错误;黄河沿线省会城市城镇化率与人均GDP没有明显的相关性,D错误;城镇化率基本上都超过了70%,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B正确;故选B。
20.答案: C
解析:打造以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群,可能会加剧核心城市的城市化问题,②错误;打造以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群,加强郑州对周边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④错误;打造以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群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和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①③正确。故选C。
21.答案:阶段Ⅰ,城市以住宅用地为主,城市用地面积小;阶段Ⅱ,城市出现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阶段Ⅲ,城市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进一步扩大。
解析:城镇化的过程从城市规模、城市职能等方面分析。读图第Ⅰ阶段城市面积小,功能单一,以住宅用地为主;第Ⅱ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功能增多,出现工业和商业用地;第Ⅲ阶段,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功能扩展,商业、住宅、工业占地面积扩大。
22.答案: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堵;郊区地价较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解析:工业外迁的原因主要从改善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两个方面分析;第Ⅱ第Ⅲ阶段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郊区面积扩大,地价较低,能够降低成本。
23.答案:(1)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3)减少人口外流,提高本地城镇化水平;减少人口大量涌入大中城市,缓解大中城市压力;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1)新兴县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乡村景观转变为城镇景观;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非农业生产活动。
(2)新兴县推进县城就地城镇化采取的措施,应根据材料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个角度作答。根据材料“新兴县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可知,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能够借助自身优势条件,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交通、卫生等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3)能够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减少人口外流,提高当地城镇化水平;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能够减少当地居民进城务工,减少流入大中城市的人数,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能够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