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教科书 书 名:选择性必修二 出版社:人教版出版社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区域的自然条件,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还用综合思维分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理解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分析自然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2. 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基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对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 【导入】今年夏天,在成都有一场运动盛事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那就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视频欣赏。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活动探究一:天府之国的由来】 材料1:成都平原(29°N-31°N, 103°E-104°E)是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平原内土壤为紫色土,又有自古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农业发达,物产丰饶,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思考】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呢? 学生: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丰富; 地形:盆地内部地形平坦; 水源:河流众多,且流量大,灌溉水源丰富; 土壤:紫色土土壤深厚肥沃; 生物:生物种类丰富,珍稀物种较多。 【小结】关系1: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 【过渡】那是否所有自然条件优越的区域,区域发展水平都高呢?有没有自然条件很差,但依然能够发展得较好的区域? 材料2: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深厚肥沃,水热充足,自然条件较好,但它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火山、地震多,平原、耕地少,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它依靠社会资源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思考】请同学们根据日本和孟加拉国的案例分析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孟加拉国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日本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很好。 【小结】关系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 【过渡】当区域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应该怎样改造自然呢? 材料3: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思考】1、这反映早期当地容易出现什么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2、请根据视频内容概括都江堰的治水原理? 学生: 1、洪涝灾害: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地势变缓,排水不畅,水流失去控制,泛滥成灾。 2、都江堰划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宽而浅,用于排洪;内江深而窄,用于灌溉;内外江水量四六分,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内江,保证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缓解洪涝压力。 【小结】关系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小结】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概况为: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过渡】区域要发展,同样需要自然资源的支撑。那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它包括哪些? 【基础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 【活动探究二】攀枝花崛起之路 材料1:攀枝花原本是个只有7户人家的村子,因村口有一棵巨大的攀枝花树,而得名攀枝花村。上世纪50年代,地质学家在这里发现储量达数亿吨的特大型钒钛磁铁矿。60年代开始,攀枝花被国家列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新中国首批资源开发特区。 【思考】分别分析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对攀枝花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是什么 学生:农业社会时期,是土地资源;工业社会时期,是矿产资源。 【小结】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会决定区域的发展方向。 关系1: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过渡】依托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经济优势能否一直持续下去呢? 材料2:攀枝花铁、钒钛资源丰富,依托矿产资源,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钢铁工业是攀枝花的支柱产业,随着资源的开采过度和钢铁产业产能过剩、价格大跌,攀枝花经济发展逐渐缓慢并走向衰落。 【思考】分析矿产资源对攀枝花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学生:长期过度依赖资源,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在现阶段随着资源枯竭、钢铁产能过剩,攀枝花经济增长缓慢,陷入困境。 【拓展】资源诅咒: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产生“挤出效应”,包括挤出创新、挤出教育等,还会产生浪费和腐败等社会问题,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间接的负面影响。 【小结】关系2:自然资源只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并不起决定作用。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的经济发展。 【过渡】要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3:攀枝花利用钒钛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形成了从钛矿到钛材的钛金属全产业链和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产业链,拥有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41个,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攀枝花加快推进成昆铁路复线和宜攀、丽攀高速公路等建设,逐步形成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毗邻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的交通圈。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攀枝花推动转型发展的措施? 学生:延长产业链,对原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提升利用价值;大力发展科技、培育人才;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小结】关系3: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除了自然资源外,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也能达到区域发展的目的。 【小结】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总结】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要素,短期内改变较少,是区域稳定、持续发展的可利用条件;而自然资源则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自然资源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 如何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区域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