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下科学 第二单元 我们自己 3 观察与比较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二下科学 第二单元 我们自己 3 观察与比较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 观察与比较
【教材分析】
《观察与比较》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中的第3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向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位置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人体由多个系统 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本课是让学生在识别运用眼、耳、鼻、舌、皮 肤等感觉器官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让学生建立起对感觉器官基本功 能的认识,通过比较分析事物的诸多其他特征,发展用感官配合思维的直觉活动。在学 习中,引导学生更多的依靠观察来比较、分析和判断,让观察到的事实经过加工,并且 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准确更全面的描述。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用眼睛观察事物有很广泛的认知,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意识到利用其他的感 觉器官也可以进行观察,他们在进行比较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是多种感官参与的结果, 往往只是把结果归功于某一种感觉器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加强“ 同时运用多 种感官来进行观察比较 ”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事物,借助比 较事物的相同与不同,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事物特征及其变化。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能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3.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观察与比较,并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 描述。
教学难点:知道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更精准、更全面地进行比较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品的特征时,可以运用哪些感觉器官。 2.找文具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桌面或屏幕上的文具,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利用身体的感官,一起来玩几个小游戏,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发 现事物更多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五种感官相关知识,聚焦到本课利用五种感官进 行观察与比较。
二、探索:探究新知
(一)“找不同 ”的游戏 1.找不同。
引导学生比较书本中的两幅图,找出 5 个不同点。 2.核对答案。
(1)教师出示两幅图片的 5 处不同。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更快地找齐这 5 个不同点?
(3)教师出示观察方法。 3.小结。
思考在观察时我们利用了哪种感觉器官?用眼睛来观察可以比较出物品的哪些特 征?
(二)“听声辨物 ”的游戏
1.明确游戏方法(视频示范),出示游戏注意事项。
2.学生活动:玩“听声辨物 ”的游戏。 3.小结。
2
思考分辨物品时我们利用了哪种感觉器官?用耳朵来观察可以比较物品的哪些特 征?
(三)“排顺序 ”的游戏
1.给 3 杯饮用水滴入不同量酱油,引导学生按照颜色由深到浅进行排序。 2.认识多种排序方法。(视频示范)
3.分析与小结。
汇总排序方法与结果。
(四)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1.辨真假。
引导学生辨认仿真水果与真实水果,思考有哪些方法。 2.小结。
小结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活动,逐步从单一的感官进行观察和比较,引导到综合多种感 官进行观察和比较,以阶梯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综合运用多个感官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
三、研讨: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运用感觉器官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巩固科学概念,让学生对之前的活动进行整理和领悟,同时 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比较的重要意义。
四、拓展:课后延伸
1.制作皮肤测试卡并进行皮肤敏感测试,与同学或家人分享你的测试结果,说一说 皮肤最敏感的部位。
2.用拍照或小视频的形式,把你和家人测试的过分享到班群,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活动统计,可以最终找到皮肤最敏感的部位,通过这个拓展活动能 够更深入地认识皮肤这种感官。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