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问题研究: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变化,思考月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人造月亮的试验,比较人造月亮与月亮的差异。 3.了解人类对人造月亮的不同态度及理由。 4.探讨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月相的变化和形成原因。2. 人造月亮的利弊分析。教学难点: 1. 月相的变化和形成原因。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关注近期的月亮,拍摄月亮照片 【课程导入】 展示贵州盘州市“人造月亮”景点图片,思考课本中的“人造月亮”是否是景点中这种一、月有阴晴圆缺---月相变化及成因 展示学生拍摄的月相图。结合以下资料,思考问题。 【情景素材与探究1】 资料1月亮: 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样,太阳始终照亮月球固定的半面。随着月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变换,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月相也不同。月相呈周期性变化。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月相也不同。月相呈周期性变化。 1、为什么农历上半月和下半月月亮突出方向不同? 2、生活中你经常关注月相吗,为什么? 播放课前带领学生做的月相成因模拟实验,解释月相的概念。 月相: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的部分(圆缺变化)。 根据视频中日、月、地三者位置变化,写出八幅图片对应的月相名称和出现时间。 【回答1】主要是由于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关系变化。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农历的每月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随后随着月亮的公转,月亮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依次出现峨眉月、上弦月等月相,月亮凸出方向朝西;过了农历十五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又会出现峨眉月、下弦月等月相,月亮凸出方向朝东。 【回答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即可。月相对人类的影响可以从夜间照明、潮汐变化、心理变化等角度思考。 探究了月相变化的原因后,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练习题。我们常说的日食现象也是由于日月地三者位置变化产生的自然现象,当他们三个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在地球上的现象就是日食,下面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发生时的示意图是哪一个,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课堂练习】 日食是日地月三者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日食发生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为(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老师将同学们的答案总结一下,当日食发生时月球应该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处于一条直线,所以第一题选择B。这个时候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这时看到的月相为新月,所以第二题选择A。同学们做对了吗?。 【课程过渡】 通过月相变化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贵州的“人造月亮”和真正的月亮没有任何关系,至少要能悬在空中给地球照明,满足人们夜间照明需求才能被称为月亮吧。其实人造月亮的想法最先源自法国一名艺术家,他用自己的浪漫情怀构想出没有夜晚的城市,如果在地球周边全都放上一面镜子,即使夜晚,亮光也能照亮巴黎的夜。但最早开始试验的是俄罗斯。 播放关于俄罗斯“人造月亮”的报道。 二、明月来相照----人造月亮试验 【情景素材与探究2】 资料2人造月亮的试验: 在天空中挂上镜子,让它在黑夜中发射太阳光为地面照明——这不知是多少人曾经有过的幻想。1999年2月4日,俄罗斯“进步M---40”货运飞船携带了一面反射镜进入太空,进行人造月亮实验。这个人造月亮直径可达25米,总质量不到4千克。按照设计,发射的光束将以直径5---7千米的范围扫过所经区域的地面;夜色中,发射光的亮度10倍于月光。足以让人读书阅报。然而,由于反射镜在太空中打开时出现故障,这次人造月亮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1.为什么人造月亮的亮度远比月光强? 2.扩大人造月亮照亮地表范围的可能性有多大? 3.为什么纬度较高地区的居民更希望有人造月亮? 【回答1】首先,人造月亮实质上就是一种携带着大型空间反射镜的人造照明卫星,其所处的位置远比月球距离地面近。其次,人造月亮的反射面光滑,对太阳光线的反射强度大,而月亮表面粗糙,其对太阳光线的反射强度小。再次,人造月亮可以通过人为调控反射角度,而月球的反射不会受人类控制。 【回答2】应该说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为随着航天发射及宇宙空间探索技术的发展,其人造月亮照亮地表范围肯定会不断扩大。 【回答3】纬度较高地区在冬半年时,昼短夜长,漫漫长夜不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了人造月亮可以缓解这一制约问题;另外人造月亮可以增加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辐射,对其环境可能带来一定好处。 【课程过渡】 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后,无数科学家都怀着壮志雄心,希望能为祖国再创奇迹。2018年四川成都天府系统有限公司传出消息,他们开始构思人造月球的方案,但目前由于技术等原因该方案仍然在进一步研究当中。但在日照充足的地方真的需要人造月亮吗?几乎从提出人造月亮的想法开始,科学家反对的声音就从未停止。 那么同学们,你们是否支持人造月亮呢 三、皎皎空中孤月轮?----人造月亮利弊分析 【实践活动】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扮演以下四个角色:政府官员、环保学家、经济学家、普通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说出对人造月亮的看法,开展辩论赛。 政府官员:我支持,夜间照明度增加不仅可以减少社会犯罪率,还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断电情况时提高救援成功率。 环保学家:我反对,在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现在,人造月亮也许会增强光污染和全球变暖现象,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我们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经济学家:我支持,现在“夜摊经济”不断发展,夜间照明需求不断增加,如果多几个“月亮”不仅能节约不少电费,还能促进夜间经济。 普通学生:我反对,人造月亮会影响我夜间休息,晚上休息好白天才有精力学习。 【总结】 人造月亮的利: 1、延长农作物的光照时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有效提高太阳能发电站的发电量。 3、节省了大量电费开支。 4、应对地震等灾害. 人造月亮的弊: 1、成本高。 2、可能会改变地球某些区域的生物模式。 3、可能会影响天文观测。 4、可能会对所经地区人们身体和生活产生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人造月亮这一课题展开学习,教师为学生拓展了月相的相关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主探究了人造月亮的试验及其利弊,课堂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