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科书 书 名:《地理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以稀土资源为例,通过分析图文资料,理解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了解资源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理解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形成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以稀土资源为例,掌握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
2. 以稀土资源为例,理解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 掌握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
教学过程
【导入】从国家安全视角看资源安全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什么是国家安全?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是指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称为常规国家安全。现代社会将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强调国家总体安全,其中每一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以稀土资源为例,一起探讨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视频:“多面稀土”——稀土的用途和功能 稀土,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它共包含17种元素。在很多工业应用中,只要加入一点点稀土,就有神奇的效果,如今,在大量高精尖科技和新材料中,“土味”都日渐浓郁。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它的用途。 【环节一】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富饶的国家宝藏”——资源安全的含义 在我国,稀土被誉为“国家宝藏”,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稀土储量的全球占比高达90%,完全能满足国内所需,还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占全球总供应量的70%-90%。所以对于我国来说,在当时稀土资源足够“安全”。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 “面临挑战的稀土大国”——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稀土储量的全球占比急剧下降,从90%下降到30%左右,未来,这个数据还可能持续降低,但与此同时,我国稀土的需求量却增长近百倍,甚至有专家预测,国内稀土资源可能50年左右就会耗尽。 由此可见,供给和需求都是变化的,所以这个平衡是动态的过程。供给的减少或需求的增加都可能会打破平衡状态,使得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从而造成资源安全问题。 “国家宝藏的隐忧”——资源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呈现材料: 材料一:“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大、禀赋优, 而且种类齐全,在相当长时间内,以出口创汇为主。1997年之后, 我国凭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低以及开采环境保护标准不高等因素,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石原材料开采和出口国, 稀土年产量长期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 甚至一度高达97%。 材料二:稀土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2018年,中国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稀土进口国。在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及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等十个重点领域都与稀土高度关联。 课堂探究一:近些年我国稀土储量占比下降以及需求大幅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稀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高端应用领域,但这也曾是中国最大的短板。在过去我国对稀土资源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大规模的稀土开采和初级产品的出口创汇,也快速消耗了我国的稀土资源。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稀土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供需失衡逐渐加剧。 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影响资源安全的因素: 在供给端,可能因区域内资源的数量或质量问题造成资源的绝对短缺,包括像稀土这样的非可再生资源减少甚至枯竭,此外,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以及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都会造成供给不足,例如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导致的缺水问题,以及降水的年际变化导致的旱涝灾害等。 在需求层面,当人口增长、人均消费水平提高或消费质量标准提高等情况出现时,同样会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 出示图片:“世界及中国的稀土矿分布图”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可以放眼国际资源市场来寻找资源。随着勘探技术的提高,许多国家都不断有新发现的稀土矿,在2018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不过,从资源的生产到使用的过程中,还要经历开发、生产、贸易、运输、消费等环节。 课堂探究二:请大家结合世界及中国的稀土矿分布图,进一步思考资源利用过程中还可能会衍生出哪些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在资源生产到使用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足够的经济、技术以及稳定的社会状况支撑,所以资源禀赋只为资源供给提供了可能性,在资源储量充足的情况下,资源安全还意味着这些环节都是安全的,否则就会衍生出生产安全、经济安全、运输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从而影响区域资源安全。所以,资源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中间的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环节二】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呈现材料: 材料三:美国地调局统计数据显示, 2020年全球稀土总产量约为 24万吨, 比2019年增长了9.1%, 但仍未能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势必加剧大国对全球稀土资源的争夺, 由此引发的利益冲突或将难以避免。 材料四:稀土开采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最新调查结果表明, 即使在远离稀土矿区的某大型城市, 区域内河流水系底泥中稀土元素含量可能是全国土壤平均含量的2-3倍。毒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人体摄入过量稀土元素,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还会导致肝脏、骨骼等组织损伤, 以及血液成分改变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课堂探究三:阅读材料,绘制逻辑关系图,说明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 从材料可以看出,资源安全问题产生后,还会对区域产生诸多不利的连锁反应,从而危及国家安全。比如,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势必加剧大国对全球稀土资源的争夺,从而引发各种利益冲突,此外,稀土的开采还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各种污染问题,影响人类健康。 “国家战略竞争的别样主角”——战略资源的含义,及其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 总的来说,稀土资源属于战略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样的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此外,还能间接由资源安全及其衍生的各种安全问题,触发和放大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环境问题,从而影响国家安全。 【环节三】保障资源安全 “当代新型战场下的稀土‘军书’”——保障资源安全的对策 呈现材料: 材料五:齐兰教授说:中国的稀土产业链较短,尤其在稀土分离、提取以及传应用方面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情况,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有滥挖滥采、资源严重浪费和破坏的情况。“中国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但其中80%都是中低端产品,尤其在下游的高精尖应用领域,与美日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材料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日等国家便早早启动了与稀土相关的国家战略。日本国内几乎没有稀土矿,但在高精尖的稀土应用技术方面却一马当先,拥有大量高质量专利和技术,不仅从全球获得高额受益,在国际上也拥有很强的话语权。目前正积极筹划与加拿大、越南合作开发稀土矿。当前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高浓度稀土的海底浅层沉积物,开发可替代稀土的新材料,推进“脱稀土”战略。 课堂探究四:我国应如何应对稀土资源安全问题? 针对材料五中提到的,稀土产业链较短,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问题,应加快整合,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针对滥挖滥采、资源严重浪费和破坏的情况,应严格管控粗放式开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借鉴材料六中,其他国家的有效做法,我国还可以加强产业技术升级和区际合作、挖掘资源潜力,并积极开发替代资源等,总之,基于我国的稀土资源利用现状,应对资源安全问题,应不仅立足当下,还要把目光放长远,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多措并举,其中加强技术升级是核心,重视资源勘探,补上高端应用的短板,资源就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也能在环保上有更多投入,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保障资源安全,就是维持供需平衡,运用一系列的技术、经济、政策措施,来增加供给,降低消费需求、规避衍生风险。 【总结与提升】 本节课,我们主要以稀土资源为例,探讨了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总的来说,资源安全取决于资源的供需平衡,资源安全问题源自资源的供需失衡,保障资源安全的关键是维持供需平衡。其中,资源安全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就是供需平衡的根源所在。 其实稀土资源,只是我们利用的矿产资源的一个代表,此外,人类常用的自然资源还有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而资源安全也不仅限于国家尺度,还可以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所以我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