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小科学家》表格式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小小科学家》表格式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走进科学》单元 1.小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走进科学 课题 小小科学家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 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1~2年级 ①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回忆做过的科学活动,类比科学家的研究,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科学思维 能够举例说明科学家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 探究实践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态度责任 通过像科学家那样提出问题,初步意识到好奇心很重要。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滚小球的实验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每组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1个,塑料小球1个,钢珠小球1个,带格子的绒布1条)。
学生:观察记录的贴纸两份,每组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1个,塑料小球1个,钢珠小球1个,带格子的绒布1条。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了解什么是科学家。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 (课前相互认识,并和学生聊一聊你们认为什么是科学)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上一节科学课,你们上过科学课吗? 2.你们在科学课上做过哪些事?(你们在幼儿园做过哪些和科学有关的事吗?) 生1:看过花朵,——师:这是观察活动 还有什么活动? 生2:看乌龟,看蝌蚪,做肥皂泡泡等 师相机小结:观察活动、实验活动、制作活动(板书:观察、实验、制作)这是我们在科学课上的常用方法。
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 1.你们有没有做过这些活动?出示图片:他们在干什么? 2.师生交流 小结:你们做的这些事情都与科学有关。 3.有这样一群人,和我们一样,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你知道他们在研究什么吗?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出示图片,学生交流 4.提问:科学家小时候和我们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长大后的科学家他们又研究了什么? 出示图片 小结:他们长大以后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观察、实验,是为了什么?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将这些人叫做科学家。
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做一名小小科学家?(想)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大科学家——伽利略,听听他的故事。 2.播放视频:伽利略滚小球实验 伽利略发现了什么秘密?把小球放在斜面上,小球会滚下去。 3.大家想不想也来滚小球,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想) 4.出示材料:塑料小球、斜面支架、有格子的毛巾、 师介绍材料: 生自由滚小球,说说发现。 5.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来验证。 注意事项:固定支架位置,不能移动; 确定小球滚落时的起点(支架斜面标1号、2号); 记录小球滚落的终点。(标签纸贴1号、2号) 6.学生实验 7.交流讨论:哪个小组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代表展示) 小球从更高的位置上滚下能滚得更远。 8.如果我们将塑料球更换为铁球,都从1号位置出发,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再来动手试一试。 9.学生实验,交流讨论:小球越重,滚得越远。 10.小结:小朋友们太厉害了,就像科学家一样,会观察、会实验、会记录并发现了滚小球的秘密,你们都是小小物理学家。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 1.除了有物理学家,科学家还有很多不同种类, 他们研究什么领域呢? 出示图片 谈话:这些科学家在研究什么?(动物)我们称他们为动物学家。那他们呢?(水稻,植物学家,火山,地质学家,星空,天文学家) 2.那你还知道其他哪些领域的科学家? 3.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科学家,知道了不同领域科学家会研究不同的事物。还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经历了观察、实验、记录并有所发现的过程。期待各位小小科学家长大,发现更多自然的奥秘。
五、板书设计 1. 小小科学家 观察 科学家 实验 研究 大自然秘密 记录 发现
六、练一练 课后请大家化身为小小生物学家,麻雀也有两条腿,它们的走路方式和人一样吗?到户外观察一下。
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八、课堂反思
在本课教学滚小球实验中,不要在一年级强调对比实验控制条件,不要人为地拔高。对于学生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无所谓。他只是要滚一滚,任何发现都是发现。他只要有发现,就是我们通过观察现象得到一个发现。不过在我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一年级学生对发现的表述不科学,通常是重复现象。不过我认为表扬同时应该教会他们,既然是发现,一定是结论。结论一定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只要他能够建立起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铁的球滚的比塑料球远,放的高的球比放的低的球远,能够这样一表述已经是非常厉害了。要对一年级学生的表达方式上多引导和赞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