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测量 ∶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目标】能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会根据测量的路程和时间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如图所示,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小车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呢?2.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想是:小车的速度可能会越来越大。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1)原理:v=。(2)器材:长木板、小车、挡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3)步骤:①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总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②将挡板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③将挡板放在B点,测出小车上半程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1;④小车经过下半程BC的时间为t2=t - t1;⑤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设计记录表格:路程(m) 运动时间(s) 速度(m/s)上半段s1= t1= v1=下半段s2= t2= v2= 5.得出结论: 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快。二、课堂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需要用到的是(D)A.天平 B.量筒C.弹簧测力计 D.刻度尺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B)A.10 cm/s B.9 cm/sC.8 cm/s D.7 cm/s3.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 s内运动了1 m,第2 s内运动了2 m,第3 s内运动了3 m,第4 s内运动了4 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A.在这4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第1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第4 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4 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B)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5.某位女同学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处的速度是 6 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25 m/s。6.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让其自由下滑。(1) 该实验的原理是v=。(2) 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3) 在实验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测出s1、s2、s3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4) 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5) 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全程的速度为v1,上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3>v1>v2。第四节 测量 ∶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目标】能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会根据测量的路程和时间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如图所示,一辆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小车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呢?2.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想是: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1)原理: 。(2)器材: 。(3)步骤:①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总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②将挡板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③将挡板放在B点,测出小车上半程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1;④小车经过下半程BC的时间为t2= ;⑤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设计记录表格:路程(m) 运动时间(s) 速度(m/s)上半段s1= t1= v1=下半段s2= t2= v2= 5.得出结论: 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二、课堂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A.天平 B.量筒C.弹簧测力计 D.刻度尺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 B.9 cm/sC.8 cm/s D.7 cm/s3.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 s内运动了1 m,第2 s内运动了2 m,第3 s内运动了3 m,第4 s内运动了4 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4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第1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第4 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4 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5.某位女同学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处的速度是 6 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6.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让其自由下滑。(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3) 在实验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测出s1、s2、s3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4) 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5) 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全程的速度为v1,上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 测量 ∶物体运动的速度 - 学生版.doc 1.4 测量 ∶物体运动的速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