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奏响中学序曲》课件 (共20张PPT)导学案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奏响中学序曲》课件 (共20张PPT)导学案 教案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2024年7月,同学们告别了生活6年的学校、老师、同学,小学毕业是否意味着结束?
你所期待的初中生活是怎样的?
第一课 开启初中生活
1·1奏响中学序曲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小学和初中生活的对比,培养学生热爱中学生活,珍惜新起点,把握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
2.通过探究伟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中学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适应新环境。
3.通过规划初中未来生活的活动,培养学生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塑造全新的自我。
独学:8分钟
1.初中阶段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机会
2.初中阶段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3.初中阶段有何独特的价值 (初中阶段的重要性)
4.初中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做
要求:浏览课本p1-5勾划的知识点,用铅笔备注小标题,并在课后进行背诵。
01
02
03
04
观察者——析中学变化
观察者——解说中学生活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目录
观察者
——析中学变化
议题一
观察者:谈谈进入中学以后你的发现!
科目增加
集体活动更加丰富
新的社交环境
生活节奏紧凑
学习压力增加
教学方法不同
这些发现的共同点是什么?
“新”,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
走进中学
社团活动
提供了更多培养兴趣的平台
富有挑战的课程
带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社会实践
集体生活
打开认识社会的大门
涵养品格,发展个性,提升自我
课堂笔记1:
一、初中阶段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新的机会?(P3)

①富有挑战的课程和学习任务,带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培养兴趣的平台。
③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的大门。
④在新的集体生活中,我们涵养品格,发展个性,提升自我。
群学一:
开讲啦
说说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哪些要求?
课堂笔记1:
一、初中阶段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哪些新的要求?(P4)

①家庭、学校、社会都予我们更高的期望,激励我们加倍努力,不断进步
②越来越有活力,会合作,能包容
③越来越坚强,能坚持,有韧劲;
④越来越上进,敢于表达,超越自我
观察者
——解说中学生活
议题二
走近伟人:
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大为赞赏。周恩来小时候在淮安,除了得到养母陈氏的文化教育外,还在私塾读书学文化,到东北求学开始接触西学。周恩来1946年9月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到东北上学,让周恩来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国的一些情况,也初步看到了国弱民穷受欺凌的国内现状,当听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消息后,在学校率先剪去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于是在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何读书的时候,他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
周恩来年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群学二:
开讲啦
结合周总理年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说中学阶段具有怎样的价值?面对即将开启的中学生活,你打算怎么做?
课堂笔记1:
一、初中阶段的独特价值是什么?(P4)

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这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二、如何面对初中生活?(P5)
①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始终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②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学生。
1·1奏响中学序曲
新起点
课堂小结:
中学生活
1.独特价值?
2.如何对待中学生活?
1.新身份
2.新机会
3.新要求
1.(2023.安徽·淮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一讲话内容让广大青年信心满满、干劲倍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 )
①珍惜当下,把握机遇 ②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③点滴做起,自我超越 ④固执己见,特立独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因材达标
A
2.(2023.河北·保定)温总理曾在《我在南开中学的日子》的报告中分享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中学生活:那时,我学习从不满足考分,而是用心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养成了我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志向。我如饥似渴地读书,获得了很多知识,认识了学校以外广阔的世界“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我立志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格言。这说明()
①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②中学时代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③中学时代对我们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④我们只要经历了中学时代就能取得成功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因材达标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1·1奏响中学序曲
授课教师 单 位
学 科 道德与法治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年级/班级 时间/地点
一、核心素养目标目标
1.通过小学和初中生活的对比,培养学生热爱中学生活,珍惜新起点,把握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 2.通过探究伟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中学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适应新环境。 3.通过规划初中未来生活的活动,培养学生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塑造全新的自我。
二、自主预习
1.初中阶段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机会 2.初中阶段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3.初中阶段有何独特的价值 4.初中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做 要求:浏览课本p1-5勾划的知识点,注意小标题,①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②并在课本中标注出问题和答案。③在知识点后面写上小标题。并在课后进行背诵。
三、预习反馈 【通过预习,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四、交流展示
1.说说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哪些要求? 2.结合周总理年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说中学阶段具有怎样的价值?面对即将开启的中学生活,你打算怎么做?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一)、达标测评 1.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许多成长的礼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发展兴趣的平台 ②充满新奇的学科知识,引领我们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③繁重复杂的学习任务,让我们无暇顾及自己全面发展 ④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的大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段新旅程,这段人生旅程给了每个人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下列行为能促进自我发展的是( ) 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充实自己的初中生活 ②假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到市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 ③积极参加学校的劳动活动,学会了种菜 ④对某款游戏非常感兴趣,经常利用假期时间偷偷约同学打游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提升训练: 材料 :“两弹一星”的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回忆起第一次见到钱学森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称自己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随时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自由进出: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结合钱学森的事迹,谈谈中学时代对我们有怎样的作用. (2)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机会
学习反思与评价
学而思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
B 2.A
(二)提升训练:
(1)①初中阶段对我们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②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这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需精心导和栽培。
(2)①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1奏响中学序曲》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1.1奏响中学序曲
授课教师 单 位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年级/班级 七年级5-10班 时间/地点
课标分析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导入课,本课内容包括“奏响中学序曲’和'规划初中生活’,帮助学生认知到自己迈入中学大门,扮演中学生需要适应新环境,把握中学时代这一重要阶段,本节课讲什么以及如何讲解十分重要。此外,本课还为后面课程的展开做好铺垫,学生面对新环境能否适应初中学习节奏,如何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评价,从而认识自我,把握自我与他人,即同学、老师、家长等关系,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确立人生目标,追求美好生活。本节课由“初中生活的特点”、“初中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怎样面对初中生活组成”组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初中生活,知道初中生活的重要性,能够抓住时机,获得新的成长。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中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美好。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需要完成“小学--中学”的过渡适应,包括身体的变化、心理的成熟、思想的完善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种种变化对于学生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鲜复杂的新环境,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或喜或忧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树立信心,为中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四、学习目标描述 1.通过小学和初中生活的对比,培养学生热爱中学生活,珍惜新起点,把握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 2.通过探究伟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中学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适应新环境。 3.通过规划初中未来生活的活动,培养学生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塑造全新的自我。
五、教学重难点 初中生活的重要性
如何面对初中生活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展示。
教学 资源 教师准备 课件,教案、导学案
学生准备 预习书本,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角色/学生角色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抢答:2024巴黎奥运知多少 【教师引导】024年7月,同学们告别了生活6年的学校、老师、同学,小学毕业是否意味着结束?你所期待得初中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举手回答、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小学是我们读书生涯的一个阶段,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奏响中学序曲》 合理利用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任务一 一、回顾巴黎奥运乒乓球混双赛事——分析社会关系 环节一:独学(8分钟) 【学生活动】 1.初中阶段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机会 2.初中阶段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3.初中阶段有何独特的价值 (初中阶段的重要性) 4.初中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做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环节二:观察者活动:谈谈进入中学以后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这些发现的共同点是“新”,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 走进中学:总结中学与小学的差异和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1.初中阶段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新的机会?(P3) ①富有挑战的课程和学习任务,带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培养兴趣的平台。 ③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的大门。 ④在新的集体生活中,我们涵养品格,发展个性,提升自我。 环节三:小组讨论,说说进入生活后,我们应该满足哪些要求才能够不留遗憾? 2.初中阶段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哪些新的要求?(P4) ①家庭、学校、社会都予我们更高的期望,激励我们加倍努力,不断进步 ②越来越有活力,会合作,能包容 ③越来越坚强,能坚持,有韧劲; ④越来越上进,敢于表达,超越自我 独学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环节激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任务二 走近伟人:——周总理 环节三:【教师引导】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大为赞赏。周恩来小时候在淮安,除了得到养母陈氏的文化教育外,还在私塾读书学文化,到东北求学开始接触西学。周恩来1946年9月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到东北上学,让周恩来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国的一些情况,也初步看到了国弱民穷受欺凌的国内现状,当听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消息后,在学校率先剪去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于是在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何读书的时候,他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 周恩来年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学生活动】结合周总理年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说中学阶段具有怎样的价值?面对即将开启的中学生活,你打算怎么做?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3.初中阶段的独特价值是什么?(P4) 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这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4.如何面对初中生活?(P5) ①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始终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②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学生。 激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充满了“新”: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要学习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挑战,追求新的目标。如何顺利接受这么多新事物,迈好初中第一步 ,对于每个同学来说意义重大而深远。希望同学们可以珍惜时光,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留遗憾。
板 书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