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教科书 书 名: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乡村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分布。(区域认知) 2.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明合理规划城镇空间的意义。(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运用实例,说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 1. 运用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原理,分析现实城镇功能区的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安徽省的安徽两字分别是哪两个地方的地名组成的? 生:安庆、徽州 师:非常好,虽然现在徽州已经改名成黄山市,但那里依旧是我们安徽文化的起源。在安徽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便是徽商文化,今天我们沿着徽州商人经商的道路,从徽州宏村到庐州合肥,一起来看看,从农村到城镇发生了哪些变化,形成了怎样的空间结构。 【活动一】 师:首先,我们能不能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试着思考一下,宏村居民主要以从事什么行业为主,与城市居民有什么不同? 生:宏村居民以从事旅游业和农业为主,城市居民主要以从事工业、服务业为主。 师:我们一起来看宏村的平面示意图,结合图片,尝试说出宏村主要的土地用途和其中主要的位置分布,并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可能的形成原因。 生:农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在最外边,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在村子中心。可能是为了生活上的便利,人们可以很方便的从事生产活动。 师:那么同学们,在宏村可能有哪些农业活动?有哪些农业活动是宏村没有的? 生:宏村有稻田、水塘、林地,没有草原。 师:为什么宏村主要以稻田为主,而没有麦田和草原呢? 生:因为处于长江以南,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种植业中又以水稻为主。 师:很好,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乡村的概念和主要用地特点。 【板书】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的概念: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类型:按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 3.农业用地分布:为了方便生产,分布在村落的周围。(便于就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师:(展示图片)接下来我们跟着图片,走进宏村,一起借着光影去感受徽乡故里的美好。沿着正对着宏村大门进去,我们发现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都有一条水沟,这就是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逆着水流进村,顺着水流出村。在空中鸟瞰宏村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宏村为牛的形状,其中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沿着水圳进入村子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傍泉眼挖掘的半月形“月沼”。这是牛的牛胃,在牛胃的两侧,便是村中的祠堂。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也显示了徽商人家耕读传家、宗族意识强烈的传统。 【板书】 4.乡村的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特点 外围:为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内部:村落主要以居住为主。随着村落规模的扩大,还出现公共服务设施。乡村内部空间结构表现为,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村落中心向外围环绕分布,再往外为农业用地。 【活动二】 师:当徽商们沿新安江、古商道北上中原经商、做官,也就离开家乡到达城市,我们也跟随他们的脚步,来到庐州,现在的合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合肥市的鸟瞰图,对比刚刚的宏村的鸟瞰图,请同学们结合刚刚学习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尝试理解乡村与城市的区别与联系,并完成下表。 师:完成表格后,请同学们结合乡村的概念与用地类型,来尝试总结一下城镇的土地利用。 【板书】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的概念:包括城市和镇,通常是指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市土地类型: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用地 【活动三】 师:各位同学,如果我们在选择各种用地的位置时,我们会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最理想应该是怎样的状态呢? 生:居住用地:考虑交通是否便利、居住环境是否良好和房价的高低;最理想的应该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和房价低廉。 商业用地:考虑人流量多少、周围的人口数量和地租高低;最理想的应该是人流量大、靠近市场和租金低廉。 工业用地:考虑交通是否便利、土地面积大小和地价的高低;最理想的应该是交通方便、土地广阔和地价较低。 公共用地:考虑人们的需求、环境情况;最理想的应该是交通方便、环境优美。 师:通过思考发现,所有的用地都有着不同的需求,那么在满足某种用地类型需求的城市区域也就主要集中了这种用地类型,我们将这种集中了主要用地类型的区域称为城市功能区。 3.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相同用地类型集中形成城市功能区,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会形成行政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文化区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者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 师: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思考:在某种功能区中,是否只有一种用地类型? 生:不是,小区中也有商店,商业中心里也存在公寓。 师:非常好,这样我们就能得到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功能区之间一般无明确的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4.城市功能区的特点 功能区之间一般无明确的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活动四】 师:那么请同学从自身居住、工作、购物三个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来进行考虑,说说理想状态下的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应该是如何分布的? 生:商业区应该是市中心或者马路旁边,人流量最大,也最方便;居住区应该挨着商业区或者工业区,这样上班就会很方便;工业区应该是在城市最外边,土地面积最大。 师:这样我们就能总结出城市主要的三种功能区的特点与位置了。 5.常见城市功能区及特点 【活动五】 师:刚刚同学们在考虑各种用地类型的影响因素时都不约而同地考虑到地租因素,那么同学们知道地租的高低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吗?给同学们一张合肥市鸟瞰图,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与预习内容,尝试将三个地区的地租价格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并说明原因。 生:A点地租最高,B点地租第二,C点地租最低。因为A点最靠近市中心,C点地区最偏僻,交通最差。 师:非常好,这也是地租变化的主要规律和影响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以及交通通达度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价格越高;交通越便利,地租价格越高。 【板书】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师:所有功能区都希望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那么为什么在城市中交通条件最好的地方往往都是商业区呢?而工业区往往只存在于城市边缘呢?我们来看奶茶店、住宅公寓和厂房三种土地租金的情况,请同学们来判断,哪一种土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租金更高。 红星路某奶茶店,5平方米,每月租金7000元 长江东路某小区,32平方米,每月租金1250元 庐阳区某工业区,3400平方米,每月租金85000元 生:奶茶店的单位租金最高,厂房单位租金最低。 师:这种单位租金实际上就是不同类型用地的付租能力,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其次是居住区,工业区最低。而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城镇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 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付租能力越强,就能拿下土地。所以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就由付租能力最高的商业区占领,而付租能力最弱的工业区只能位于城市边缘的开发区中。 【活动六】 师:那么除了地租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能够影响城市结构呢?我们来看合肥市以下地区的位置,请同学们尝试说明它们主要考虑的是什么因素。 生:三河古镇是因为历史因素,董铺水库是因为环境因素,省政府所在是因为政治因素。 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水库所处的位置主要考虑的是什么环境因素?与之对应的,在考虑布局工业区时是不是也要考虑这一个因素? 2、环境因素 【活动七】 师:作为新一线城市,合肥就像一颗中部冉冉升起的新星,吸引中外投资者的目光。在合肥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同学们作为合肥市发展的领路人,请结合你所知道的合肥发展中的困境和机遇,来尝试说出几种发展策略与方法。 生:略。 【板书】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