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课题 城市的辐射功能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城市、城市功能、城市辐射功能、城市腹地、城市体系、城市关联网络等基本概念,通过建构概念联系,深化区域空间组织视角的理解。 2.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纽约的发展条件。 3. 以纽约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纽约的辐射功能。 4. 结合具体案例,综合分析城市的辐射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城市相关的基本概念,并以纽约为例,分析城市优势发展条件及其辐射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区域空间组织视角的内涵,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纽约等大都市的辐射功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郑州发展历程的图文资料,并提出以下思考问题: (1)为什么铁路的修建、繁忙的运输能促进郑州的快速发展? (2)郑州的繁荣为何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结合上述问题,引出课题——城市的辐射功能。 学生活动:了解郑州的发展历史,带着思考问题,进入本课学习。 设计意图:以郑州为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环节二】实例探究,理解概念。 1.列举实例,理解概念 教师活动:出示课前学习任务:城市的相关概念——城市、区域、城市功能、城市辐射功能、城市腹地、城市体系和城市关联网络,展示相关案例的图文资料,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概念的内涵。 学生活动:结合多个案例,深入思考,理解概念的内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概念的内容,一方面对相关概念有初步了解,另一方面提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课堂通过多个案例的展示,深化概念的理解,通过结合具体实例,渗透城市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 2.建构联系,深化概念 教师活动:再次展示城市的相关概念,布置课堂任务: 结合对城市相关概念的理解,建构概念之间的关联结构图,从整体性和关联性两个方面说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的内涵。 学生活动:建构概念之间的关联结构图,理解区域空间组织视角的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关联结构的建构,深化对概念的认识,从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视角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同时加深对区域空间组织的理解。 【教学环节三】案例探究,分析区位。 教师活动:展示纽约的地理位置图及发展历程等图文资料,并提出探究问题: 说出纽约发展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的优势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及图文资料,说出纽约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师生归纳:分析核心城市辐射带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条件、人口、城市等级、经济发展水平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已有知识,探究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并归纳城市辐射功能的核心区位因素,强化交通要素对大都市形成的影响。 【教学环节四】综合探究,提升思维。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44—P46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1)从辐射方式和内容等角度,分别说明纽约对周边地区、城市带、全国、世界的辐射作用。 (2)纽约对不同空间尺度范围的辐射功能,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别分析纽约对周边地区、城市带、全国、世界的辐射作用,并关注不同空间尺度的差异。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纽约对不同空间尺度辐射作用案例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一方面能够从辐射方式和内容角度进一步理解城市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体会在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辐射方式及辐射内容的变化。 【教学环节五】方法小结,迁移应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区域空间组织视角下,城市辐射功能分析的一般方法。 展示武汉的辐射功能的案例,解决下列问题: (1)武汉对黄冈的辐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2)武汉城市圈对武汉自身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总结区域空间组织视角下,分析城市辐射功能的一般方法,并结合武汉的案例,进行迁移应用。 设计意图:理清城市辐射功能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形成结构体系,提升思维,并能够迁移应用到其他城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