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必修 第二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使用专题地图,以安吉余村和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进而深刻理解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升区域尺度变化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念。 2. 查阅资料,自主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和发展举措,认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意义,增强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专题地图,分析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教学难点: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及地理背景。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播放安吉余村发展变化视频,观看视频后,说出安吉余村的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视频,并梳理安吉余村的主要发展历程。 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以及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状态。
概括安吉余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安吉余村的发展变化正是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下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尤其和建设主体功能区战略非常贴合,从而引出对该战略的学习。
概 念 学 习 1主体功能:以安吉余村不同发展阶段所提供的主要产品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主体功能的概念。 理解主体功能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类型,为后续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2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呈现中国主体功能区分类示意图(教材111页图5.19),引导学生从土地开发状况和提供的主体功能两方面认识主体功能区的四种类型。 学生通过该示意图认识主体功能区的四种类型。
课 堂 任 务 1思考: 如今的安吉余村所在的区域属于哪种主体功能区?请说明理由。 呈现长三角城市群主体功能示意图进行验证。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从真实、具体的小尺度区域分析判断主体功能区及其地理背景,过渡到较大尺度的区域,从而引出下一个主要的课堂挑战性任务。同时感受区域尺度的变化。
2挑战性任务: 在长三角城市群主体功能区示意图中选择一种主体功能区,观察其分布。结合所给的专题地图,分析其划分的地理背景条件,说出主要的发展举措。 任务要求: ◆四人一小组,抽签决定具体任务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 ◆时间10分钟 ◆成果呈现在任务单上,随机分享和展示 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建设主体功能区地理背景分析的四个角度。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完成任务,落实在任务单上,部分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小组任务学习,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运用专题地图,分析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同时,任务选择在中等尺度、较为具体的区域进行主体功能区地理背景的分析,让学生更有抓手。提炼出建设主体功能区地理背景分析的四个角度。感受区域尺度的变化。
3运用: 呈现中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地图总结中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四个地理背景方面的具体情况。 学生总结出中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四个地理背景方面的具体情况。 通过前面小尺度和中尺度区域主体功能区的认知和分析后,最后落实到大尺度全国范围的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比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有助于学生对主体功能区的深入理解。
学 习 评 价 1课堂巩固: 呈现课堂练习题 讲解和补充 学生思考并回答。 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2课后迁移: 介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查阅资料,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任选其一,课后完成其地理背景、发展举措和意义的探究。 学生课后结合教材,查阅资料,完成相应的内容,并呈现在作业单中所给的表格里。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侧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全国范围内建设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补充,在学习了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分析方法后,迁移运用来分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评价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