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产业转移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产业转移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产业转移
教科书 书 名: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以制鞋等产业转移为例,说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提高区域认知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过程分析,概括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培养地理时空观。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3.以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为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4.课后调查身边产业转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分析产业转移因素及影响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引出主题】耐克转移过程导入 提出问题:该品牌鞋由“中国制造”转为“越南制造”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转移的概念、根本目的、类型】 师:该制鞋业产地的变化就是产业转移。 概念: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概念解读:原产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强调区域差异导致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分类: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方式:承接地直接建厂 师:企业家为什么要转移,其转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 承转:那哪些因素可以让企业生产降低成本从而获取更多利润 师:劳动力、市场、政策 产业转移原因】 劳动力 活动:阅读课本76.77.78页教材内容,回答问题,探究产业转移因素。 1.耐克运动鞋生产基地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 师:运动鞋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工资成本占生产成本比例较高,耐克不断转移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寻找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读越南人口年龄结构分布图,总结具有人口红利优势。图4.24不同国家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发展中家工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并且工资增长缓慢,越南具有丰富廉价动力充足。 师:除了劳动力、市场往往也成为产业转移影响因素。 市场 师:结合图4.25我国汽车销量增长图可以看出近十年增速较快,同时结合我国和部分国家乘用车普及率可以看出同一时期2015年美国,日本,德国发达国家普及率较高,我国和印度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普及率较低。我国人口14亿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会日益增加,因此未来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学习任务一: 师: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将汽车制造设置在我国原因? 生: 师:1、国内市场饱和需要扩大市场 2、市场需求大,生产地布局销售地可降低运输成本 3、破除国家跨国销售贸易壁垒。 政策 承转:除了受市场因素影响外,近年,受政策因素推动,欧美等国对产自我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征收关税并采取限量措施,而对来自非洲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则免关税且无限量措施。 我国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近百家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业务。 学习任务二: 1、为什么我国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企业多为制鞋企业? 生: 师:从其位于非洲可以分析出这里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新建工厂为什么主要分布在亚吉铁路沿线? 生: 师:从图上不难看出通过铁路连接港口吉布提,方便将产品运输欧美国家。 我国企业去埃塞俄比亚建厂主要受哪些政策因素的影响呢? 生: 师:埃塞俄比亚为服装出口通关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优惠的税收,土地;建立工业园区,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供健全的服务制度,并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因此基于良好的政策因素,往往也会产业发生转移。总结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政策还有其他因素,如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原生产地低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总结分析思路: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因产业类型而定。主导因素改变,产业也会发生转移。 承转:回顾世界产业转移历史,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尤其具有代表性。接下来让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影响】 【1、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视频: 1、阅读教材78、79了解转移的类型和方向 2、总结产业转移规律:: 空间: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 转移顺序:劳动密集型 资本、技术密集型 时间:低附加值 高附加值 【2、产业转移影响】 学习任务三: 活动:小组讨论:产业转移对转入地转出地有利和不利影响(4小组) 利弊转出地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经济发展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减少传统就业 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转入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 增加就业附加值较低 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对比分析转入地转出地有利不利影响,了解具体影响过程并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措施。 师:引导对比分析共同有利影响:①产业结构调整 观察图表80页4.30日本通过产业废旧建新实现产业调整。 师:三次调整,转出地腾出空间,日本集中力量实现新产业升级。 1、70年代该现象对日本和承接地韩国产业结构产生什么影响? 生: 师:日本:优化产业升级;韩国: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 转出区不利影响:②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转出区:失业率增加,转入区增加就业。措施: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就业岗位。 转入区不利影响:③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师: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发达国家发展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发展中国家选择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类型。 1、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不利生产环节或产业是什么? 生产组装环节:利润低,耗用劳动量大。 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 措施:技术立国、环境保护。 课后任务:课后可以做过小调查,解锁身边某个产业转移案例。完成调查报告。 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产业转移,分析了产业转移影响因素、通过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了解了产业转移的规律和本质以及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 从产业转移到区域经济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到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转移的背后体现了区域的要素差异,只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方能在世界产业转移的历史大潮中立于经济发展的潮头,最终实现华丽蜕变。 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