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散步》教学设计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课题 《散步》 课型 新授教材 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人 生体验”为主题,《散步》是一篇体现浓浓亲情的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 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 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作 品含蓄隽永、富有哲理的语句,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会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 的写作素材,提高选材能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 的方法的基础上,老师启发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 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学情 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 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 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 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 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 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 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教 学 目 标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4、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 的情感。教学 重点 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教学 策略 分析 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我采用的是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 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品读的方法探究主旨、 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美感,体悟 文章意旨。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 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 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学生 预习课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共_ _课时)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音乐 铺 垫 , 深情 导入 播放背景《常回家看看》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 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 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 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 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 情。(板书课题) 柔和的的音乐、深 情的导入旨在让 学生在最短时间 内进入到散步的 意境中来,为文本 的情感解读作铺 垫。二 、 简介 作 者 , 检查 字词 1.介绍作者 2.字词识记(投影出示) 嫩芽(nèn) 霎 ( s h à ) 时 拆(chāi)散 熬(áo)过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信服 各得其所 学生简介作 者 这一环节可采用 课前预习的方式 让学生搜集资料, 自主学习,有利于 节约课堂时间。多种 方式 朗 读 , 多角 度理 解课 文的 思想 感情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投影出示): a散步的季节 (初春)b散步的地点 (田野) 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我,我的母亲,我 的妻子和儿子。) 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事 (分歧)结果如何 2.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 “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 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 事情。 学生读后抢 答 要想把事情概括 清楚,就要留意介 绍事情发生的时 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和结 果;语言也要尽量 简洁一些。“快速 抢答”的设计使学 生快速抓住了文 章主干。听读课文,进入情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 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 画面,让我们跟着莫怀戚一家作一次愉悦的心灵 旅行。 播放《散步》配乐朗读 【师】看到大家怡然沉醉的表情,我想文章一定 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说说是什么如 此打动你的心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是啊,此情此景, 人间大美! 学生回答: 这是一个多 么温馨和谐、 幸福美满的 家庭啊! 一家人相亲 相爱、理解谦 让,他们在阳 光下、田野间 的散步是一 幅最动人的 画面。 这才是天下 最浪漫的事! 文章是中华 民族优良传 统尊老爱幼 的赞歌! “读”是学生接触 课文的开始,也是 学生与文章进行 情感交流最直接 的方式。所以,教 学时应给予学生 充分的时间。我在 学生先“速读”把 握文章主干的基 础上,借助“心读” 让学生深入到文 本,理解、品味。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过渡】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 的人是谁呢 请用“我最欣赏_ ,因为,从 文 中 可 以看出他(她)是 一 个 的 人。”的句式回答。(投影出示) “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我”:有 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 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板书:“我” ---孝顺温和) 母亲——温和慈爱,善解人意(板书:母亲 ——温和慈爱) 儿子——活泼可爱、聪明懂事、善于观察(板书: 儿子----聪明伶俐) 妻子——温柔贤惠(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师小结】: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 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 子情、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 。 归纳为 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互爱”(板书: 相亲相爱)。 3.水到渠成,把握主旨 【过渡】感知了文章内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 现在,你能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了吗 学生概括 4.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 文,酝酿一个别致的题目。提示,可以从内容、 主旨的角度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 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 开,注意贴近主题。 如:《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 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 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 美好,体现着亲情。《三代》:故事讲的是“爱” 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 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初春的田野上》:这是 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 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 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5.写法探妙,以资借鉴 【 师 】一次平常的散步,一点小小的波折,要是 你,会把这事写入文章吗 明确: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 地方,“以小见大”(板书:“小”“大”)地开掘 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这 种以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 们学习。 学生自主探 究与合作交 流 : 1、学生各抒 己见,各赞所 爱 2、概括中心 思想(文章记 叙了一家三 代野外散步 的“生活细 节”,表现出 一家人之间 互敬互爱的 真挚感情,体 现了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 的 传 统 美 德。) 3.交流自己 拟的题目并 陈 述 理 由 。 (《孝顺》《尊 老爱幼》《和 睦》《责任》 《亲情》《生 命》) 这部分是对课文 的咀嚼和消化阶 段,也是学生自主 探究与合作交流 的最佳时机,所 以,教师要充分信 任学生,用暗示等 方式鼓励学生,适 时启发。尽可能让 学生体验到成功 的喜悦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2课 时 )美点 寻 踪 , 品味 语言 【过渡】“好马配好鞍”,好文章除了有好主题,还须有 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请找出你认为最妙 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 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 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投影出示) 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 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 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 样”。 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 妈妈和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 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 词。 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赏析:准确的用词,一 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 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 起了我们的儿子。 ③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④理趣。例如: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 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赏析:直指生命的逝 去的残酷现实,触动情弦,感染力大增。 ⑤对称句。例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 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将现在与过去对举,触动心弦,打开记忆,现实 与记忆的画面同时出现,生命的轮回之感油然而生,爱 的传递如在眼前,增加文字的厚度。 例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赏析:对称的句子能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揭示中年人在 家庭和生命的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年人的两头:一边 是老人,一边是孩子。 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赏析:母亲老了,需要儿子陪伴照顾,儿子还小,需要 妻子陪伴照顾,“尊老爱幼”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中 年人的责任、中年人的担当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 总之,对称的句子不但形式整齐,更是耐人寻味,饱含 思想的张力。 小结:文章的语言优美,耐人寻味,我们以后在写作的 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 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1.潜心诵读, 画 出 让 自 己 内 心 有 所 触 动 或 能 让 自 己 头 脑 中 出 现 画 面 的 地 方。 2 . 学 生 朗 读 有 感 觉 的 句 子,并说出给 自 己 怎 样 的 感觉。 3 . 学 生 将 找 到 的 句 子 分 类整理。 本环节意在让学 生在课文中寻找 美点,引导学生学 会寻找“美”的感 觉、表达“美”的 感受、增强“美” 的判断、注重“美” 的咀嚼。以此培养 学生一种阅读习 惯,拓宽学生观察 课 文 的 角 度 与 视 点 。拓展 延 伸 , 音乐 升华 教师提问: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悟出 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投影出示) 【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 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莫怀戚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孝”,唯愿同学们 也能把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1. 自省吾身: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 有过分歧吗 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学了这篇 文章后,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样 做 (投影出示) 2.抒写亲情:爱要说出口,现在你也许有千言万 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 50字以内的温馨小语,回家后深情地向你的亲人 诉说;也可以写到贺卡上,在他们生日时给他们 一份真挚的祝福(投影出示)。 集锦: 父爱如山,伴着儿女成长;母爱似水,永在心中 流淌。我爱你——亲爱的爸爸妈妈! 不老的爸爸,你是我的长青树;幸福的爸爸,你 是我甜蜜的思念;快乐的爸爸,你是我看不完的 开心辞典! 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 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得更多。祝 福你——我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 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 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投影 出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衷心祝愿大家家庭美满, 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让爱住我家》 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1、学生悟理: 要尊老爱幼, 当上有老,下 有小,两头无 法兼顾时,应 该顾老的一 头。这正是中 华民族传统 美德的体现。 2、学生自省 3、抒写亲情 引导学生充分表 达自己的观点。教 师及时鼓励、表 扬。培养学生健康 的情感。作业 1、真诚行动:爱要说出口,更要有行动。回家常为父母、家人做点事:捶捶背、 洗洗脚、揉揉肩……相信你能做到! 2、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一篇短文,抒写一下你与家人间的浓浓亲情。板 书 设 计 (我”---孝顺温和母亲——温和慈爱散步儿子----聪明伶俐 相亲相爱妻子——温柔贤惠(小)(大)尊老爱幼)教 学 反 思 像本课《散步》的教学,知识上没什么难点,课文分析上也并不太难,但人物文章 的主题思想却是可以挖掘的,可以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所以,我把这一课的重点 放在学生思想情感的激发上,让他们通过学习课文得到一些启示和触动。现在的孩 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宠的比较多,他们往往依赖于自己的父母,却体会不到父母 亲人对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大人的话,把不理解父母归结 为“代沟”,更有甚者和父母关系僵化甚至敌对。这一切,我认为可归结为孩子的“不 成熟、不懂事”,那如何让学生变得成熟与懂事呢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利用一 切可用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语文课也便成了德育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 台。《散步》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进行亲情教育的文章。 从《散步》这一堂课看,已足以说明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极佳载 体。一篇篇名家名作,一堂堂精彩纷呈、激情四溢的语文课,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在完成语文教学 任务的同时,丰富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更学会怎样去 做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