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 1 课,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聚焦、探 索、研讨、拓展。第一部分“聚焦 ”,回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磁铁,引出本课的 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 ”。第二部分 “探索 ”,包括“用磁铁去 吸引各种各样的物体 ”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 ”两个活动,让 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判断,培养学 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第三部分“研讨 ”,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开 展思维辨析,充分发表关于“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在材料上的共同特点 ”的观点, 并在习得概念后进行迁移应用(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加深科学概念的建构。 第四部分“拓展 ”,了解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殊 ”金属镍和钴,进一步完善科学 概念。【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大多有玩过磁铁的经验,对磁铁也很有兴趣。 学生大多能够知道“磁铁能吸东西 ”,但对“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东西 ”并不清 楚,特别是关于磁铁能吸引“金属 ”还是能吸引“铁 ”一类物体,会存在较大争 议。学生的这些模糊概念和争议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本课希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磁铁能吸铁一 类物体 ”,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通过实验并验证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体验磁铁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1【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根据已经有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 ”做出猜想和预测,并通过实验验 证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教学难点利用磁铁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体验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课前准备】科学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铅笔、橡皮擦、一块磁铁。【教学过程】一、聚焦1.PPT 出示“钓鱼游戏 ”图,引导学生思考:鱼竿靠什么才能把小鱼钓起来? 2.认识三种常见的磁铁。3.提出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钓鱼游戏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认识三种常见的 磁铁形状,聚焦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二、探索(一)说说我们的想法。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说一说,磁铁到底能吸引哪些物体呢?(二)这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吗? 1.预测(1)认识 16 种实验材料,并编号。(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把预测结果填写在 《科学活动手册》第 2 页的实验记录表中。(3)汇报预测结果。 2.实验验证(1)明确实验要求,强调检测方法和实验记录。(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3.得出结果2(1)引导学生把实验结果与实验前的预测进行比较。 (2)汇报交流。4.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哪些?(2)分析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5.小结:可以被磁铁吸引的有:曲别针、螺母、螺丝钉、工字夹,它们都是由铁 做成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思考、预测、交流,引起认知冲突,帮助明确实验 探究中进行检验的目的。重复三次检验,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重复验证的科学 方法。利用演示实验展示磁铁不能吸铜、铝等他们较熟悉的金属,进一步巩固“磁 铁能吸铁 ”这一概念。(三)在家长陪同下找一找,家里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 1.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方法:用磁铁检测。2.实验注意事项:注意人身安全以及物品安全。3.学生自主探究,在家长陪同下利用磁铁找一找家里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 4.汇报交流。5.教师小结。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将磁铁变成材料检测器,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 探究空间。三、研讨1.回顾“钓鱼游戏 ”,引导学生观察鱼竿上的磁铁和小鱼嘴上的螺丝钉,发 现原来小鱼能被钓上来是由于磁铁吸引铁的结果。2.提出问题:要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有哪些方法? 3.学生交流方法。4.教师演示。5.教师小结:磁铁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设计意图:通过分离木屑和回形针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磁铁给我们的生产和 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四、回顾拓展31.拓展: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吸镍和钴。 2.总结:磁铁能吸引铁、镍和钴。3.课后拓展:在家长帮助下准备不同的硬币,试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检测下 哪些硬币含有镍?设计意图:通过增加不常见的金属钴和镍,帮助学生了解磁铁除了吸铁,还 能吸钴和镍两种金属。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