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课题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要求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教学目标1.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发展瓷业的条件及衰退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 结合材料,提出景德镇的转型措施以及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3. 总结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景德镇发展瓷业的有利条件及衰退原因;2. 景德镇的转型措施以及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教学难点: 景德镇的转型措施以及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最近热播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的片段。 通过视频中展示的陶瓷,点出陶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有一个城市因为陶瓷而闻名于世,其生产的瓷器“明如镜、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引出被称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以及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热播短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 1.“兴”—因瓷而兴 过渡:景德镇为什么因瓷而兴,它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呢? 让学生结合资料1,完成学习任务一的第1题,分析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的条件。老师点评学生的答案,并给出参考: ①资源:拥有优质的瓷土矿;②交通: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水运交通便利;③技术: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④政策:皇帝年号赐给景德镇,使其知名度大增;⑤市场:临近当时的富庶地区(长江流域),市场广阔。 让学生思考景德镇瓷器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完成学习任务一的第2题。并给出参考: ①古代景德镇的瓷器外运以水运为主,顺昌江自北向南顺流而下,运送到鄱阳湖,再运转到中国和世界各地;②现代社会,景德镇瓷器外运的方式多样,以航空和陆路运输为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渡:除了经济价值,陶瓷产业还会带来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一位曾经来到景德镇的法国人是如何描述的。 播放纪录片《china·瓷》片段,让学生简述景德镇瓷器生产带来的问题,并完成学习任务二,推测景德镇瓷器生产可能带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视频当中得出景德镇瓷业生产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并进一步推测景德镇瓷器生产还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瓷器烧制过程中易产生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②瓷土资源的开采,可能带来生态破坏(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失衡,地面塌陷等);③瓷土资源短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材料推测景德镇瓷器产业的问题,引出三大环境问题,为景德镇的衰落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衰”—土尽而衰 过渡:景德镇不复往日的辉煌,逐步衰退了,除了陶瓷生产的问题,还有哪些原因加速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衰退呢? 呈现学习任务三第1题,让学生依托资料2和补充材料,让学生思考:说出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瓷业衰退的主要原因。老师给出参考: ①产生大量环境问题;②瓷土资源的枯竭;③市场竞争激烈,生产制造瓷器的区域增多;④交通不便,瓷器不易外运;⑤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口碑受损。 并让学生根据原因,提出景德镇的转型措施,即完成学习任务三的第2题,并给出参考: ①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打造生态文明之都;②合理开发利用瓷土资源,减缓资源枯竭速度;③积极引进外来技术和文化,拓展陶瓷的应用领域;④大力发展交通,打造内外交通发展新格局;⑤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⑥培育现代化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分析问题方法,“措施”的提出应该从“问题”当中思考与提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新”—机遇与挑战 介绍景德镇在21世纪走上了转型发展的新路,重点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四的第1题,提问学生:景德镇为什么重点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给出参考: ①景德镇制陶历史悠久,拥有传统工艺;②景德镇陶瓷文化遗址多,充满了陶瓷文化艺术气息;③相比普通瓷器,艺术瓷器价值更高。 展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遗址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并补充视频《洋景漂》展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吸引了很多来自海外的陶艺师。 过渡:但是,景德镇的陶瓷产业仍然面临着挑战。 让学生结合材料,完成学习任务四的第2题,景德镇瓷业再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并给出参考: ①由于产学研(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分离,科研成果很难快速转化为生产力;②人才外流,导致制瓷人员素质偏低;③偏重工艺改造,脱离市场需求;④陶瓷企业以中小型和个体作坊为主,缺少资金。 面对景德镇瓷业再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问题: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让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证据,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开展辩论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观点,老师再提出:不管景德镇是否走“世界瓷都”之路,景德镇的每一件瓷器,以及那些在大英博物馆的每一件中国文物,承载的是泱泱华夏的文明故事。景德镇延绵千年的窑火孕育出瑰丽的陶瓷艺术,是丝路文明的见证者,更在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不断的用小写的“china”陶瓷文化讲好大写的"China"中国故事。 并播放视频《这里是中国,景德镇》,让学生了解今天的景德镇所焕发的生机。 设计意图:教师点出“陶瓷”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是无可取代的,以及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今天的景德镇在融入“一带一路”中所做的努力,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问题研究思路:从景德镇的兴衰历史中探究景德镇发展瓷业的有利条件,瓷业生产问题的及衰退的原因,景德镇转型的措施以及再发展面临的挑战。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强化问题研究的一般思路。 四、知识迁移 总结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并提出在发展中需注意因地制宜,扬长补短,人地协调发展。 设计意图:强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并及时订正。 1. 基础性作业:纸笔测验(选择题) 2. 拓展性作业(2选1) ①研学实践:利用假期,或实地参观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进一步了解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历程。 ②课后调查:请同学们从你所在区域的资源型城市中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为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任意选择一种形式(调研报告、制作PPT展示分享、手抄报、小视频等)提交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知识,通过拓展性作业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多样的作业提交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